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悦
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明确了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事实上,核心素养也是当今国际教育研究的潮流,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求。
新一轮课改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体系,改进了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进一步明确了具体的育人目标和任务,并将核心素养融入课程标准,重新梳理了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和核心素养与学科素养的关系,由此带来了教学方式的变革。
单元教学让我们思考如何打破单课时的束缚,扭转碎片化知识技能训练的弊端,让课堂教学从知识技能传授的单向灌输,转向以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和导向。从培养学科素养的视角分析、把握教学内容,变革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探索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的转型,不得不说单元教学是撬动课堂转型的一个关键,在课程开发和教学实践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我们锚定核心素养,在推进单元教学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与探索。
目前在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中,教师从教学设计到教学实施大多是以相对独立的单课时进行组织。由于单课时教学的时间限制,导致学生从思考到表达都不够充分,知识的获得相对割裂,对某个领域或绘画种类的认识也不够连贯完整。基于这样的现状,2017年我们申报了课题《重组和拓展美术教材,形成模块教学的实践研究》,此课题被确定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第十一期重点课题。经过三年的研究,课题顺利结题并被评为江苏省教研课题特等奖。
本课题不仅以模块的方式组织教学内容,更以单元教学设计的方式规划教学课时、制定教学方案、安排教学步骤,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在国家课程标准的引领下,根据区域、学校及教师和学生的特点,围绕明确的教学目标,创造性地重组和拓展中小学美术教材,将性质相同或有内在联系的教学内容重组成大小不同的相对独立的若干学习模块,一个学习模块可以有一到多个单元。相比于高中美术学习模块,本课题的模块不仅限于美术种类的划分,模块内容的组合更灵活、多变,以核心素养和应用能力为出发点。其意义和价值在于:形成在不同区域、不同学段模块教学的实施方案和基本策略,促进江苏的美术教学不断提升,培养教师从单一的单课时教学逐步转向单元教学,使学生能像艺术家一样去思考和创作,对不同领域的知识有完整的认识,形成良好的学科素养。这里分享一下我们的实践成果。
(一)形成了“解读—拓展—选择—重组—呈现”五步重组模块教材的路径
课题研究以模块教学理论学习为指导,增加学习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使教师在实际应用中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学会技法,运用“解读—拓展—选择—重组—呈现”这五步路径,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应用。根据课程的框架及内涵,从总体培养目标出发进行模块课程的编排与设计。课程结构既有对中、小学教材整合、梳理的学习内容,也有根据学生的实际与个性需要拓展的学习内容。
1. 解读
所谓解读是进一步解读课标与教材,对课标与教材的透彻理解、深入分析是创造性应用教材的先决条件。重点是目标解读、图文解读。
(1)目标解读
一切教学活动自始至终都不应该游离于教学目标之外,教学目标的达成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根本所在。目标解读需要关注三个层次:
总目标的渗透点:新课标中对中、小学的教学目标有一个总体的规划,那么总目标在某一节课中的具体体现到底有哪些,哪些是根本、哪些要强化等,我们都要在宏观上有考量、微观上能细化和分解,做到了然于胸。
阶段性目标的把握:总目标对不同的学段规定了相应的阶段目标,四个学段目标是分层设置,由浅入深、由低到高、层层推进的。只有准确把握才能做到适度、合理,过高则人为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障碍,过低则使学生索然无趣,也为后续目标的达成造成隐患。
