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究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动员活动,总结其中的成功经验,以便从中得出在新时代进行社会动员可资借鉴的方式方法,具有非常重大的实践意义。土地革命时期动员活动中关注农民阶级核心诉求,主要采取思想动员和经济动员的方式;抗日战争时期动员活动中有效利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进行政治动员和兵役动员,以及这一时期动员活动坚持党的领导、以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根本目标的中国特色动员制度等等,都是我们值得分析和总结的成功经验。
关键词:动员活动;动员方式;方式方法;成功经验
不同时期的中国,社会动员或作为一种社会组织方式,或作为一种政党执政方式,或作为一种国家制度安排都在方方面面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善于动员群众来实现自己的政策和主张,不同时期的动员形式也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进程的变化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不仅适应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断发展着的实践需要,更在处理和解决重大问题时给我们指明了方向。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动员活动发生了哪些变化,以及有哪些历史经验和优势可供新时代进行有效社会动员所借鉴,本文将对此做些初步探究。
一、土地革命时期的动员活动
我党在这一时期,发动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运动来推翻反动统治。毛泽东曾指出:“组织千千万万的民众,调动浩浩荡荡的革命軍,是今天革命向反革命进攻的需要。”在革命时期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得重视广大农民群体,如何使得农民能够主动参与到革命中来,就需要中国共产党不断的深入思考,动员活动方式的选择就显得极其重要。在当时,对农民的动员活动主要采取思想动员和经济动员,并时刻渗透在农民的生活当中。
(一)土地革命时期的思想动员
在思想动员方面,当时主要采取宣传和教育的方式,使得农民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各级党组织通过召开群众大会来宣讲国民党政权和苏维埃政权的区别,宣讲党的政策和方针,使广大人民群众意识到要推翻现存的统治,建立苏维埃政权才是中国的出路。此外,群众大会也能激发农民的阶级觉悟和革命热情,要求摆脱阶级压迫和剥削的想法愈发迫切。由于当时的农民受教育程度极低,绝大部分都是文盲,因此,我党首要的任务是进行扫盲运动。开办扫盲识字班,教农民识字、写字,使其能看得懂租地契约。这不仅有利于进行我党的宣传工作,也使农民的自身利益得到了极大的保障。再有,政府也会通过出版红色刊物和兴办小学来唤醒学生们的革命觉悟,培养了大量革命的新生力量。
(二)土地革命时期的经济动员
在经济动员方面,主要动员广大农民进行土地改革,建立土地私有制,保障农民的根本权益。地主、富农霸占了绝大部分的土地和生产资料,农民只有极少数土地,甚至没有。当时的农民主要以租赁地主土地,自己种地为生。土地改革初期,首先要改变农民的思想观念。许多农民依旧认为,土地是地主的,地主收租天经地义。我党通过动员农民“吐苦水”、讨论“究竟谁养活谁”来使农民改变自身观念,积极参与到土地革命中来。自古以来,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保证,尤其是在生产力低下的时期,拥有自己的土地,是农民毕生奋斗的目标。通过开展土地革命,将地主及富农的土地分配给贫雇农及缺地少地的农民。解决了农民对土地的迫切需求,废除了封建的土地剥削制度,极大地激发了农民对革命的热情,为武装割据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可靠的群众基础。
二、抗日战争时期的动员活动
毛泽东同志曾在《矛盾论》中写到:“对抗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而不是矛盾斗争的一切形式。有些矛盾具有公开的对抗性,有些矛盾则不是这样。”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面对日本的侵略,我们唯有对抗才能捍卫领土完整。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时局的重大变化,坚持从全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发出全民抗战的呼声。党在全国开展大规模的抗日宣传,指出抵抗日本侵略的正确方针是:“坚决主张抗战,反对妥协退让”。在抗日战争时期,根据我国实际现状,农民人口众多,充分调动农民参加抗日的积极性,扩大人民军队规模是我们的主要任务。对此,我们主要对农民进行的政治动员和兵役动员,使得农民深入了解为什么要抗日以及动员农民参军,拿起枪杆子保家卫国。
(一)抗日战争时期的政治动员
“如此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没有普遍和深入的政治动员,是不能胜利的。”中国共产党把农民动员起来,提出要通过大会、布告、书册等各种方式,让农民充分地认识到国内时局的变化,为什么要抗战和如何去抗战。中国共产党进入农村的责任,就是要旗帜鲜明地、不断地向农民解释和宣传,从思想上动员农民改变以往保守的观念,以“唤醒民众”联合起来抗日。在当时边远地区,一是农民受舆论影响,认为我们的武器不如日本的,战争必然是会失败的。对抗战的悲观态度,让农民对革命没有信心,也让农民不敢站起来反抗。二是农民受旧体制的压迫,不想去抗日。地主阶级依旧是变本加厉地剥削农民,当时的国民政府也没有响应中共的抗日政策纲领,并没有改善农民的政治地位和生活状况。毛泽东指出:“民族战争照规矩应比土地革命战争更能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援助。可是因为历史的错误,民众是散的,不但仓卒难为我用,且时为敌人所利用。”因此,开展耐心细致的群众工作,不断加强农民的思想动员,纠正农民的思想观念,确保我党的政治动员工作顺利开展,进而使广大农民行动起来,一致对抗日本的侵略。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55.
[2]蔡子伟.南梁根据地革命斗争片段回忆[A].中共庆阳地委.南梁曙光[C].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3:52.
[3]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45
[4]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480
[5]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492
作者简介:张萌(1992.10—)女 汉族 西北政法大学研究生 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