韩娇阳 王可可 黄志芳
(东华理工大学 大学英语部,江西 南昌 330013)
2016 年12 月,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在响应国家“思政育人”的号召下,东华理工大学教务部门大力支持英语课程改革,打破自然院系班级,根据高考英语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的原则,统筹划分为A、B、C三个教学层次,本文研究的教学对象为B级教学班所使用的教材,立足在教学过程中切实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力争把思政教育与语言学习无缝衔接,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标,开创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新局面。
2020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中指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建立完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为关键,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课程思政不是一门或一类特定的课程,而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2]2020年5月,《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特别是公共基础课程。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教师应该响应国家有关部门的号召,探索一条适合大学英语课程的课程思政化之路。
高校思想教育主要通过马列主义和思想道德等相关课程,但此类课程课时少、持续时间短。相反,意识形态的形成是长期的过程,那么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元素和资源尤为重要。挖掘大学英语课程的思政教育的价值功能在于:能够在较长时间内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确保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顺利完成。[3]英语课堂教学是学习文化知识和语言技能的主要场所,更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渠道,因此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设计、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大学英语是高校公共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且为必修课程。以江西省东华理工大学为例,大学英语课程处于改革阶段,B级教学班级选用的教材为《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4],课程长达四个学期。因此,大学英语具有课时多、时间跨度大、面向群体广的优势,这些都为大学英语课程引入思政元素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怎样在提高语言知识的同时兼顾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任务是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化实践中的重中之重。教师要精心设计好教学内容,引入思政元素时不能过多,本末倒置,以致语言技能得不到提高;反之,亦不能过少,达不到思政育人的效果。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适度融合思政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英语教学中值得深入探索的关键领域。[5]
教材《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Ⅰ,Ⅱ)中共有六个教学单元,将思政元素无违和感、无牵强、无生搬硬套地带入课堂是每单元教学设计的宗旨。必须指明,本文只立足于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内容的分析,因此,以下操作步骤仅涉及思政内容的探讨,不考虑整体教学单元的设计与操作。
表1 《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I)各单元思政元素概要
1. 第一单元:The Pursuit of Dreams
对于如何融入思政元素,教师可以考虑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实施课程的教学。
(1)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与主题相关的资料,引导学生培养树立远大理想,把个人理想和爱国情怀结合在一起,厚植家国情怀。
(2)引用钱学森的故事,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个人梦想与中国梦的关系,思考个人的发展对实现中国梦和民族未来的推动作用。课文内容通过问答、探讨、讲解的方式让学生高效识记有关“梦想”的词汇和表达。
(3)课后,要求大部分同学能运用所学语言知识阐述“我的中国梦”,着重结合中国梦的最大特点,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整体的命运共同体,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个人利益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2. 第二单元:Freshmen Year
和上个单元类似,教师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融入思政内容的教学过程。
(1)结合“习近平同志鼓舞青年的金句”中英文表达,激发学生树立自信、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品格。设计和布置以“我的大学学习规划”为主题的写作练习,有意识地挑选含有思政元素的材料,努力做到“语”“思”融合。[6]
