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姗姗 ,孙洪梅 ,方晓风 ,周洋 ,曲桂玉
(1.潍坊医学院 护理学院,山东 潍坊 261053;2.潍坊护理职业学院,山东 潍坊 261053)
我国医养结合起步较晚[1],医养结合护理人才短缺[2],医养两张皮现象突出[3],医养融合发展至关重要,医养结合岗位护士需要具备哪些能力才能胜任岗位工作目前没有统一结论。因此,本研究结合具有双螺旋模型特征的医养结合岗位护士胜任力特点,立足于冰山模型构建其评价的量化指标,旨在为医养结合岗位护士的培养、培训、考核、选拔、评价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以此作为医养结合岗位护士的 “职业锚”,即护士可以根据量化指标的维度制定自己的发展规划,从而达到胜任力的素质和技能的要求。
1.1 成立研究小组 研究小组由6名成员组成,其中主任护师1名(硕士,护理部主任);副教授1名(硕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管护师1名(本科,医养结合科室护士长);均具有医养结合岗位工作经验,在读护理硕士研究生3名,研究小组主要负责编制函询问卷,确定函询专家,统计数据,整理、分析函询结果。
1.2 文献理论研究结合半结构式访谈初步构建医养结合岗位护士胜任力评价的量化指标体系框架
1.2.1 文献、理论研究 以“医养结合、护士、胜任力、岗位胜任力”等为中文检索词,以“medical combination”、“nurse”、“competency”、“post competency”等为英文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 等中英文数据库,了解国内外医养结合岗位护士胜任力的研究现状,收集和整理医养结合岗位护士胜任力的具体研究内容。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为McClelland[4]提出的“冰山模型”和由诺贝尔生物学奖获得者Watson等[5]提出的“DNA双螺旋模型”。“冰山模型”理论把胜任力比作一个冰山,水面以上看得到的知识、技能为外显胜任力,水面以下看不到的“自我概念、特质、动机”等为内隐胜任力,越靠近水下部分,越难通过学习获得和评价;“DNA双螺旋模型”其双链互补、目标一致的特征同样适用于其他领域耦合发展的二元关系[6]。医养结合岗位护士胜任力既包括“医”的胜任力又包括“养”的胜任力,养老服务护理活动如同链接两条链之间的酯键,两者通过养老服务护理活动互联互通,实现“医”与“养”胜任力的双重螺旋、多项耦合,共同作用于医养结合岗位护士工作,保障医养结合护理工作顺利进行。
1.2.2 半结构式访谈
1.2.2.1 访谈对象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医养结合岗位专家及管理者、高校老年护理教师作为访谈对象。访谈对象纳入标准:(1)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2)本科及以上学历;(3)从事医养结合相关工作达10年以上;(4)知情同意,愿意接受访谈。样本量以信息饱和为原则。排除标准:访谈过程中退出者。本研究共纳入15名访谈对象。
1.2.2.2 访谈提纲 在文献研究、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研究目的列出访谈提纲,2名访谈员对被访谈者进行面对面的访谈。访谈内容主要包括:(1)您是如何理解医养结合的?(2)您认为作为1名医养结合岗位护士需要具备哪些特征?这些特征是如何排序的?(3)您认为医养结合岗位护士与其他科室的岗位护士有什么区别?每次访谈时间30~60 min。
1.2.2.3 资料分析 通过对访谈资料转录、分析,提炼出医养结合岗位护士胜任力的5个主题:(1)医养结合岗位护士要具有基本的职业态度;(2)职业品质在医养结合工作中必不可少;(3)知识是医养结合岗位护士完成工作的有效保障;(4)医养结合岗位护士要具备一定的技能;(5)医养结合岗位护士要具备个人品质和心理素质。结合文献理论研究初步构建医养结合岗位护士胜任力评价的量化指标体系框架,包括5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67个三级指标,并由研究小组编制德尔菲专家函询表。
1.3 德尔菲专家函询确定指标体系具体内容
1.3.1 遴选函询专家 本研究专家纳入标准:(1)从事医养结合临床护理、护理管理、高校老年护理教育工作;(2)副高及以上职称;(3)15年及以上工作经验;(4)本科及以上学历;(5)同意参与本研究。根据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及专家纳入标准,最终选取来自山东省、北京市、上海市、安徽省、河北省、江苏省的25名专家为函询对象,23名专家完成2轮函询。专家年龄为 37~65(53.71±7.75)岁;本科 10 名,硕士 6名,博士7名;副高16名,正高7名;老年护理教育专家8名,医养结合护理管理专家7名,医养结合临床护理专家8名,工作年限均在15年以上,15~20年7名,21~25年9名,25年以上7名。
