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利民
(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
党的十九大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目标。构建以提升大学生体质水平、符合学生特点、切实有效且具有可操作性体育课程成为了教育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1]。笔者从自主锻炼视角对高校体育课程的篮球教学改革进行研究,围绕培养大学生自主锻炼的实践能力,探索通过课堂教学的指导训练和管理,增强大学生体育运动技能技术,使学生学会自主锻炼、坚持自主锻炼,最终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根据教学实验的需要,按照篮球技能考核标准,由非参与教学实验的篮球教师进行技能测评和专项技能知识考核。实验对象选取高职院校学生共计200名(男生100名、女生100名),分为对照组(共100人,男50人,女50人)和实验组(共100人,男50人,女50人)。(原地双手体前变向运球、中线往返运球上篮、罚球线附近投篮)。实验组采用自主锻炼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即增加篮球专项能力训练的原理与方法,以及自主锻炼中专项技能练习的计划与注意事项,对照组采用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分组练习的教学策略。
采用“单盲”的教学实验方法对两组学生进行对比分析[2],验证两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篮球技能掌握是否存在差异性,进而论证自主锻炼的教学策略对学生篮球技能的习得是否存在积极的影响因素。实验组和对照组均由同一名教师授课,实验前对两组学生进行均衡处理。实验后篮球技能考试各项数据的搜集由非授课的篮球专业教师进行考评。对照组学生使用传统教学模式,根据运用技能的形成规律安排教学,即:讲解—示范(建立动作表象)—练习(动作技术泛化)—纠错(动作技术分化)—反复练习(动作技能掌握)的教学流程。实验组:使用自主锻炼的教学策略进行篮球技能教学,根据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安排教学,即:篮球专项技能的训练原理与方法进行解读+讲解、示范(建立动作表象)—自主练习的要求与注意事项+自主练习(动作技术的泛化、分化)—专项技能训练原理和动作技能的考核(完全掌握)。
在自主锻炼的篮球技能教学策略中,对学生篮球技能的掌握评价应包含技术动作的规范、练习效果的反馈、技能水平的提高等多方面,因此,教学实验结束后的技能考核指标选用“8”字运球、单手肩上投篮、三角滑步三项内容进行考核,心理指标采用兴趣、动机两种指标进行评价。技能的考核标准按照高校篮球普修《篮球技术动作评定标准》进行。
通过对比实验前后各项篮球技能测评指标,得出实验结果为:
第一、教学实验前篮球技能相关指标。教学实验前对篮球技能进行测试,通过表1可知,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三项基本篮球技能没有存在显著性差异,满足实验条件。
第二、教学试验后技能水平。根据教学实验内容,教学实验后选取三步上篮(女)、半场V形运球上篮(男)、半分钟任意点自抢自投(女)、一分钟3秒区外任意点自抢自投(男)作为教学后技能测试内容。为保证所得数据真实有效,测试采用“双盲”法进行测试,即测试教师非授课的专业教师,测试教师不知道对照组和实验组学生,技能测试形式采用交叉测试。
通过研究发现:实验组的成绩与对照组的成绩存在显著差异。说明自主锻炼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学生篮球技能的习得。
第三、教学实验后篮球兴趣、动机水平。为验证自主锻炼的教学策略对学生篮球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是否有积极的影响因素,在篮球教学实验后又同时进行了篮球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的测试,结果如表3所示。
表2 教学实验后实验组、对照组学生篮球技能测试表
表3 教学实验后学习兴趣、动机表
由表3可知,教学实验后采用自主锻炼教学策略的实验组学生的篮球技能习得的心理指标(兴趣、动机)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5,表明自主锻炼的教学策略对学生篮球技能学习的兴趣和学习动机均有显著的积极作用。
通过上述实验结果对比分析,发现自主锻炼策略对学生掌握篮球运动技能、激发篮球技能学习的兴趣以及对蓝球技能教学效果的达成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自主锻炼的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对理论内容的掌握,学生在进行篮球技能的练习过程中通过理论来指导练习内容及练习方法。这种教学策略能够使学生较易建立完整的技术动作表象,形成动作的评价标准[4]。在篮球技能教学的过程中实验组的学生始终以自身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导向开展练习,师生的互动过程中多以学生主动提问、与教师交流沟通为主。相较于对照组学生中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教学实验组的学生技能的学习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课后篮球技能的考评不仅是检验学生对运动技能掌握的程度,也是让学生发现自身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技能考核结束后能够发现对照组的学生在解决自身技能问题时所用时间明显要长于实验组的学生。通过对课堂的观察,得知教学过程中实验组的学生在完成篮球技能的学习目标时,从完成质量和完成速度上来看要好于对照组,证实了自主锻炼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学生篮球运动技能的掌握。
自主锻炼的教学策略进一步落实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技能教学方法,改变了以教师为主导主体地位不明显教学方法[3]。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更具有针对性,教学策略上更容易体现出因材施教的措施。在篮球技能的习得过程中学生更容易体验到技能学习带来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生在篮球技能的练习过程中勇于面对问题的信心,技能学习的情绪更为高涨。外在表现形式为教学实验组学生课前、课后、课余参与篮球运动的兴趣高于对照组学生[4]。
通过篮球技能教学的实验对比可以发现,这种教学模式相较于原来的传统教学模式更有益于学生篮球技能的掌握,在教学实验中教师完成备课、上课、小结等方面与以往的教学方法都有所不同。自主锻炼的教学策略对教师知识的掌握、知识的传授方法以及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方式都提出了更高的标准[5]。
教师如何科学引导学生开展自主锻炼活动,提升学生的技能学习效果,使体育课真正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作用,需要教师不断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转变。
相较于传统的篮球技能教学,自主锻炼的教学策略注重于课前学生对理论知识和专项技术动作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通过理论知识来安排和指导自身训练,由于每个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会有偏差,导致在练习的过程中出现不同的问题,教师在指导教学的过程中始终充当解惑答疑的角色[6]。与以往篮球技能的教学中教师讲解—示范—巡回纠错的教学策略相比,自主锻炼的教学策略对教师专业知识能力的掌握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过程中答疑解惑更有针对性,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更高涨,课堂目标达成得更快。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教学内容的传授多采用“灌输式”。在知识点的讲授过程中教师全方位讲解与示范,唯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论知识不理解、技能观摩不清晰等[7]。这种课堂多表现出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练习过程中听从老师安排练习,目标针对性不强,所有学生练习内容“一刀切”,课堂学习效率不高。自主锻炼的教学策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中以学生自主练习、自主学习为主,减少了教师集中讲解的频次,学生在不断的练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逐个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极大的提高了学习效率,不仅技能得到了提升,在意志品质、学习能力等方面也得到了锻炼。
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运动技能的习得作为学习效果的评价目标,重点以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为主。而在教学实验的过程中增加了学生“感知—概括—应用”的学习思维过程,通过这样的一个思维过程去学习篮球技能。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了相关的运动技能,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意志品质、学习能力等方面也得到了锻炼。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仅符合人类对运动技能的认识规律,也满足了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
自主锻炼的教育策略在篮球技能教学过程中,能够提高学生篮球运动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能够提升学生课堂练习的积极性。自主锻炼的教学策略给教学组织和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了教育心理学、公共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教育能力,也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