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肌力训练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2021-12-09 02:38郭佳琪马秋平董静
中华养生保健 2021年17期
关键词:偏瘫脑卒中

郭佳琪 马秋平 董静

摘  要:目的  分析上肢肌力训练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讨论其对患者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8月在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进行治疗的72例脑卒中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康复训练模式,观察组应用常规训练联合上肢肌力训练器模式。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观察组康复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FMA评分与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医学科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上肢肌力训练器,可给予患者更为全面的康复治疗,提升患者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助于患者尽早的回归家庭与社会。

关键词:上肢肌力训练器;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活动能力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17-0019-02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一旦患病则会发生脑神经组织缺氧、缺血等表现,从而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后遗症是偏瘫,具体病症为上下肢体活动受限,面肌、舌肌等功能障碍等,严重者会完全丧失正常的活动能力[1]。上肢功能障碍的恢复训练在发病后3个月内进行最佳,及时且科学的康复训练能够极大程度恢复患者行为能力与生活质量。传统的康复训练虽有一定效果,但对上肢偏瘫患者而言仍不够理想,针对该情况,临床逐渐引入更多新型康复设备作为辅助性治疗手段,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本研究基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上肢肌力训练器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并讨论对患者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8月在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进行治疗的72例脑卒中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男20例,女16例;年龄48~77岁,平均年龄(57.28±4.28)岁;观察组患者男22例,女14例;年龄46~76岁,平均年龄(57.31±4.2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比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对研究内容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关于脑卒中病症的标准[2],经CT或者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诊者;②伴有偏瘫症状,且均为首次发病,未出现意识障碍者。

排除标准:①病情处于不稳定期者;②心肺功能严重衰竭者;③癫痫病史者;神经病史者;④依从性较差者,未能全程参与者。

1.3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康复训练模式,具体方式为:指导患者掌握良肢摆放方式,利用按摩方式为患者进行被动运动,逐步指导患者过渡主动运动,如翻身、坐立、站立、步行、下蹲等训练。

观察组应用常规训练联合上肢肌力训练器(生产企业:蝶和科技有限公司,MRS),具体方式为:对患者患侧进行固定操作,根据患者病情为患者选择运动轨迹和训练方式,如向下被动运动、多点触发、连续运动、主动控制以及单独触发等,观察患者状态对活动的力度、速度以及阻力等参数进行调整,逐步增加训练难度与强度;通过二维平面与三维空间对患者关节活动度进行训练,逐步诱发上肢肌力,并在视觉反馈联合训练下指导患者完成指定动作 ;结合连续触发与多点触发方式拓展上肢关节活动范围;可借助上肢康复机器人中的训练游戏开发肢体的潜能,让患者在生动的游戏中获得锻炼的乐趣,并经由机器人系统收集患者训练的相关数据。

两组患者训练时间约为40 min/次,1次/d,5次/周,连续训练8周。

1.4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情况进行比对。①临床治疗效果。借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估[3],患者分数改善程度达90 %,视为显效;患者分数改善程度在46 %~89 %,视为有效;患者分数改善程度低于46 %,则视为改善程度不明显或者无效。康复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②上肢功能应用Fugl-Meyer量表予以评估,其上肢功能分数为0~66分。③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应用ADL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进行评估,分数为0~100分,分数越高则表示患者肢体功能越优秀。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比较;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康复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 %,高于对照组的69.4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上肢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FMA评分与ADL评分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MA评分与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受到气候、生活习惯以及饮食结构等因素的影响,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递增,脑卒中偏瘫作为该病最常见且恢复难度极大的一种障碍,对患者肢体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十分严重,同时对家庭和社会来说也是较大的负担。康复治疗学属于新兴的医学学科,为满足社会民众审美需求以及对意外伤害、疾病造成的残疾、术后恢复等多方面的学科,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残疾患者增多等因素影响,社会对于康复治疗的需求呈现急剧增加的趋势,康复治疗的作用逐渐被临床医务工作者和患者所认可。上肢肌力训练器是临床引入的康复治疗仪器的一种,该设备可以增加对患者肢体感觉的输入,模拟接近于真实上肢活动的运动重复性给予患者,以此促进其功能恢复[4]。上肢肌力训练器可依据患者的偏瘫程度进行针对性的调整治疗,并结合游戏模式加深患者参与的积极性,使其主动愿意参加训练,提高康复效率[5]。此外,上肢康复机器人还能够对患者的恢复进展与治疗数据进行记录,辅助医护人员及时了解患者情况并作出下一步训练方案,有利于改善患者上肢肌力和协调力[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临床治疗有效率、FMA评分以及ADL评分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进而提示,上肢肌力训练器作为康复医疗中的先进医疗器械,可为患者提供更为全面的康复治疗服务。

综上所述,康复医学科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上肢肌力训练器,可给予患者更为全面的康复治疗,提升患者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助于患者尽早的回归家庭与社会。

参考文献

[1]中国高龄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技术专家共识[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9,17(1):3-16.

[2]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国临床医生,2011,2(3):50-59.

[3]段潇潇,郝玉曼,高励,等.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急性脑梗死病人血尿酸水平变化及其与近期预后的关系[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16(9):1276-1279.

[4]单记永.中医针灸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疗效观察[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6):198-199.

[5]李宇淇,曾庆,黄国志.上肢康复机器人在脑卒中的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20,26(3):310-314.

[6]曾飞.Bobath技术联合穴位贴敷疗法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13):88-90.

猜你喜欢
偏瘫脑卒中
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在脑梗塞伴肢体偏瘫患者护理中对ADL评分及生活质量的效果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针刺联合中药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针灸推拿结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预后的改善效果分析
漫画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