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21-12-09 12:42甘雅文徐可
内燃机与配件 2021年23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甘雅文 徐可

摘要:文章针对当今科技变革环境下的人才培养出发,以提高人才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为目标,探索高等院校在教授《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的教学模式与培养方案,并针对现今存在的问题提出新思路与新方法,实现高校在教学过程中,以《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理论知识教学为基础,以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和自主学习能力为主线,促进人才培养和完善《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的教学。

Abstract: Aiming at the talent training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today'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hange,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of talent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teaching mode and training scheme of teaching interchangeability and technical measurement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uts forward new ideas and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problems, so as to realize the teaching proces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teaching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interchangeability and technical measurement, and taking students' mastery of knowledge and skills and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as the main line, promote talent training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of interchangeability and technical measurement.

关键词: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Key words: interchangeability and technical measurement;personnel training;teaching model

中图分类号:G642;TH1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57X(2021)23-0245-02

0  引言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是高校机械类、仪器仪表类、发动机制造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在实际生产中是理论设计与工艺生产的枢纽,在机械工业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程有基础术语定义多、抽象概念多、国家标准多等特点,系统性地讲解机械设计在生产制造上的应用,解决产品制造要求与工艺质量控制间的问题和有效测量手段,既保证国标数据的贯彻执行,又确保产品质量,是学生今后从事产品设计、工业制造、零件检测等领域的必备能力。因此,本文结合多年教学经验与实际生产需求,探究《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1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现状及问题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涉及互换性设计与技术测量两部分,课程的国家标准多、术语符号多、基础概念多,故传统教学以讲解为主,但是这种以学生被动接受讲解的现状,导致学生缺乏实践操作、难以深度融合零件公差设计与数据测量、缺乏自主更新前沿技术能力、遇到突发状况无法解决等问题。故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建设新型优化创新课堂体系,培养具有综合职业素养的学生显得势在必行。

2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2.1 整合规划教学内容

随着当代工业和全球工程教育的优化改革,现今高校都在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组织新的教学内容与方法,以实现培养具有高创新能力与高综合职业素养的人才,故整合规划教学内容显得十分有必要,对原有的内容进行提炼,并加以删除和补充,做到突出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加强专业技能和提升应用能力,将教学环节与实际设计相结合。课程整合以行业人才需求为基础进行分析,针对实际生产线上零部件设计、測量流程和工艺安排等工序要求,记录企业专家建议,最终将这些与《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的重点知识点如尺寸偏差、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表面粗糙度及检测等充分融合,依据现场制造工艺流程,设计以学生为主的课程设计,如孔轴配合精度设计、齿轮机构装配的尺寸链计算等。

2.2 模块化教学

随着当今信息化工程教育的发展,《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规模不断扩大,传统单一进度的讲解方式导致学生对课程体系无法做到全面理解,学生只是跟随老师的教学内容,无法从宏观上看透课程体系。

如图1,针对《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的课程特点,将其分成5个模块,模块1绪论,讲述课程特点及学习任务;模块2互换性,主要介绍尺寸和几何公差及粗糙度,这个模块是重点教学内容,首先以尺寸和几何两方面刻画零部件的公差、偏差和配合,再介绍零部件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与测量方法;模块3测量,针对前面零件的尺寸公差、几何公差、粗糙度等工艺参数,在实际加工制造过程中的测量方式;模块4应用,基于模块2和3的教学知识结构,学习工业工程上的典型零部件;模块5尺寸链,同样是基于模块2和3的知识体系下,计算零件装配关系。

模塊化教学让学生充分了解课程的知识框架,随时将课程内容进行系统化整理,明白模块与模块间知识点的穿插与独立特征,因此,模块化教学首先实现知识点的分割,再将模块内容交叉,明白其中的关联关系,即不能过分强调模块独立,也需将知识点串起来,形成整体认知,让学生有能力站在全局上自主学习并检查漏洞知识。

2.3 建设案例驱动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以教师讲解和课件示例为主要手段,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只有模糊印象,例如在模块2中零件配合的尺寸公差,学生只知道有间隙、过盈、过渡配合,但无法具象感观在实际产线上的配合状况,如图2齿轮轴系配合,让学生动手测量传动轴各段尺寸、套筒内径、轴承内径等数据,判断是否能通过测量得到零件与传动轴的配合关系,深刻理解尺寸公差与偏差。通过这种以企业实际零部件为载体,紧密结合工程制造与设计,能够不断强化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扎实理论知识,丰富学生逻辑推理思维,激发学习热情,达到高效学习的目标。

2.4 推广混合式教学模式

当今信息技术与全球工程教育的快速发展,应对新形势下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改革,课程教学模式呈现多元化发展,如图3混合教学模式图,将先进的网络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①依托网络多媒体平台,以当日课程内容为主,将课前预习内容和课后实践作业布置在线上平台,相对于传统教学,这种方式极大丰富教学内容,并通过预留信息引导学生自主创新,进一步掌握基础知识;②教师灵活借鉴学生作业反馈信息,学生做完在线作业以后,系统能准确反馈作业的正确率,针对作业正确率与学生反馈疑惑教师能及时补充学生知识漏洞;③教师在线上发布任务、在线答疑、导入案例和展示企业生产工艺等资料,不仅仅极大丰富教学内容,还能在学生有疑惑时及时反馈。

2.5 考查方式改进

传统课程在课程结束后,以开卷或闭卷的考核形式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这种考核方式存在片面、不客观等缺陷,无法反馈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可以采取课堂听课情况、线上作业正确率、闭卷、实际操作测试、理论结合企业制造能力等综合方面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3  结束语

针对《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结构,以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培养工程应用技术性人才,改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整合教学内容。课程加入模块化教学思路,让学生充分掌握课程知识结构,同时以案例驱动教学结合混合式教学模式,打破学习时时间与地域局限,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随时随地自主学习,而不再是传统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在此过程中不仅仅讲授理论知识,还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新玲,姜文革,宋杰.新工科背景下《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改革探索[J].内燃机与配件,2020(16):235-236.

[2]黄小娣,杨斌,潘平盛.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轻工科技,2020,36(07):194-195.

[3]周雄新,欧笛声.MOOC与案例教学法结合在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中的应用[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36):138-139,142.

[4]李旻.案例教学法在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教学中的应用[J].装备制造技术,2013(08):202-204.

[5]杨磊,王世强,赵亚斌,李宗原.《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课程的教改与探究[J].科技风,2021(20):17-18.

[6]王翔,郑高峰,李文望.新工科背景下《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52):122-124.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