1.3.2 实施专家咨询
1.3.2.1 函询表内容:包括前言,专家基本信息、对调查内容熟悉程度、指标判断依据;医养结合岗位护士胜任力各级指标内涵评定表等。指标筛选原则:重要性赋值均数>4.0 分,变异系数(CV)<0.3,满分率>30%[7]。
1.3.2.2 实施专家函询:本研究进行2轮专家函询,于2020年7—9月通过使用E-mail的方式发放和回收函询问卷。专家应用Likert 5级评分法对指标的重要性进行打分,即非常重要为5分,比较重要为4分,一般重要为3分,不太重要为2分,不重要为1分,专家根据相应的等级对指标重要性进行评分。研究小组依据第1轮函询专家意见筛选及修改条目,拟定第2轮问卷。实施第2轮专家函询,专家意见趋于一致,最终形成医养结合岗位护士胜任力评价的量化指标体系。
1.4 层次分析确定指标权重 本研究采用SPSS 22.0、迈实层次法V1.82进行数据录入、处理与分析,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根据专家重要性赋值的均数差来确定Saaty标度,建立层次结构论模型,构造判断矩阵,进行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1.5 医养结合岗位护士胜任力评价表临床试用编制《医养结合岗位护士胜任力评价表》,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60名潍坊市某医院医养结合岗位护士,选取3名测评人员 (医养结合科室护士长1名、副护士长2名)对抽取的医养结合岗位护士的岗位胜任力进行评价。采用克朗巴赫α系数、组内相关系数检验该量化指标体系的一致性与稳定性。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 2016和SPSS 22.0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专家的积极性用问卷的回收率表示;专家意见协调程度用变异系数和肯德尔协调系数表示;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检验水准α=0.05。
2.1 专家的积极性 用问卷的回收率表示专家积极性,一般问卷有效回收率>70%即可[8]。第1轮专家函询发放和回收问卷份数分别为25份、23份,第2轮专家函询发放和回收问卷份数分别23份、23份,问卷回收率为92%、100%。
2.2 专家权威程度 用专家权威系数(Cr)表示,权威系数为判断系数(Ca)与熟悉程度系数(Cs)的算术平均值,即 Cr=(Ca+Cs)/2,本研究 Ca=0.95,Cs=0.8,Cr=0.88。
2.3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用变异系数(CV)和肯德尔协调系数(Kendall’s W)来表示。2轮专家意见协调系数见表1。第1轮指标的CV为0.00~0.23,第2轮指标的CV为0.00~0.21(见表2)。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表1 专家意见协调系数
续表2
2.4 函询结果 根据专家意见结合指标筛选条件,第1轮专家咨询结束后,研究小组对指标进行如下修改:一级指标:专家未提出修改意见。二级指标:2名专家认为 “临床护理技能”不能体现医养结合特色,建议修改为“老年临床护理技能”;多名专家认为“临终关怀技能”不能体现人文关怀,建议修改为“安宁疗护技能”,经小组讨论采纳专家意见;“计算机应用与创新能力”满分率<30%,且2名专家认为此技能不必严格要求,予以删除。三级指标:2名专家认为 “护理学基础知识”、“医学基础知识”、“康复医学知识”范围太广泛,不能体现医养结合特色,建议将其修改为“老年护理学基础知识”、“老年医学基础知识”、“康复护理学基础知识”;2名专家建议在“专业知识”下增设三级指标“老年社会学知识”;2名专家提议应做好老年人跌倒、尿失禁、谵妄、衰弱等症候群的护理工作,建议在“老年临床护理技能”下增设“老年综合征护理技能”;3名专家提到 “尸体料理技能”已包含在“基础护理技能”内,“科室管理”与“管理能力”下设指标重复,建议删除;经小组讨论采纳专家意见。“计算机知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研发产品”满分率均<30%,达到删除指标,予以删除。
第2轮专家咨询有2名专家提出修改意见,建议将“消毒防护技能”修改为“职业防护技能”,经小组讨论后,将其修改为“职业防护技能”。最终确定了医养结合岗位护士胜任力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5项,二级指标20项,三级指标64项。具体指标详情见表2。
2.5 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利用迈实层次分析法软件计算指标权重,指标权重详情见表2。
2.6 医养结合岗位护士胜任力试评结果 《医养结合岗位护士胜任力评价表》由三级指标的64个条目组成,用满意度来表示每个指标的评分,分别赋予0~10分。
