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运动疗法治疗GBS患者的效果及其对肌力水平、四肢功能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

2021-12-10 08:46于景梅王勇张苹吴琦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0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23期
关键词:经颅四肢肌力

于景梅,王勇,张苹,吴琦(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临床表现为急性对称性弛缓性肢体瘫痪,首先出现对称性两腿无力,可从下肢上升至躯干、上肢或累及脑神经,肢体呈弛缓性瘫痪,腱反射降低或消失。临床多通过步行训练、上下楼梯训练等运动疗法改善患者的肌力和四肢功能,可一定程度改善肌肉功能,但起效缓慢,导致改善肌力和四肢功能效果与理想目标相差较远。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是一种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目前在帕金森、脑卒中后偏瘫等疾病中证实其可改善患者的肌力和运动功能。故本研究将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运动疗法治疗GBS患者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8年7月-2020年10月期间103例GB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2例)。其中对照组男38例,女13例,年龄20-52岁,平均年龄(38.60±6.33)岁;病程0.5-3年,平均病程(1.69±0.42)年。观察组男40例,女12例,年龄21-53岁,平均年龄(39.42±6.42)岁;病程0.5-3年,平均病程(1.75±0.46)年。上述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符合GBS诊断[1];②无严重皮肤病、皮损。排除标准:①有经颅磁刺激禁忌证;②合并重症肌无力。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运动疗法进行治疗,卧位训练、坐位训练、床下训练、步行训练、上下楼梯训练,作业治疗。在患者初期以被动运动、按摩为主,然后逐渐过渡至主动训练,每天两次,每次20min。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经颅磁刺激仪MagPro X100型),患者仰卧位下降线圈刺激点置于左侧头颅C3部位处,调节强度直至合适的运动诱发电位出现,明确运动阈值。刺激右侧前额,强度为110%的运动阈值,治疗前3d将刺激强度从90%逐渐增加到110%。刺激频率为1Hz,100次/串,10串/d,串间歇时间25s,连续治疗30d。均观察至治疗结束。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指标 ①临床疗效:显效:四肢肌力恢复正常,呼吸机麻痹及球麻痹症状基本消失;有效:四肢肌力较治疗前提高,呼吸肌麻痹及球麻痹症状有所好转;无效:上述症状和肌力均无改善。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肌力:根据肌力分级标准,评价患者的上肢肌力和下肢肌力。③四肢功能:应用简化Fugl-Meyer量表(FMA)中的上肢运动功能及下肢运动功能评价患者的四肢功能。④神经传导速度:应用迈瑞R3R12肌电图机测定患者的胫神经、正中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CV)与感觉传导速度(SCV)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20.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2.31%高于对照组的76.47%(P<0.05)。

2.2 肌力对比 观察组上肢肌力与下肢肌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肌力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者肌力对比(±s,分)

下肢肌力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51) 2.59±0.71 3.41±0.80 2.65±0.74 3.31±0.75观察组(n=52) 2.63±0.69 4.18±0.83 2.61±0.72 4.29±0.86组别 上肢肌力

2.3 四肢功能 观察组上肢功能与下肢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四肢功能对比(±s,分)

表2 两组患者四肢功能对比(±s,分)

组别 上肢功能下肢功能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51) 27.68±3.46 34.59±4.37 16.26±2.18 18.49±2.54观察组(n=52) 27.80±3.51 40.96±4.68 16.34±2.21 22.60±2.71

2.4 神经传导速度对比 观察组正中神经与胫神经的MCV、SCV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对比(±s,m/s)

表3 两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对比(±s,m/s)

胫神经MCV SCV MCV SCV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51) 47.16±4.62 52.68±5.23 51.68±4.39 56.81±4.56 39.68±4.26 43.59±4.67 39.58±5.46 43.69±5.16观察组(n=52) 47.28±4.56 56.84±5.49 51.74±4.42 61.48±4.72 39.75±4.31 45.26±4.70 39.85±5.49 47.55±5.32正中神经组别

3 讨论

GBS是多为感染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多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取康复治疗,常运用运动疗法,在初期指导患者进行卧床训练、按摩等被动训练,逐渐过渡到上台阶、蹬单车等主动训练,因运动疗法未直接针对神经病变部位,其仅可一定程度改善四肢的萎缩、无力症状,治疗GBS的效果有限。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是运用低频的磁信号重复刺激病变部位的神经,改善神经功能,其与运动疗法结合可能会有助于调节GBS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提高临床疗效。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正中神经与胫神经的MCV、SCV高于对照组。运动疗法是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选择合适的训练,在患者初期以被动运动、按摩为主,可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功能障碍;再逐渐过渡至卧位、坐位等主动训练,待后期可下床后进行步行训练、上下楼梯训练以及作业治疗,可增强肌力。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是将低频的脉冲磁场作用于大脑C3区域的病变脑组织,反复的磁刺激可降低突触传导的阈值,提高突触的活跃度,改善大脑的整体活动,同时刺激神经组织重塑,形成新的传导通路[2],其与运动疗法结合,可改善神经传导,同时改善因神经功能受损引起的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上肢肌力与下肢肌力评分、上肢功能与下肢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运动疗法是在早期患者卧床时护理人员通过按摩、牵拉患肢可预防肌肉萎缩,在床上进行起坐、翻身、踝关节活动训练可提高各关节的运动功能,并防止肌肉的萎缩,待患者可下地步行后,进行抗阻运动、踏球动作、蹬自行车训练可增加下肢的肌力,同时指导患者进行上肢取物、协作训练,提升上肢肌力。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通过脉冲磁场作用于脑组织局部区域,可诱发一定强度的感生电流,使神经细胞去极化,产生诱发电位,调节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传递及表达,并促进突触产生可塑性变化,调节脑皮质兴奋性,修复受损神经,促进感觉功能恢复[3]。

综上所述,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运动疗法可改善GBS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提升四肢肌力,进而改善四肢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经颅四肢肌力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经颅电刺激技术对运动性疲劳作用效果的研究进展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认知功能的影响
跟踪导练(四)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抗精神病药所致高催乳素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跟踪导练(四)
跟踪导练(四)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