(2)结合文本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成为一名具有独立品格、有担当、有作为的大学生。进入大学后,保持与父母的沟通和联系,传承孝道,安抚父母在子女上大学后的“空巢”失落感。
(3)课后,要求学生结合“个人与社会”,深入探讨中国大学生如何合理安排学习与社会实践及创新创业活动,鼓励学生提前实现社会价值。
3. 第三单元:True Stories of Nazi Germany
本单元为历史真实事件,在引入思政元素时,教师需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力求准确。
(1)课前,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希特勒对犹太人的大屠杀及由日本侵略者发起的南京大屠杀,了解大屠杀的残暴并铭记历史。
(2)以史为鉴,铭记先烈以血肉之躯保家卫国,同时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爱国之心。国家认同感是个人接受自己的政治身份与民族文化后产生的归属感,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对自己祖国的道德价值观、理想信念、历史文化传统、国家主权等的认同。[7]
(3)课后,结合当代中国,思考如何培养民族自豪感。
4. 第四单元:Meeting Statesmen
本单元课文为政论题材,本身带有政治性。思政元素的融入可从以下步骤推进:
(1)课前环节,分析讨论伟大政治家应具有哪些品格。
(2)文章内容中出现的问题一:PM2.5大气污染问题。引导学生探讨:作为政府,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应对环境污染的挑战;作为个体,我们应如何来保护环境和资源,结合学生的实际,探讨大学生践行节约型社会的可操作性。问题二:中国城乡教育资源不平衡、差距大的问题。引导学生查阅最新政府工作报告,了解中国社会发展现状,脱贫问题与农村教育问题需政府发挥“无形手”的作用,政策上要向广大农村倾斜。本文中提到政府应鼓励高校向贫困地区政策倾斜,招收更多欠发达地区的贫困生并提供奖学金,培养更多有才华的年轻人致力于科研事业。教师在此单元也可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农村教育倾斜正是公平、正义的体现。在课程中引领价值观,国情教育和主流价值是思想教育的最基本载体。[8]
5. 第五单元:The Water Problem
本单元话题虽陈旧,但仍有相当多的思政元素可挖掘。例如节约水资源、保护环境等,要求学生掌握中国及全球的水资源分布和现状。
(1)课前,教师以问题形式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导学生思考水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举例说明水资源在工业、农业、畜牧业及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课堂上让学生展示以水污染为主题的调查报告。
(3)课后,布置思考题,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重要性,懂得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6. 第六单元:Going Offline
本单元话题较新颖,在思政元素的挖掘上存有大量的空间。
(1)教师首先分析智能时代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同时引导学生讨论课堂是否应该禁用手机,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
(2)课堂上教师结合课文内容拓展若干现实话题,如引导学生在海量信息中甄选有利的资料、识别网络骗术,学会保护自己及身边的人,切实维护人身及财产安全。
(3)课后,分析网络大数据的利与弊,对网瘾、手机游戏瘾的现象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戒除网瘾。
表2《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Ⅱ)各单元思政元素概要
1. 第一单元:Living Green
本单元讲述绿色生活,教师可以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中国传统观念作为切入点,引出习近平同志对生态发展观的重要论述,布置学生查阅《中国日报》英文版,学习如何用英语表述生态发展观。
(1)课前,布置学生思考怎样践行绿色生活,课堂以探讨式引述道家、儒家经典著作中“天人合一”的观点、“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中国智慧,讲述人与自然的关系。结合课文中作者崇尚的简朴生活对孩子的教育意义,灌输节约意识,让节能减排成为每个人的习惯。
(2)引入习近平同志对生态发展的论述,如“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学生发表“人类社会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的主题演讲。
(3)课后以知识模块化方式让学生把语言知识迅速转化吸收,运用与自然有关的主要词汇、语句表达,重点练习口语,巩固写作;组织学生以小组展示的方式进行辩论,力求观点鲜明、论据充分、逻辑清晰。
2. 第二单元:Tales of True Love
教师应结合思政元素,以爱为原点,以小带大,在教学过程中层层拓展,逐一讨论。
(1)本节内容以二战时期的诺曼底登陆为背景,文章主要由美国大兵弗兰克和妻子互通的信件构成。课前让学生做调查,回顾背景知识,熟悉二战的历史背景。
(2)课堂上语言知识点的学习。教师要求学生通过对此文的学习,学会英文书信的写作格式与常用的书信表达。引导学生找出弗兰克写的三封信件中体现出体现父爱、未能陪伴女儿成长的煎熬心理的语句。
(3)课后的拓展升华。教师抛砖引玉,引导学生由个体的、小众的“亲情”“爱情”发散思维,自然引申到宏观的“大爱”“博爱”等更深刻的话题。本课内容讲述家庭成员之间的爱,从本课内容“狭义上的爱”的基础上可以升华到更为“广义上的爱”。
“大爱”。疫情期间,千百年来根植于骨髓的互帮互助精神感召下华夏各民族儿女,普通快递员、环卫工人、建设“火神山”“雷神山”的农民工、医护人员、部队战士等华夏儿女,他们肩扛使命担当,前往病毒爆发的险恶地方去帮助、救助疫区素昧平生的人民所体现出的大爱及深厚的家国情怀。“润物无声”地引导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感受“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在国家遭受灾难之际,每个中国人都应付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共同战胜困难。
