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党脱离群众的政治风险

2021-12-09 22:28袁初明成秋月
领导科学论坛 2021年11期
关键词:风险防范

袁初明 成秋月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一部分党员干部出现了脱离群众的严重倾向。脱离群众会动摇党的群众基础,削弱党的战斗力,甚至会使党丧失执政合法性,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后面临的最大危险。这种现象产生根源既有一些党员干部没有树立正确群众观的主观因素,也有一些党员干部执政能力不足的客观因素,还有缺乏有效监督机制和考核制度的制度根源。重塑党群、干群“鱼水关系”,化解脱离群众的风险,关键在于加强群众路线教育,切实提高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能力,加强党内外监督机制和领导干部考核制度建设。

关键词:脱离群众;政治风险;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C9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103(2021)11-0077-05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项目“全面深化改革中的文化风险及其防范研究”(MKS18106);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风险及其防范研究”(16BKS039)。

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充分证明,保持党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和发展密切联系群众的正确工作方法,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根本保障。任何一个执政党要维持其执政地位,必须顺民心、合民意,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积极应对“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特别是要同脱离群众的错误观念和错误工作方法作斗争。

一、脱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后面临的最大危险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作风总体来说是好的,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比较和谐,但是也存在一些影响党群关系的问题,集中表现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对党的感情。习近平同志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1]366脱离群众会严重影响党的形象,甚至有可能危及党的执政地位。

1.动摇群众基础

在长期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党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大力支持,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源于人民群众对党的深厚感情。这种感情是建立在党与人民群众长期血浓于水的关系中,在广大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的日常工作中,在领导干部把人民群众的事情时刻放在心上的真切关照上。另一方面,源于对党的工作的高度认同感。这种认同感是建立在党的工作的科学性和价值性上。所谓科学性,就是党的工作要符合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所谓价值性,就是党的工作要与党的宗旨相一致,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长期执政以来,不少党员干部与群众的联系削弱了,损害群众利益的现象增多了。一些党员干部在工作中严重脱离群众,独断专行、主观臆断,作出的决定和决策既不能正确指导实践,也不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最终会导致群众失去对党的认同感,党失去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2.削弱党的战斗力

党的战斗力是党的生命,是保持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保障。从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来看,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是增强党的战斗力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的各项工作的满意是党的战斗力的重要体现;另一方面,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的支持是党的战斗力的重要来源。党的作风是党的战斗力的重要表现形式,会影响党的形象,甚至导致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事关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优良作风,脱离群众则是党内出现的不良作风,会严重削弱党的战斗力。首先,脱离群众的主要原因在于一些基层党组织联系群众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没有真正成为群众了解党的渠道;其次,党内一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做出了一些损害群众利益和伤害群众感情的行为,既影响了党群关系,又损害了党的纯洁性;最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四风”,是一些党员干部脱离群众的表现形式,会伤害党群关系,削弱党的战斗力。

3.丧失执政合法性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历史选择和人民选择的结果。历史的选择说明中国共产党执政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人民的选择说明中国共产党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无论是历史选择还是人民选择,最终还是取决于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党能否科学把握社会发展规律,能否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决定党能否取得执政地位的重要原因。改革开放以来,一些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大了,党员干部掌握的资源多了,疏远了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贪污腐败的现象、一些特权阶层的出现和贫富差距的不断拉大,容易导致人民群众对党的宗旨产生怀疑。如果不能客观认识脱离群众可能产生的政治风险,并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应对,党甚至面临丧失执政合法性的風险。虽然苏联解体的原因非常复杂,既有内因也有外因,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苏共日益严重地脱离了群众,失去了人民的支持,甚至成了少数人利益的代表,最终出现亡党的悲剧性结局。

二、脱离群众的根源探析

脱离群众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源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因素,如一些党员干部没有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又有客观原因,如缺乏相关的制度安排;既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如受到西方价值观的影响,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也有内部因素的影响,如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还没有真正形成。

1.没有树立正确的群众观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强调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强调要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脱离群众的主观根源是一些党员干部没有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没有看到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甚至认为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可以忽略不计,存在看不起群众的错误思想,就更不可能认识到群众工作的重要性。殊不知,正确的思想来源于广大劳动人民的实践活动,科学的理论也要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劳动实践去贯彻执行。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印度著名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强调要重视公民的主体性作用,“他们不应被首先看成是精心设计的发展计划的利益的被动接受者”[2]8。一些党员干部过分强调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仍然存在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轻视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和力量;而一些党员干部还存在浓厚的官本位思想,做官不是为人民服务,而是为了自己的官位、自己的前程,认为自己的工作只需要对上级负责,而不考虑人民群众的利益。

2.执政能力不足

习近平同志指出,做好群众工作是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是否重视做群众工作,是否善于做群众工作,是衡量领导干部政治上是否合格、工作上是否称职、领导能力强不强的一个基本标准[3]。能否跟群众打成一片,做好群众工作,除了主观上是否重视人民群众,客观上是否具有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也是一个关键因素。执政能力不足正是一些党员干部脱离群众的客观因素。一些党员干部的人生轨迹就是从学校到机关,缺乏与人民群众面对面接触的机会,一些党员干部虽然长期在基层工作,但是又不屑于深入群众做工作,这种状况必然会造成脱离群众的后果。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不足,必然导致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比如,江西省委原书记苏荣不但腐化堕落,而且领导能力、执政能力低下,其脱离实际的“一大四小”工程,阻碍了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削弱了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3.缺乏有效监督机制和考核制度

