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瑾
【摘要】“减负增效”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学习;“减负增效”要求课堂作业课内完成,既保证学生学习的质量,又减轻师生的课业负担;“减负增效”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堂练习,让每位学生都有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什么样的课堂练习才是轻负高效的并为学生所喜欢的呢?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面向全体,兼顾差异,让学生练中有“获”;落实语言,注重实践,让学生练中求“实”;扎根基础,注重发展,让学生练中变“活”。
【关键词】有效练习设计 兼顾差异 注重实践 注重发展
“减负增效”的教学理念随着阵阵春风涌入了校园生活,逐渐成为教育教学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给学校的教育教学注入了丝丝缕缕浓郁的馨香和生动的涟漪。“减负增效”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基礎上学会学习;“减负增效”要求课堂作业课内完成,既保证学生学习的质量,又减轻师生的课业负担;“减负增效”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堂练习,让每位学生都有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清代的颜元曾说过:“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由此可见,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将对教学过程起到重要的作用,是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也经常在思考: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怎样的课堂练习才是行之有效的呢?做字词抄写吧,好像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机械重复;做阅读吧,有时候做起来好像太单调;做积累吧,也许又难以一时收到成效……什么样的课堂练习才是轻负高效的并为学生所喜欢的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面向全体,兼顾差异,让学生练中有“获”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而他们本身又存在极大的差异性。为此,设计课堂练习应根据学生的实践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分层布置,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取得成功,有所收获,这样的练习才算是有效的练习。我们在设计的时候就应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他们建立多层次的弹性练习结构,设计适合于各种水平线层次学生的课内练习。
二、落实语言,注重实践——让学生练中求“实”
很多教师把课堂练习看成做作业,这是我们传统教学的弊端。课标中虽没有提到“双基”一词,但课标中提到一个很着眼的词——“实践”,即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实践。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内容和形式都要讲究“实”,使知识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情感价值观目标得到有效的整合。如我在执教四年级上册《观潮》这一课时,在指导学生学习第三自然段的同时,设计了如下的练习:
(1)这一段中你听到了什么,找出有关的句子。
(2)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潮水变化的原因。
通过这两个练习,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目的明确,内容到位,有针对性,而且层次性强,从而促成学生良好的听说品质的养成,使学生练中有得。
再如,我在教学三年级上册《一次成功的实验》一课时,设计了如下的课内练习:
(1)用自己带来的瓶子、瓶口大的小石子,做一下实验,体验互让的道理。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中哪句话说明了这个实验的道理。
(3)联系生活实际,谈小女孩不假思索所说知的内涵。
第一题中的实验体验就是为了化文本语言为生活形象,便于有效地感悟语言或内容。小学课文中不乏内容生动的故事,那些机智善辩的聪明人、活泼可爱的小动物让学生们难忘。课堂中根据文本内容特点,适当地运用演说结合,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一大乐事。这种形式便于解决教学难点,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但是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不能为表演而表演,避免追求表演的热闹而哗众取宠。
又如我在上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一课时,我借鉴了于永正老师的方法,在让学生理解“饱经风霜”一词时设计了这样的练习:请大家看一看,那位拉车的饱经风霜的脸是一张什么样的脸,想好了请用几句话写出来,可以以“那位拉车的才三十多岁……”为开头。在这样的练习中,引导学生化抽象为形象,化笼统为具体,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让课文生动的“画面”显形露色。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语言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落实语言,注重实践,引领学生在广阔天地里学语文、用语文,能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和生活实践能力,使练习成为学生迷恋的精神家园。
三、扎根基础,注重发展,让学生练中变“活”
课堂中的练习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这一目标分为基础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基础性目标就是进行“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的基本练习。发展性目标则是开发学生心智,教给学生方法,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基础是“根”,只有“根”扎实了,学生才能长成参天大树,才能发展,所以在追求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并不能完全抛弃传统的作业方式,关键是要进行改进和重新组合,力求少而精、趣且活。一方面,要抓住课文训练的重点,紧扣薄弱环节,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另一方面,应力求通过多样有趣的形式呈现出来,避免陷入枯燥烦琐的劳作,可以是“选、填、抄、读、背”等多种形式。
例如,在教学《猫》这一课时,发现不少学生把“屏息凝视”的“屏”读作“píng”,把“枝折花落”的“折”读作“zhé”,在课内练习的时候,我就设计了这样的一道题目:
请在正确的读音下面画“ ”,并把整段话多读几遍,看看能体现猫的什么特点。
老鼠来了,猫躲藏在(bǐng píng)风后面(bǐng píng)息凝视,抓住时机,猛扑过去……可是狡猾的老鼠却一溜烟儿地跑花丛中。猫穷追不舍,终于把老鼠抓住了。可是,许多花草遭到了“不幸”,被弄得枝(shé zhé)花落。虽然有些惋惜,但我不能不为猫的捕鼠本领所折(shé zhé)服。
这样的题目设计,把字词训练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之中,会给学生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大大减少了多音字的误读概率,让学生读一读,加深了对猫“尽责”的特点的理解,可谓双管齐下,一箭双雕。
总之,语文教学中课堂练习设计就以落实双基、发展智力、提高语文素养为目标,依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设计。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效率才会大大提高,学生也才能每课均有所得,获得学习的快乐,从而真正促进知识的内化,语文素养才能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语文新课程标准》
2.肖成全:《有效教学》,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3.于永正:《个性化作业设计经验》,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