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敏
摘要: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是每位领导干部的基本政治素养,其关键体现在意识形态素养上。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和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领导干部意识形态素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领导干部要从苦练内功以增强理论自信、对比思考以增强思想定力、立足实践以增强行动自觉等方面,不断提升意识形态素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助力。
关键词:新时代;领导干部;意识形态素养
中图分类号:D0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103(2021)11-0101-06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1]。在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我们“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背景下,研究基层干部意识形态素养具有鲜明的时代内涵和积极的实践意义。
一、意识形态素养的基本表现和时代内涵
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将“素养”解释为“平日的修养”。意识形态素养,简单来讲就是一个人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关于意识形态的修养。它直接影响个人思想判断、价值选择和政治站位,对于执政党而言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1.意识形态素养的基本表现
当前语境下,领导干部的意识形态素养特指领导干部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所拥有的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发生长期稳定内在作用的涵养,是意识形态认知度、意识形态敏感性、意识形态倾向和意识形态传播意愿在其内心形成,并通过言谈举止表现出来的内在品质。领导干部的意识形态素养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对意识形态的认知情况。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共存并进的环境中,领导干部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掌握程度如何?这些都可以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阅读情况、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领悟情况、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核心概念的掌握情况反映出来。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知是重点,但也要了解其他意识形态和当前社会中存在的几种主要社会思潮。
二是意识形态敏感度。当前,互联网新媒体已经渗透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领导干部而言,任何不当言行都可能在网上持续发酵和放大,进而引爆群众的心理发泄点,如果在西方不良媒体的大肆渲染和炒作下上升为意识形态事件,就为敌对势力的攻击提供了口实。国内场合如此,国际场合更甚。由此可见,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意识形态敏感与否是判断领导干部意识形态素养高低的重要依据。
三是意识形态倾向。领导干部中,确实存在着看似认真地学习,事实上却没有做到对马克思主义的真学、真懂、真会,或在台前拥护和支持马克思主义,背后迷恋西方社会价值观的现象。培养领导干部的意识形态素养,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倾向上不允许有丝毫偏差。
四是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行动自觉。领导干部对马克思主义的忠诚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具体实践中:在为人民群众服务中彰显马克思主义者的责任与担当,在言传身教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对外合作交流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时时处处让自己成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移动传播体。
2.意识形态素养的时代内涵
除传统意义上意识形态素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向、政治指向和实践指向外,结合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领导干部意识形态素养的内涵还可以进一步丰富。
一是斗争精神。2019年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明确指出:“胜利实现我们党确定的目标任务,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2]对于领导干部而言,斗争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凡是危害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则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各种风险挑战,只要来了,我们就必须进行坚决斗争,而且必须取得斗争胜利。在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全球秩序进入深度调整期的今天,斗争精神愈发成为衡量领导干部意识形态素养的重要指标。
二是风险意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就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部署。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要深刻认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更要深刻认识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不绝的文化基因,也是融入我们党精神血脉的政治品质。在“黑天鹅”事件和“灰犀牛”事件并存的当下,领导干部对各类风险苗头既要时刻注意,又要高度警惕,这是领导干部意识形态素养的时代要求。
三是底线思维。增强风险意识,防范化解重大社会风险,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坚持底线思维能够保障我们在各项工作中守好最后一道防线。如何守好底线?关键在于我们决不能在道路、制度、人民立场、战略选择、选人用人等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顛覆性错误,因为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角来看,底线思维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中量变与质变的规律、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是新时代领导干部意识形态素养中至关重要的内容。
四是媒介素养。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手机网民规模达10.07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99.6%。当下,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加速融合,融媒体中心建设正如火如荼展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面临全新媒介环境。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领导干部要增强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善于运用媒体宣讲政策主张、了解社情民意、发现矛盾问题、引导社会情绪、动员人民群众、推动实际工作。”[3]从这个角度讲,提高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是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新时代领导干部提升意识形态素养的紧迫性
提升领导干部意识形态素养是增强领导干部政治能力的重要一环,是党的建设特别是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意义重大且影响深远。在各种矛盾风险挑战源、各类矛盾风险挑战点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背景下,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政治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提升领导干部意识形态素养显得尤为紧迫。
1.适应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需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意味着领导干部要深刻理解和认识当前社会主要矛盾,更新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方式,聚焦工作重点,将化解社会矛盾作为干部自身的第一职责,充分运用化解社会矛盾的有效方法,不断提高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而这些,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首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当前社会主要矛盾提供了理论遵循。一方面,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我国经济社会长期发展积累、量变引起质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能够深刻解释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背后力量。另一方面,随着生产力不断发展,原有的社会主要矛盾“提质升级”,充分体现了“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主要矛盾”的演化规律。
其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领导干部把握新形势、迎接新挑战、解决新问题提供了实践指导。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和推动实践,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最终要落实到怎么用上来。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一定程度上对领导干部原有的工作理念、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构成了挑战,对领导干部的工作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领导干部只有以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为指导,立足当前社会主要矛盾,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才能找到化解矛盾的方法和工具,切实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适应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需要