脱离群众的制度根源在于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和考核制度。目前,干部选任制度、干部民主监督制度、干部考核制度以及责任追究制度等还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一些党员干部有时会在以下几个方面产生曲解和迷茫。其一,对谁负责?是对广大人民群众负责还是对上级负责?其二,谁来监督?除了党内监督还是否需要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其三,谁来考核?考核什么内容?党员干部的工作做得好不好,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但是在现行的干部考核制度中,党员干部主要是由各级党组织上级领导进行考核,人民群众的意见在干部考核中的比重不高。如果以上问题不解决好,就会导致一些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只唯上、只唯书,不唯下、不唯实,最终造成脱离群众的后果。

三、化解脱离群众风险的对策

重塑党群、干群“鱼水关系”,化解脱离群众的风险,关键在人。切实提高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能力,重点是加强党内外监督机制和领导干部考核制度建设,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增强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的信任感,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1.坚持以人民为本的价值取向

一方面,党员干部队伍要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群众路线教育和廉政文化教育。党员干部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指导实践,不断同各种资产阶级思想作斗争,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做人民的好公仆。各级党组织要不断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让党员干部深入基层、走近群众,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改善党群关系。

另一方面,强化党员干部基层锻炼,切实转变党员干部工作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党员干部只有深入群众,才能够掌握人民群众的客观现实情况,才能够在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总结经验并形成理论;只有深入群众,正确的理论才能够为群众所掌握而发挥其指导作用。在对党员干部的培养、考核、提拔等方面,要更加强调基层工作经历,把基层作为培养党员干部的主阵地,把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考核干部的主要指标,把理论联系实际、解决人民群众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提拔党员干部的关键因素。只有长期坚持党员干部基层锻炼机制,才能有效转变党员干部工作作风,改变脱离群众的现象。

2.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

有些党员干部脱离群众,除了主观上没有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客观上执政能力不足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能力不足是党在新形势下面临的“四大危险”之一,要改善干部与群众的关系,形成新型血肉联系的关系,化解脱离群众的风险,就要着力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

首先,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要做好群众工作,前提是要能够为群众所接受,真正融入群众中去,这就要求党员干部要端正思想,摆正态度,以平等的姿态与群众进行交流,取得群众的信任。此外,要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的现实困难,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在处理群众问题时严格维护公平正义原则,用法律手段解决人民群众的内部矛盾,防止感情用事。

其次,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腐败是严重影响干群关系的一颗毒瘤,是对党员干部的严峻考验。面对金钱、权力、美色等诱惑,党员干部要坚守底线、不碰红线,既要不断强化党的宗旨意识,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又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做一个不被外界干扰的、内心宁静、有信仰、有追求的人。

再次,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一些党员干部理论学习不系统、不深入,对现实问题又不太了解,更没有能力用理论去指导实践,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这样的党员干部在实践中不是容易犯经验主义的错误,就是容易犯教条主义的错误,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留下的不是瞎指挥、就是搞形式主义的形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实践领域不断拓展,空间不断扩大,不断面临着新矛盾、新情况,对领导干部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加强理论修养,学懂、学精理论,同时要不断结合具体实践活动,做到理论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实践在理论指导下不断推进。

3.健全党内外监督机制和领导干部考核制度

首先,建立黨员干部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的工作制度。一是把党员干部深入基层联系群众制度化、常态化,通过制度引导党员干部到群众中去了解群众疾苦,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做群众的知心人和引路人。二是构建群众反映利益诉求平台,畅通干群之间意见沟通渠道。三是着力改进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途径和手段,注重提高解决群众所反映问题的时效性与科学化水平。

其次,提高人民群众民主参与程度,进一步发挥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一是进一步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建立群众认可的民主运作规则,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民主参与热情,真正做到人民权力属于人民。二是提高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意识,鼓励人民群众对行政不作为、违法乱纪、腐败堕落等现象积极进行监督和举报。

最后,完善党员干部考核制度。在考核主体上,改变过去主要由上级组织对干部进行考核的做法,把人民群众纳入干部考核主体中去,把人民群众的评价作为重要参考指标。在考核内容上,要建立科学的干部政绩考核标准,把民生问题作为重要评价内容,把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一票否决的评价指标。在考核方式上,要把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网上评价和网下评价、集中考核和经常考核、组织考核和群众评价结合起来,建立完善的党员干部评价体系,督促党员干部更主动地参与群众工作,更好地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阿玛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3]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N].人民日报,2011-02-24.

责任编辑:钟雪

猜你喜欢
风险防范
新形势下航空安全管理面临的风险及防范策略
在股权收购中的常见法律问题与风险防范分析
关于伊通满族县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财务管理风险防范的调查报告
工程造价咨询管理风险防范措施
银行金融理财风险研究与对策
信用证软条款的成因及风险防范措施探讨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风险的防范及化解
融资融券业务对券商盈利及风险的影响研究
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研究
内部风险影响跨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一般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