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云
【适用话题】把握时机 笑对人生 生命力量 不甘平庸 锻炼与成长
最近,作家余华火了。他写过《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等知名作品,这次被推上热搜,却是因为超乎寻常的幽默:不信看这几个热搜:“被余华笑死”“余华是被写作耽误的喜剧人吧”……
有人问:“他真不是来说相声的吗?”也有人推荐他去参加脱口秀,“肯定能成”。很多人都没想到,印象中很严肃的作家,会这么有趣。
刷一遍网上流传的几个有关余华的热门视频,画风确实有些搞笑。有一期《朗读者》邀请了余华。余华的父母都是医生,工作特别忙,便把他和哥哥反锁在家里。两人趴在窗上,看着外面的景色:从二楼望去,可以看到广阔的田野。他经常去稻田里玩:因为闯祸以后,得找个地方躲起来,当父亲来找人时就发出哭声,哭声是一个信号弹,让父亲知道自己在哪里,“要不他找不到我”。但时机得把握好,要是走过了以后再哭,父亲就听不到了。这招不一定次次灵验,因为父亲有时候并不来找,余华只好自己灰溜溜地回家。主持人问在稻田里最久躺过多长时间,他答道:“睡着了。”
父親是外科大夫,也给他看病,但这是一个“悲惨的经历”。父亲要惩罚他,他觉得不能老去稻田里躲着,于是装病,说肚子疼,“我小时候是有演技的”。结果父亲大概信以为真。等上了手术台,余华才发现玩笑开大了,急忙补救,“我现在不疼了,能不能让我下来”,却为时已晚,阑尾就这么被割掉了。
讲自己如何走上文学道路,余华的描述里也透着一丝丝幽默。他曾当过牙医。上班第一天,就给人拔牙了。对这份工作,余华不怎么喜欢,也特别不喜欢每天看别人张开的嘴巴,因为那是“世界上最没有风景的地方”。拔了五年牙,他实在不想再拔了,特别想去文化馆。余华曾调侃自己:为什么后来的评论家们都赞扬我的语言简洁?那是因为我认识的字少。没有写小说的基础没关系,先找一本杂志看。他拿着《人民文学》认真研究,感觉差不多了,好吧,开始写。
开始文学创作后,厚脸皮地把作品先往重要的杂志投,被拒绝了就改投档次低一些的。后来,他的文章可以发表了,但要求是,得把作品的结尾改“光明”。余华当即同意:只要能发表,我从头到尾都可以给你光明。几年后,三家杂志社同时发来约稿函,他得意极了:从投稿没人要,到约稿不断,那是我产生成名感觉的唯一时刻。就这样,凭着一部又一部作品,余华成了人们熟知的大作家。
余华曾透露过,自己在太平间睡午觉:夏天很热,后来他发现太平间特别凉快,有一次就在那里睡了个午觉,一点汗水都没有。长大以后,他读到了海涅的一首诗,其中有一句大意是“死亡是凉爽的夜晚”,当时的心理活动如下:那就是我在太平间睡午觉的感受。结合他的一些作品,有人说,余华是把对生活的观摩以冰冷的叙事方式沉淀到小说中,用黑色幽默的方式讲述人生中的不甘和苦难。
有人因此又去翻了一遍他的书,体会到了很多人生哲理:活着的意义是什么?能够看清现实,也敢于面对现实。也有人从他的小说中看到了生命的力量:人的一生总要经历挫折和磨难,世事无常,难如人愿。但我们还是要去经历这些,怀有希望,对生活永远向往。
看完一部作品,笑过、感慨过之后,多些有价值的思考,或许,这也是人们要做的。
(摘自微信公众号“中国新闻网”,编辑:高萌,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