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2021-12-09 22:45陈思庆
安家(校外教育) 2021年50期
关键词:吴王法律意识法律

陈思庆

摘要:语文是小学阶段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学科,这门课程对小学生具有德育功能、智育功能、美育功能。在当前我国素质教育全面进行的今天,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发挥语文学科的特性,并做好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与价值。因此,教师要在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法制意识的培养,重视知识内涵的传授。

关键字:小学语文;渗透;法制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法制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以下,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经验,分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策略。

一、明确小学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国家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有法可依”成为了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一个保障,作为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小学时期的学生也应该了解一定的法律常识,懂得在日常生活中用法律去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也要去影响身边的人去遵法、守法,只有如此,才能算是合格的新时期小学生。邓小平同志说过“培养法律意识要从娃娃抓起”,培养法律意识,提高小学生的法律素质,势在必行。通过小学生好好学习它,并合理的运用法律,遵纪守法维护自身切实的利益。同时,对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首要意义在于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渐变过程。近些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加上电视、网络的影响,人们的很多观念都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追名逐利、急功近利、目无法纪、追求刺激等思想也逐渐的渗透到了学校中来,小学生由于其分辨是非的能力有限加之容易受鼓惑,很容易被一些居心不良的人员所误导,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作为教师,我们负责的不仅仅是学生专业科目知识的教育,更重要的是要負责学生思想品德的建设,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全面发展着想。“无规矩不成方圆”,法律是国家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的保障,培养学生良好的法律意识以及守法意识,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二、运用教学资源,渗透法律知识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会经常利用语文内容向学生渗透法律知识。利用课文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自然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我们要充分挖掘小语课文中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渗透,使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受到法制教育。如在教学小学四年级语文第八册第八单元《地球万岁》时,先引导学生熟读课文,初步理解这是一首献给地球的诗,它包含着对地球无私奉献的赞美,更包含着对地球美好未来的企盼。诗歌的第二部分(第七小节)鞭挞了人类中的种种丑恶:厮杀争斗、乱砍滥伐、捕杀动物、侵占绿地。在充分赏析了学生感兴趣的这些内容之后,注意引领学生关注造成悲剧的“罪魁祸首”——人类的无知,随意砍伐、随意捕杀。他们的行为是一种什么行为?学生立即意识到随意砍伐、随意捕杀是一种违法行为。教师趁机为同学们详细介绍了《环境保护法》和《野生动物保护法》。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依照《野生动物保护法》,给随意捕杀的狩猎队写一封信,谴责他们的违法行为,控诉他们的累累罪行。学生通过此课的学习,保护环境和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得到极大的增强。

三、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引领学生明事理

寓言故事《螳螂捕蝉》,文后有一道题:“听了少年的话,吴王为什么就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教学中,教师抓住这一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思考。答案并不难找,学生都知道是因为少年的一番话使吴王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想得到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的隐患是危险的。这也正是本文的寓意所在。到此结束学习,无可厚非。但是,教师接着设计这样的问题:说到底,固执的吴王是被少年征服的还是被道理征服的?你从中又能明白什么道理呢?前者显而易见,吴王是被道理征服,后者引起了学生的深入思考,经过一番思考后,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道理的力量是巨大的;有的说,我们要向少年学习,以理服人;有的说,我们要向吴王学习,勇于纠正自己的错误思想,接受正确的道理……同学们各自发表不同的看法,场面很热闹。“同学们,以理服人,知过必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与人在交往中,有时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处理的办法很多,但无论如何不能以非法手段仗势欺人,最好的办法还是以理服人。”教师适时总结,使讨论得以升化。这里教师通过对文中事理的进一步挖掘,不但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寓意的理解,而且使学生受到了一次以理服人的法制教育,取得了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的理想效果。

四、通过习作练习,渗透法制教育

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而言,教师要想真正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途径是很多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法律知识的同时,也需要让学生学会将相关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强化学生运用能力的发展,可以通过习作练习的方式来实现。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懂得感恩,让学生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知道父母的不易,全面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如在日常的写作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题目:如拾金不昧,不仅包含了道德层面的知识,还包括法律层面的知识。从道德层面来讲,拾金不昧的人,是道德高尚的人,不把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不谋私利;而从法律层面而言,如果人们拾到别人的巨额财务而拒绝归还,将会触犯法律,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因此,教师在给学生讲解这类知识的时候,可以结合法律和道德两个层面,提升学生法律意识的同时也提升学生的道德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在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向他们传授法律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法律观念,所以在语文教学这个主阵地上渗透法制教育内容就显得尤为必要。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在日常琐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开动脑筋,积极探索,渗透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制素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提高学生明辨是非能力和法制观念,使他们成为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公民,将来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陆春勇。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法制教育的渗透[J]。 速读(下旬),2017(8)。

[2]肖慧琴。浅析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33(04):249-250。

猜你喜欢
吴王法律意识法律
吴王光鉴铭文复原考释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融媒体时代下的新闻宣传与法律意识
欲善其事,必利其器
——以《螳螂捕蝉》为例,谈劝说的技巧
探讨培养青少年法律意识的意义及途径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
论公民法律意识对纠纷解决策略选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