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吉哲
摘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建设,同时对于我国基础能源和原料,以及人类生存的环境,也需要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内涵,采取一定的措施和手段来进行保护。本文就煤炭与环境的问题的可持续发展作一些初步的探索研究,寻求煤炭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煤炭;环境;可持续发展
1、前言
煤炭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和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中,煤炭将长期是我国的主要能源。长期以来,我国以煤炭为主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脱离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主流,是造成我国若干能源问题的根本问题。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提供的数据,2003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量是16.78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为15.79亿吨,占67.1%;2005年,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构成中,煤炭占68.7%以上,而同期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构成是煤炭占1/4左右。这种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是客观上造成我国与国外相比能源经济利用率低,污染严重,产品能源成本高的根本原因。
与此相对,我国乃至世界的环境状况正在不断的恶化,对自然资源疯狂的掠夺式开发终究将会受到自然界的報复。要从根本上改变煤炭资源开采对环境的严重破坏,就需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内涵指导煤炭企业,使其在不仅考虑企业生产效益、经济效益的同时,更要兼顾环境效益。
2、煤炭资源开采利用与环境的辩证关系
煤炭资源的开采利用是我国环境问题的主要形成因素,煤的开发和利用与其他能源相比更容易引起环境问题,盲目的不合理的开采或过度开采,必然引起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的改变。而煤炭资源开采主要对矿区环境影响最为明显,矿区环境是指以矿山企业为中心的周围空间环境和生活于其中的生物群体共同组成的生态系统,我国60%以上的矿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而且这种影响正趋于恶化。
2.1 煤炭资源开采对环境影响分析
煤炭资源的开采利用对矿区环境影响的主要方面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煤炭资源开采对水资源的破坏:我国是世界上人均上有水资源较低的国家,水资源的分布很不平衡。从含煤地区分布看,富煤地区往往也是贫水地区。随着煤炭开采强度和延伸度的不断加大提高,矿区地下水位大面积下降,使缺水矿区的供水更为紧张。另一方面,在矿产资源开采的过程中,为了保证采矿的安全,需要进行人为的疏干排水,这些未经处理的矿井水排入矿区附近的水体中会污染附近地表水体,引起环境污染。同时,煤炭开采对地下水的影响还包括煤矸石在雨水等的作用下,形成酸性水,使大量的悬浮物、有机物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2)煤炭开采对地面的破坏:地表的开挖及矿产资源开采会引起的地表塌陷。地表塌陷后,原有的生态系统被打破,塌陷会直接破坏地表植被,从而加剧水土流失与沙漠化。水土流失加剧,地下水出露和盐渍化都降低了土地利用价值,会导致植被生产量降低,从而影响矿区生态系统的健康。植被破坏会造成地面的水土流失,在雨季会产生泥沙流或泥石流。
(3) 煤炭开采对大气的破坏:埋藏在地下的煤炭保留着一部分在其煤化过程中生产的烃类气体(主要是甲烷),这些甲烷在采煤过程中释放出来,由矿井通风排到大气中。煤炭开采排放的甲烷量约占人类活动所排放甲烷总量的10%。甲烷浓度在大气层中增高后,会使对流层中的臭氧增加,平流层中的臭氧减少。中国煤炭工业甲烷的排放量约占世界因采煤而放出甲烷总量的1/3~1/4。
(4) 煤炭开采的废渣污染:煤炭的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煤矸石,大量的矸石被运输到地面堆积,形成矸石山。矸石山会占用大量土地,同时土地底下的生物种群。矸石山中的有毒有害可溶成份可以被雨水冲淋出来,然后再随地表或地下迁移至邻近水体,以引起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污染。而且由于煤矸石中有硫化铁和含碳化合物的存在,还会自燃发火,自燃排放大量烟尘、SO2、CO、H2S等有害气体,严重污染大气,引起大气层的严重污染,不利于植被生长。
(5)同时煤炭资源的利用也会同时对周边的社会和经济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制约了我国的经济发展。矿业是我国经济的基础产业之一,矿区的环境污染破坏不但使矿区和矿山企业经济发展严重受阻,也影响到矿产业的正常发展,使工业发展的原料和初级产品不能正常供应,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
2.2 煤炭企业对环境投资不足的原因分析
根据“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及企业的社会道德观论证,煤炭生产企业应该对煤炭资源开采过程中造成的严重污染进行治理,但是,由于一系列的原因,煤炭企业对环境的投资并不充足,以至产生了巨大的环境欠账。除了开采方法、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低;管理不善,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低 环境意识差;环境污染治理恢复的资金有限;有关矿山环境治理的法制、法规不够健全;政府对经济和环境重视程度不同,公众参与程度低的一些原因之外,煤炭企业本身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责任是企业对环境投资力度弱,这缘于以下几点;
(1)煤炭企业仍然承担着巨大的办社会负担:据测算,原中央财政煤炭企业办社会年支出超过100亿元。目前,大部分煤炭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进展依然缓慢,有的煤炭企业虽然向地方政府移交了部分社会职能,但仍承担着办社会费用。
(2)煤炭增值税率负担重,而且资源税、费重复计征,煤炭资源税标准成倍提高,加重了企业负担。
(3)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铁路建设基金已成为煤炭企业刚性支出,同时由于前些年的经济困难,使煤炭企业现金流量不足。
以上原因使得煤炭企业没有多余的资金用来进行环境补偿,以至于形成了环境逐渐恶化的现实。
2.3煤炭资源开采与环境的辩证关系