单课目标的三维解读:三维立体的目标体系是新课标中对教学目标的全新描述。三维目标的整体达成才是一堂合格的课,只有对三维目标的深刻解读才能保证教学的立体属性。
(2)图文解读
美术学科的教材特点不仅仅是图文并茂,图片往往承载着更多的教学内容,这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因此,我们在对教材的解读中离不开图片,通常从以下三方面来进行:
作品横向比较解读:关注作品的时代,和同时代的其他作品。它們之间有什么相同点、不同点。通过比较,我们会对作品产生更深刻的理解,也会更理智地看待。
作品纵深解读:艺术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是有线索的,我们应该把教材中的美术作品放在时间的维度上去解读,解读它的时代风格、传承脉络、历史地位,从而对美术作品形成系统、全面的理解。
作品编排形式的解读:美术教材中诸多图文的呈现次序不是随意安排的,而是经过专家们科学论证之后,按照某种秩序或依据某种需要而精心设计的。我们对编写者意图的充分理解是正确解读教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拓展
所谓拓展是指从教师、学生、学校、地域等实际出发,拓展教材信息的容量,适当增补地方的、当下的资源。一般要考虑以下几个原则:
(1)课标引领的原则
课程标准是我们从事相关教学的依据,不管如何选择,都必须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是一个基本原则,选择教材内容时要根据课标要求进行。
(2)根据学生发展需要的原则
在选择教材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现状,力求使学生获得最优化的发展。
(3)实际性原则
每个地域、每个学校、每个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都会存在各自不同的特点,在重组和拓展的选择上要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如农村的教育资源和城市的教育资源就存在差异性,我们在重组和拓展的选择时就要充分考虑到地域的实际情况。
3. 重组
所谓重组是将所有资料通过不同的组织形式,重新组合形成新的教学模块。主要包括分类重组、分层重组和综合重组。
(1)分类重组:在整理资料中分类是重要的方法和手段
以作品的时间先后次序分类:这种分类方式符合人类认识事物的一般过程,可以完整地表现出对象的发展历程和传承谱系。
以作品的风格、流派来分类:不同时期或是同一个时期都会产生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流派,以此分类可以认清艺术品的地位和归属。
以表现媒材分类:不同的媒材有它特定的表现方法,也会产生特定的艺术效果,以此分类会最大限度地了解各种美术表现形式。
(2)分層重组
以学生的认知梯度来分层: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是阶段性上升的,即便是在同一节课中随着教学活动的深入,也有一个层次的提升。正确、合理的分层是教学进行的有力保障。
以教学目标达成分层: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对应着不同层次的作品,一节课中教学目标总是有个渐进的过程,按照教学目标的从低到高、由浅入深对作品进行分层是作品服务于课堂的必要条件。
(3)综合重组:分层重组和分类重组交叉重叠使用
在分类中分层:侧重于对比的艺术品欣赏与评述,可采用分类中分层。
在分层中分类:侧重于艺术品历史变迁的欣赏与评述,可采用分层中分类。
4. 呈现
所谓呈现是指最终呈现出来的模块教学内容。
(二)归纳常见的模块教学类型
以不同主题划分的教学模块、以学习领域划分的教学模块、以绘画类别划分的教学模块、民间美术教学模块、艺术大师教学模块、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教学模块等。
1.主题性教学模块
是以学生的美术实践活动为核心,以文化性或人文性为线索形成的模块教学。
2.以学习领域划分的教学模块
依据课标,我们将美术教材按照“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需要进行重组。
3.以绘画类别划分的教学模块
美术包含的种类繁多,不同种类的表现形式也呈多样化的状态,因而在原有的教材中这些种类和表现形式在不断地交替出现。将相同类别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重组可形成诸如中国画、色彩、版画、手工、素描、设计等不同类别的教学模块。
4.民间美术教学模块
美术教材中有很多的民间美术元素,我们用这些有显著文化特征的课例组成民间美术教学模块,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古老文化的博大精深。重组时也可以相同类别、不同地域或创作方式为主线。
5.艺术家教学模块
