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5日,由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海仲”)和中国海仲上海总部共同承办、上海海事法院支持的2021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司法与仲裁”专题论坛暨第三届“中国海事司法与仲裁高峰论坛”同期举行。专题论坛以“多元化解展现法治融力量、司法仲裁保障航运新发展”为主题,吸引了来自法院系统、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仲裁界、企业界、律师界以及学术界150余位代表现场参会。论坛发布了《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与上海海事法院海事案件委托调解白皮书(2011—2021)》(以下简称《白皮书》)。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刘晓云,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卢鹏起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上海海事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汪彤作《白皮书》发布介绍。中国海仲副主任李虎主持开幕式。
刘晓云院长指出,习近平主席向2021年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致贺信,充分体现了习近平主席对航运业发展的关心和重视。虹口区北外滩将担负进一步优化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软环境建设,提供高层次航运服务,共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任务。司法与仲裁在服务保障航运产业健康发展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职责使命。上海法院与海事仲裁机构携手并进,共同推进海事海商纠纷多元解决机制建设,有力助推了上海航运营商环境治理现代化发展。上海法院将联合各方力量,努力搭建好海事纠纷解决实践的交流融合平台,为将上海建设成为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提供有力的服务与保障。
卢鹏起副会长指出,本次高峰论坛的举办对提升航运风险防范以及争议应对能力,推动海事法治环境建设,助力全球航运经济复苏、护航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海事仲裁作为法治化营商环境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各方重视。最高人民法院及地方人民法院、海事法院不断完善仲裁司法审查制度,努力营造“仲裁友好型”司法监督环境,积极加强法院与仲裁机构良性互动,大力推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海事仲裁迎来崭新的发展前景。展望未来,一是要深化法律合作,释放海事服务链条联动优势;二是要坚持创新发展,积极适应航运新趋势。中国贸促会与中国海仲愿与各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携手合作,为国际航运事业和世界经贸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上海海事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汪彤介绍了《白皮书》发布相关情况。
随着海洋强国、“一带一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有序推进,与海洋经济发展有关的各项活动日渐繁荣。海事海商纠纷数量不断增长,专业特征更加突出,涉外比例显著提高。当事人对海事纠纷化解的专业性、灵活性、便捷性需求更加迫切。为更好满足中外当事人的更高需求,2011年,上海海事法院与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共同创设海事案件委托调解机制。10年来,委托调解机制从无到有,从初创到完善,形成了一系列配套措施和实践经验。
此次发布的海事案件委托调解白皮书系统梳理了海事案件委托调解工作概况,并选取10个具有代表性的委托调解案例,从发展情况、工作成效与经验总结等角度对海事案件委托调解机制的第一个10年进行阶段性回顾,为下一个10年的发展指明方向。
《白皮书》显示,10年来,上海海事法院委托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上海总部调解处理案件200余件,案件数量逐年稳步上升。这些案件涉及42个国家和地区,标的总额超过5亿元。调解成功率接近半数,近五年委托调解成功率达到62%,环比实现翻倍增长。在海洋环境污染、海上人身损害、船舶碰撞等专业性突出的案件中,委托调解成功率普遍达到85%以上。
自2011年创设以来,海事案件委托调解机制平稳运行,在四个方面进行创新与突破。一是更新完善委托调解规则,双方分别制定了有关委托调解的工作规定以及关于涉外海事纠纷多元化解决一站式工作规则。二是甄选充实调解员队伍,双方共同甄选出186名专业能力强、经验丰富、耐心细致的仲裁员担任调解员,突出专业化优势。三是精准评估选取案件,充分考虑涉外因素、专业性突出等个案特点,利用委托调解机制解决案件办理中程序及专业知识的障碍,提高纠纷解决效率。四是积极推进便利化服务,将委托调解纳入一站式多元解纷平台提供在线服务,实行委托调解案件项目管理专员制,促进委托调解工作更加高效便捷。
此外,《白皮书》选取了10个具有代表性的委托调解案例,体现委托调解机制广泛的应用前景、化解疑难复杂纠纷的能力、与诉讼活动有机结合的优势,直觀地向社会业界介绍海事案件委托调解机制取得的显著成效。
相较航运经济发展的迅速多元,海事案件委托调解机制有待更多的实践。此次,上海海事法院与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共同制作的海事案件委托调解白皮书作为双方合作取得的丰硕成果,有利于业界更好地了解海事纠纷委托调解工作,推动多元纠纷化解机制更好建设。
(李思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