环境不同于经济计划,或一个企业的经营策略。一旦一个项目的实施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后果,那么这种严重的后果可能不仅仅只影响当代人的生活,还要影响到后代人的生存等,而且我们国家以前执行计划经济政策,在计划经济政策下,存在很多政策失效或计划失效。事实表明,计划失效引起的不仅仅是经济的停滞,而且还带来严重的环境恶化和生态破坏。我国在环境污染方面已经是“过去欠下的债太多了”,现在恐怕一时已“积重难返”了。在我国市场经济改革以后,就必须改变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克服留下的环境问题,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而“先治理、后开采”的开发模式,可以在资源开采的源头控制环境问题,起到未雨绸缪的效果,防止环境一旦污染难于恢复的严重后果。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别人走过的先发展经济、再治理污染的道路,中国不可避免的也会走一遭。对于煤炭资源开采活动而言,我国之前走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这种开采模式造成了严重的经济、环境后果,形成了巨大的环境欠债。因此,如果要从根源上治理煤炭开采对环境的破坏,就需要改变这种开采模式。而“边开采、边治理”的开采模式虽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上述传统模式的缺点,但是由于环境的不可恢复性,对于一些脆弱的生态环境或地区,环境一旦破坏,恢复的费用和时间成本可能是巨大的,因此这种开采模式也不尽完美。于是,现在又有第三种模式,即“先治理、后开采”。“先治理、后开采”的开发模式,可以在资源开采的源头控制环境问题,起到未雨绸缪的效果,防止环境一旦污染难于恢复的严重后果。
3、可持续发展内涵在煤炭、环境问题中的应用
可持续性或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60年代末提出的。1980 年 3 月 5 日,在中国、日本、法国、美国等30多个国家的首都同时发表了《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大纲》要求保护生物资源,以保持基本的生态过程和生命维持系统、保护遗传的多样性,保证物种和生态环境的永续利用,《大纲》还指出,要把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1987 年出版的题目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认为,“现在是采取保护使今世和后世得以持续生存的决策的时候了”,“未来的希望取决于现在就开始管理环境资源以保证持续的人类进步和人类生存的决定性的政治行动”。在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可持续发展成为公认的基本规范。可持续发展的含义为“可持续发展是这样一种发展,它既能满足当代人的各种需要,又不会使后代人满足他们自身需要的能力受到损害。”
可持续发展本身包含两个关键性的概念,其中一个便指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即关于环境能力的有限性的思想,技术的状况和社会组织的状况,决定了环境满足现在和未来的各种需要的能力是有限的。”可持续发展理论意味着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意味着这种发展被保持在环境、生态和自然资源所能够允许的限度之内。
在煤炭开采与环境的问题,就要根据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寻找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可采取的措施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关闭小煤矿,小煤矿的存在的弊端在于技术设备落后,安全隐患大,资源浪费、环境影响严重。而目前我国提倡建设大型煤炭集团,走规模化经营的道路,因此适度的关闭一些小煤矿可以缓解环境方面的压力。
(2)建立完善的能源市场竞争机制,中国的能源问题特别是能源环境问题,其根源除了资源方面的原因外,最主要的问题是市场问题。政府应该着力研究出合理的成本价格体系。综合反映环境污染和资源稀缺性。
(3)煤炭企业要彻底改变粗放开发、低效利用、污染环境的增产路子,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现煤炭开发总量与环境容量基本平衡为前提,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大力推广洁净煤技术,把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降低到最低程度。具体的做法如:采用新的开发方法,减少土地的塌陷;对破坏的土地资源进行土地的复垦和生态重建;煤矸石的综合利用,发展煤矸石(劣质煤)电厂,矸石砖厂、水泥厂、建材厂和化工厂等煤矸石煤粉灰综合利用项目,兴办矿区水处理及供水产业,以矿井排放水和煤矿污水为水源,按照工业、民用用水标准,进行净化处理,提高矿井瓦斯的利用率,减轻矿区的大气污染;积极种植树草,防止矿区沙漠化和水土流失。所有这些工作的共同目的为努力发展矿区循环经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4)在开采之前进行矿产开发规划,并进一步健全关于矿产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方面法律和法规。我国关于矿产资源开发方面的法律有《矿产资源法》、《煤炭法》等法律。它们对矿产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方面作了相应的规定和要求。结合《矿产资源法》、《煤炭法》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和矿区的具体的情况,在矿产资源的设计、施工、生产各个阶段实施有关的环境保护措施,使煤炭资源开采与环境保护走上一条和谐之路。
(5)构建煤炭循环经济体系。通过一定的经济手段,限制煤炭破坏环境的行为,奖励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措施。我国现在实施的经济手段有:征收排污费和超标排污费;提取一定的资金作为环境权利金,对矿山环境保护措施的资金投入实行一定的政策优惠,鼓励煤炭企业发展环保产业,对环境保护成绩突出的矿山企业给予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等经济手段。加强矿区环境的综合管理方面主要包括,建立健全矿山环境保护机构;建立矿区环境系统监控网络,及时了解环境影响的现状;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技术决策的辅助手段,加强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环境地理信息系统,实现对矿区环境数据的实时监测、自动监控、信息的网络传输等现代化水平。
4、结论
如果把整个国家看成一個系统,那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必须是统一的。对于煤炭资源和环境组成的这个系统而言,也需要同时保障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甚至可把环境效益放在第一位,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因为环境的影响不只对当代人产生影响,还会波及子孙后代的利益。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保护生态环境可以做到代内公平与代际公平。因此,对于我国的煤炭资源开采活动必须考虑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要保证煤炭资源的永续利用。
参考文献
[1]范英宏、陆兆华、程建龙等.中国煤矿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生态重建技术.生态学报[J].2003,10(10):2144-2052
[2]王金南.《环境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年.
[3]历以宁、章铮.《环境经济学》[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5
[4]肖田兴.煤炭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理论与方法[D].辽宁,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1: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