艺术家是美术学科独特的瑰宝,学生认识艺术家的作品,不仅可以提高美术素养,还可以通过作品了解艺术家的人格魅力。中国的艺术家主要有齐白石、张大千、刘海粟、林风眠、黄宾虹……国外的艺术家主要有:凡·高、达利、毕加索、高更、修拉、米罗、夏加尔、莫奈……可以按照特征、流派、年代等进行重组整合。
6.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教学模块
这一教学模块旨在加强课内与课外的联系,将统一要求、集中教学与因材施教、个别指导相结合,以点带面,因势利导,开展有序的教学活动。
(三)通过样本教材,引领教师学会使用教材
教材是课程形态的集中反映,也是教师重组与拓展教材过程中教学理念和具体做法的物化成果。样本教材,有利于新进入研究的老师找到路径、形成目标,从而快速进入角色。镇江市实验学校在大量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编写了样本教材《快乐写生园》;镇江市属中学结合美术进中考的新形势,分别以绘画类别和主题内容为主线,梳理了六册教材,初步形成了三套样本模块教材。样本教材是一部分老师通过实践研究的具体成果,也为在全省的推广提供了参考,其他地区和学校的老师可以通过样本教材了解形成模块教学内容的方法,以便结合各自特点合理使用样本教材。
(一)调整排课方式,落实单元教学
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特点,落实模块教学就需要有不同的实施策略。如一所农村小学,全校只有6个班级,近100个学生,仅有一位美术教师负责全校的美术教学工作。这所学校在落实模块教学时将传统的一课时改成了两课时连上,每个年级每周两节课连上,同时将小学六年教学内容按照低段、中段、高段及不同学习领域划分模块进行教学。还有一所学校,把美术课按照每三周一次、每次半天来安排,老师们发现这样的排课方式对于单元教学的实施特别有利,学生的美术学习得以实现,同时也为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提供了可能的时间和空间。
(二)结合师资特长,推进单元教学的实施
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特长,我们可以结合教师特长实施教学。如镇江实验学校的教师按自己的专长将教学分成了六个方面:儿童画、手工、泥塑、中国画、设计、欣赏,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专长进行选择。美术专长教学模块的开展,为美术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三)借助校外力量,推进单元教学的实施
当前,单元教学更多的是指向真实的任务,强调跨学科、跨领域的融合。拓宽老师的知识结构、借助校外力量形成合力,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如无锡锡山高级中学就借力江南大学的艺术学院和无锡市美术家协会,由校外的专家和校内的老师共同设计和完成单元课程教学,成果斐然。
以“大市”活动为引领,以“区区行”“校校行”为抓手,推动全省的单元教学全面开展。在“大市”范围组织模块教学实践研究的活动,以树立单元教学的理念,形成样本供各区域和学校借鉴、分析。“区区行”是指每学期集中考察一至两个区域,确保三年内考察到每个区域。所到区域要进行模块教学实践研究的总结汇报,展示本区域模块教学实践研究的着手点和策略。“校校行”则是指各区域每学期集中考察几所学校,确保三年期间考察到每个学校,所到学校的美术教研组要以模块教学实践研究的方式总结汇报,展示本校模块教学实践研究的着手点和策略。通过这两个抓手推动单元教学的全面开展。
单元教学指向素养与能力,往往学习周期比较长,这就给教学展示与研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何展示优秀案例让交流学习得以有效实施?传统的单课时教学由于知识相对割裂因而可以借班上课,方便集中展示和观摩研讨。单元教学由于课与课之间是有着内在递进式的联系,就很难借班上课了。那么,教研部门如何在活动中、研究中提升教师单元教学的能力呢?我们尝试通过江苏省优质课评比的方式来促进教师们的进一步学习与研讨。我们通过研究形成了单元教学设计的体例和学生评价手册,以此来规范和引领教师研究单元教学。比赛要求广泛参与,层层选拔。比赛项目包括:提供单元教学设计方案;45分钟(一课时)教学实录;15分钟学习过程和单元教学成果展示视频;现场单元说课;15分钟现场答辩。通过这样的赛事,进一步探索单元教学的展示方式和评价方式,推进单元教学在全省实践。
在推进单元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各市区之间发展的不均衡,为此我们着力打造区域实践样本。如苏州市工业园区,早在3年前就开始了单元教学的实践研究,已初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2021年,我们举办了江苏省中小学美术单元教学现场研讨活动,通过观摩教学、经验分享、专家点评和互动体验的方式,充分发挥优势的引領作用。
锚定核心素养,推进单元教学,我们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