首先,坚定政治信仰需要领导干部提升意识形态素养。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讲,坚定的政治信仰由厚实的意识形态素养内化而来,特别是领导干部更要不断强化理论学习,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其次,强化政治领导需要领导干部提升意识形态素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而党的政治领导无疑是“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优势”的集中彰显。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为党的政治领导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提高领导干部的意识形态素养是保障动力持续、稳定输出的重要手段。再次,提高政治能力需要领导干部提升意识形态素养。所谓政治能力就是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就是辨别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就是关乎方向、关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对于领导干部而言,不断提升意识形态素养是辨别政治是非的火眼金睛,是保持政治定力的稳定器,使其在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方面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最后,净化政治生态需要领导干部提升意识形态素养。一个地方政治生态的好坏,与其领导干部的意识形态素养直接关联:地方政治生态恶化的根源在于其理想信念不坚定,对马克思主义持模糊态度,对实现共产主义将信将疑。从这个角度来讲,提升领导干部的意识形态素养,是增强地方政治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途径。
3.适应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需要
一方面,国际社会思潮出现新动向,从外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主流意识形态构成威胁和挑战。国际思潮在全球范围内流动,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更何况所谓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论等一些国际思潮在我国还不乏拥护者。
另一方面,国内意识形态领域形势依然复杂。社会思想意识复杂多样、相互交织,各种力量竞相发声成为常态,其中一些错误思想和观点伺机冒头,妄图挑战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一定程度上侵蚀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发生深刻变化,主流媒体的主导作用受到冲击和挑战,互联网、新媒体往往成为负面舆情发酵、错误思想传播的策源地和放大器,各種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进行思想渗透,妄想打击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国内外思想环境如此复杂,领导干部在带领人民奔向美好生活的同时,不可对此掉以轻心和置若罔闻,否则就会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诸多社会思潮中迷失自我,陷入敌对势力精心设置的话语和思想陷阱,成为对方利用的工具。只有不断提升意识形态素养,才能保持思想定力,做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三、新时代领导干部意识形态素养提升路径探索
对于领导干部来讲,提升意识形态素养是一个永恒的任务,没有终点站,也没有休止符。进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呈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学习培训形式也更加生动形象,领导干部提升意识形态素养拥有更优渥的条件和环境。
1.笃学:苦练内功,增强理论自信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增强学习本领,在全党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大国。”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只有不断加强学习、苦练内功,才能切实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
一方面,要认真阅读经典著作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阅读原著原文是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有效途径,要实现理论学习有收获、理论素养有提高,就必须静下心来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只有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原原本本学习理解,原汁原味研读领会,才能更加准确地理解把握理论经典的历史逻辑、形成脉络与核心要义,从而有效避免断章取义、误读曲解等问题的发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关键是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便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另一方面,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马克思主义理论也是一种与时俱进的理论。作为领导干部,要提升意识形态素养,必须在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新发展成果进行消化和吸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当前,只有真正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才可以说是一名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领导干部要提升意识形态素养,更应如此。
2.确信:对比思考,增强思想定力
首先,确信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是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理论。纵向来看,鸦片战争以后,各种救国图存运动此起彼伏,各种组织和势力粉墨登场,但他们都未能带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摆脱历史的迷雾,直到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出现,才改变了这一局面。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继续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带领全国人民艰苦奋斗,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农业国发展到世界范围内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居民平均预期寿命更是从1949年的35岁提高到2019年的77.3岁。2015年至2020年粮食产量连续6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多年位居世界首位,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2013年至2019年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接近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其次,确信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正确的思想。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举行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共产党宣言》揭示的人类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然趋势,奠定了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家园的理论基础。因此,领导干部必须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主要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和社会形态更替规律。新中国成立70多年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已经论证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规律的合理性和正确性。然而,个别领导干部对社会形态更替规律——资产阶级必然灭亡、无产阶级必然胜利,人类社会最终进入共产主义(两个“必然”一个“最终”)持摇摆态度,思想定力不够。应当看到,当今资本主义面临的民粹主义盛行、右翼势力的崛起以及难民危机、债务危机等昭示西方传统精英政治走向衰落的诸多问题,彰显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结构性危机,本质上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内在规律的表现,不是单纯地靠生产力提高或政策调整就能扭转,通过所谓“贸易战”转移社会矛盾更是“治标不治本”的短见之举,不可能取得最终胜利。与此同时,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种鲜明的对比和反差,会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实现表现得越发强烈,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论断提供了最合理和最坚实的注脚。
3.躬行:立足实践,增强行动自觉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创造历史的两种基本活动,“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领导干部意识形态素养的提高,最终还是要落实到日常业务工作中去,落实到为人民服务中去。
一是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以扶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确保发现问题在基层、了解问题在群众、解决问题在一线,切实解决长期困扰群众的民生问题。二是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增强工作实效。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不是一成不变的条条框框,在工作中面临新情况新问题要敢于冲破旧有工作方式思维惯性的束缚,在《关于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实施办法(试行)》的鼓励和保障下,实实在在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确保政策执行不走样、不变形。
参考文献:
[1]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N].人民日报,2018-08-30.
[2]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顽强奋斗[N].人民日报,2019-09-04.
[3]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N].人民日报,2016-02-20.
责任编辑:陈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