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健 韩玉秀
摘 要:目的 研究在接受电子胃镜检查的患者中开展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德州市中医院2019年5月~2020年4月接受电子胃镜检查的70例患者,依据“平衡序贯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3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37例,给予联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精神状态、生命体征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较对照组低,心率(HR)、呼吸频率(RR)、收缩压(SBP)以及舒张压(SDP)水平改善幅度较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接受电子胃镜检查的患者中开展常规护理模式联合心理护理,可有效稳定患者生命体征,改善患者精神状态并提升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心理护理;电子胃镜检查;临床效果;SAS评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17-0107-03
临床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完善推动了电子胃镜的发展,从而使电子胃镜成为了目前临床诊断、治疗相关疾病的重要措施。而确保电子胃镜检查顺利开展的根本,则是患者的有效配合[1]。患者良好的心态可以便于电子胃镜检查工作顺利开展,若患者内心负面情绪较重,不仅会导致电子胃镜检查工作受限,还会进一步延长操作时间从而加重患者心理负担。由此可见,对接受电子胃镜检查的患者开展心理护理至关重要[2]。为研究在接受电子胃镜检查的患者中开展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特纳入德州市中医院2019年5月~2020年4月接受电子胃镜检查的患者70例进行研究。现将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德州市中医院2019年5月~2020年4月接受电子胃镜检查的患者70例,依据“平衡序贯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3例,男16例,女17例;年龄25~56岁,平均年龄(40.15±8.56)岁。观察组37例,男20例,女17例;年龄26~56岁,平均年龄(40.44±7.3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德州市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完整;②符合电子胃镜检查指征者;③无精神疾病;④无认知障碍。
排除标准:①无法正常交流;②严重躯体疾病;③中枢神经系统疾病;④精神异常。
1.3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检查期间遵医嘱给予各项干预措施,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等变化情况。
观察组:联合心理护理。①检查前:胃镜属于侵入式、有创操作,因此患者焦虑、恐惧情绪较重,因此要求护理开展心理疏导工作,主动且耐心倾听患者主诉,耐心解答患者疑问,确保其感受到医务人员的尊重和关心。在心理护理开展期间,严格以患者职业、性格特点为基准,使用得当的语言,确保沟通语言通俗易懂,并促使患者全面了解胃镜检查过程以及具体方法。②检查中:血压和血糖升高、心慌、多汗等都是检查过程中患者最容易出现的生理应激反应,因此要求护理人员耐心安慰并主动鼓励患者,最大程度地减轻其承受痛苦,将正确的配合方法详细告知患者,增强其检查自信心和依从性。同时指导患者保持均匀呼吸,用嘴巴呼气进而缩短检查时间;叮嘱其放松情绪,必要时联合开展穴位按摩。
1.4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精神状态[3]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SAS)对焦虑情绪进行评分,<50分为无焦虑,50~60分为轻度焦虑为,>60分为中重度焦虑;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SDS)对抑郁情绪进行评分,<53分为无抑郁,53~60分为轻度抑郁,>60分为中重度抑郁。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命体征比较,主要包括心率(HR)、呼吸频率(RR)、收缩压(SBP)以及舒张压(SDP)。护理满意度[4]比较:采用自制量表进行评价,分值为0~100分,总分超过90分为非常满意,70~90分为基本满意,总分不超过7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軟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或组内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或组内比较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精神状态比较
观察组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命体征比较
观察组干预后HR、RR、SBP以及SDP水平改善幅度较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饮食结构的不断改善,使我国胃肠道疾病发病率明显增加;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项功能逐渐下降,因此胃肠道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绝大多数胃肠道疾病患者还伴有不同程度的基础性疾病,在疾病的进一步影响下,机体免疫力、抵抗力大幅降低,加之诊断过程中相关麻醉药物的使用,会导致患者出现强烈的应激反应,直接影响血流动力学循环的同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事件[5]。调查发现,绝大多数胃肠道疾病患者在检查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事件,加之部分患者年龄大、身体协调性逐渐下降,因此在疾病诊治中极易出现负面情绪,导致治疗效果整体降低的同时影响患者预后。可见,为接受电子胃镜检查的患者寻求一种科学、有效且安全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电子胃镜是目前临床诊断胃肠道疾病的重要技术,而心理护理干预是目前临床护理的一种优质模式,该方式适用于临床以及基层社区医院,包括医学、心理学等内容,在患者长期治疗期间可以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合理使用心理护理干预还可缩短患者电子胃镜检查时间并改善预后。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较低,HR、RR、SBP以及SDP水平改善幅度较大,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了在接受电子胃镜检查的患者中开展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心理护理将患者心理活动反应特点和规律充分结合,进一步明确患者内心活动变化的同时给予针对性的处理措施,重点关注患者的认知和感受,进而确保了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6]。
综上所述,在接受电子胃镜检查的患者中开展心理护理价值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何劲梅,白建平,卢丽萍,等.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在无痛胃镜检查中对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升效果[J].心理月刊,2020,15(20):96-97.
[2]孙剑珊.心理护理干预对缓解胃镜检查患者焦虑情绪及改善医患关系的作用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31):99-100.
[3]陈素欣,刘凤宜,刘水妹.情志护理联合穴位贴敷特色干预在胃镜检查整体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8,23(1):93-94.
[4]陈梅.全程健康指导干预在电子胃镜检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和护理体会[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8):97-98.
[5]曹晓丽,巨伟.全面心理护理干预在电子胃镜下胃息肉电切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20):142-144.
[6]段旭娟.强化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指导在无痛胃肠镜检查前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8,6(35):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