将每位试评的医养结合岗位护士胜任力的各项指标得分乘以相应的指标权重,并把所有累计相加求和,乘以10得到试评医养结合岗位护士胜任力总分。
指标区分度可以反映被测试者能力。一般指标区分度>0.4即表示区分度较好[9],经计算本指标体系的区分度为0.833,由此可见,本指标体系区分度较好;运用SPSS 22.0计算得到3名测评人员评分总分的组内相关系数ICC为0.957>0.8,表明医养结合岗位护士胜任力评分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3名测评人员评分一致性分析折线图 (图1)显示3位测评人员对60名医养结合岗位护士的岗位胜任力评分结果线形走势相一致,表明试评医养结合岗位护士胜任力得分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试评结果可靠。本量化指标中各一级指标及3名测评人员总的评分结果的Cronbach α系数均>0.7,表明指标信度较高,详情见表3。
图1 3位测评人员评分一致性分析折线图
表3 医养结合岗位护士胜任力指标体系信度分析结果
3.1 基于双螺旋模型的医养结合岗位护士胜任力评价的量化指标研究有坚实的理论基础 本研究以冰山胜任力模型为指导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中的“知识、技能”为水面以上看得到的外显胜任力,“职业态度、职业品质、个性特征”为水面以下看不到的内隐胜任力,越靠近水下部分,越难通过学习获得和评价,这与冰山模型相吻合。目前,冰山模型已多次应用于胜任力指标体系构建[10-12]。
医养结合岗位护士胜任力中“医”与“养”密不可分,两者相辅相成、环环相扣,类比于双螺旋模型中的两条链并通过养老服务护理活动实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这也意味着医养融合的关键在于如何在医养结合护理服务中将医和养的护理技术融合。本研究以双螺旋模型为指导构建指标体系,各指标条目医中有养,养中有医,环环相扣。双螺旋模型在分析因素间相互作用规律、推进事物有序发展以实现最终研究目标方面有重要的理论价值[6]。双螺旋模型中双链互补、目标一致的特征被应用于公共管理、企业管理等多个领域中[13-15]。由此可见,本研究将冰山模型与双螺旋模型相融合构建医养结合岗位护士胜任力评价的量化指标体系,有理有据。
3.2 医养结合岗位护士胜任力评价的量化指标研究的科学性 专家的选择是德尔菲专家咨询成功的关键,参与函询的23名专家涉及医养结合管理岗位、临床岗位以及高校老年护理教育岗位,且分布在全国不同地区,具有很好的代表性。2轮问卷回收率分别为92%、100%,表明专家积极性高。一般认为权威系数>0.7表示专家具有权威性[16],本研究2轮专家权威系数为0.88,表明专家权威程度高。2轮函询Kendall和谐系数分别为 0.203 和 0.208,P<0.001,说明专家评分一致性较好[17]。
3.3 医养结合岗位护士胜任力评价的量化指标权重结构合理 一级指标中,职业品质权重最高。职业态度的权重居第2位,医养结合的服务对象为老年人,自理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均下降,护士应具备良好的职业态度,稳定的职业态度有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知识的权重排在第4位。老年人慢性病发病率高,且疾病种类较多,医养结合岗位护士不同于普通病房护士,除了需要掌握相应的临床护理技能外,还需掌握生活照护、康复服务、安宁疗护等技能,技能在一级指标中排第3位。医养结合岗位护士工作强度大,心理压力大[18],只有具备良好的个性特征,才能适时调整适应岗位工作。
在二级指标中,组合权重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慎独精神(0.2093)、职业认知(0.1544)、职业良心(0.1152),慎独精神是护士职业人格要素的主要组成部分,对护理工作能否顺利进行有着重要影响。在三级指标中,组合权重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认真负责(0.1105)、护士角色认知(0.0772)、岗位职责认知(0.0772),认真负责贯穿于整个护理工作中,它在三级指标中权重居于首位。医养结合岗位护士不同于老年病房护士,有良好的角色认知和岗位职责认知,才能有针对性的展开护理工作。
3.4 基于双螺旋模型的医养结合岗位护士胜任力评价的量化指标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本研究构建的医养结合岗位护士胜任力评价的量化指标体系科学、合理,突出医养结合岗位护士特色。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时间原因,实测人数较少。由于样本量不足,在进行信效度检验时,本研究只做了信度检验,未进行因子分析,未来研究会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因子分析,开展大范围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