“博爱”情怀。党中央的扶贫计划,历时70多年,覆盖全中国。不断向贫困地区“输血”“造血”,让处于社会底层的贫困人民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怀,看到光明和希望,扶贫政策不仅使他们从物质贫困中“走出来”,更从精神贫困中“站起来”。
3. 第三单元:Friendship
本篇属于议论文,论点是为什么友谊不能长存?结合课文中作者提出导致友谊结束的现象,分析出现此种现象的原因及后果。
(1)课前,布置学生思考有关友谊的问题,如什么样的人可称为朋友,树立正确的交友观。着重培养学生甄别真假行为,养成辩证思维,教育学生正确交友,避免上当受骗。 引用名句“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高山流水遇知音”“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2)课上,带领学生分析出现“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的原因:搬家、换工作、恋爱、结婚,其中一方结交新的朋友等都会导致友谊的终结。积极调整好心态,适应人际关系的变化。
(3)课后,培养青年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应响应“一带一路”倡议,高效利用社交媒体广交天下朋友,加强彼此的互联互通。
4. 第四单元:Study Abroad
本文为说明文,本文以一位上海考生到美国留学的视角,阐述了中美教育理念与方法的差异。
(1)熟悉课文,作者在中国接受初等及中等教育,到美国接受高等教育,课文描写作者克服了种种教育差异与文化差异,在异域学业有成的故事。通过此篇文章能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对文中出现的历史人物做简要介绍,古希腊哲学家、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柏拉图、荷马及但丁、尼采、福楼拜、马克思等人物。要求学生通过互联网及书籍了解上述人物,并整理成调查报告。
(3)课后,布置学生做对比分析,对2020年初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国外小留学生包机回国引起社会反响,与清政府派遣詹天佑、胡适等留美儿童做比较分析,总结两次留学的社会背景和留学动机的异同。
5. 第五单元:Pioneers of Flight
本单元关于人类实现飞行的目标,从飞机、火箭到宇宙飞船,飞行事业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1)课前,教师以问题形式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实现飞行的灵感来源。在中国,元末明初时,万户曾尝试用火药升天;在意大利,达·芬奇制作了类似于鸟的飞行器。古往今来,人类飞行的梦想从未停止。
(2)结合中国的探月工程、美国的火星计划等,说明发展太空事业的远景及必要性,指出创造性和想象力在探知未知事业中的重要作用。
(3)课后,布置思考题,训练学生运用所学语言描述科技带给人类生活的改变和影响。
6. 第六单元:Maker Movement in China
本单元讲述创客空间,话题较新颖,可结合现代社会的科技发展挖掘思政元素。
(1)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资料,结合工业2.0计划,分析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同时指出,工业发展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因此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应合理利用,趋利避害。
(2)课堂结合国家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年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新基因。利用“互联网+”的方式促进创业、带动就业。讲解以“新车间”为例的创客空间案例,让学生了解国外创客空间的发展现状,让学生深切感受科技创新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巨大便利。
(3)课后,重点让学生思考权衡 “创新”与“山寨”的区别,“创客”们应该立足于自主研发,敢于想象,大胆尝试创新革新,而不是技术上的简单抄袭复制,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创新创业”活动,激发学生以“创客”的奋斗形象成为创新中国、智慧经济的时代推手。
教学改革的初期都在摸索阶段,亟须纲领性文件统筹指明方向,大学英语改革也不例外。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要契合新时代,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和能力,契合新时代的内涵。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今后在教学实践中还需深化研究并不断完善。[10]
就目前来看,国内高校外语教学中的思政元素的完成情况并不是那么理想。高校开展相应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符合学校的育人目标和教育本质。挖掘每一门课程内蕴的独特思政价值,让学生的政治成长与知识增长相辅相成。[11]东华理工大学大学英语课程在分级教学模式下的思政元素的实施方案,因处在改革的试探阶段,仍存有很多问题需逐一解决。如教学评价体系尚未成熟,如何平衡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等问题。高校思政教育应秉承有章可循的理念,缓解思政教育完全靠思政课的压力,让思政教育走出完全依靠思政课“单枪匹马、个人作战”的困境。
综上所述,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课程的思政化,能够使学生除语言学习外提高思想品德,在提升英语素养的同时,思想认知和文化素养也得到充分的锻炼。英语教师应有意识地将英语国家的语言文化与中国文化有机结合,做到文化输出的同时传递正能量,真正做到把“润物无声”的思政教育贯穿大学英语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