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八大山人的悲情艺术

2021-12-09 12:50胡韵月
陶瓷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八大山人字画用笔

胡韵月

(景德镇陶瓷大学,景德镇,333000)

0 引言

八大山人,一位富有家国情怀的传奇性人物,本名“朱耷”,谱名朱由桵,号雪个、个山、人屋等,自称为“个人驴”,居江西南昌。生于公元一六二六年,卒于一七O五年(即明天启六年至清康熙四十四年)①。第十六子朱权的九世孙,为明朝宗室后裔。

1 八大山人的生平与个性

八大山人,三百年来鹤立鸡群,却一生坎坷、悲苦。从小生长在富裕且充满浓郁文化艺术氛围家庭里的八大山人在年少时便能书善画,悬腕手写书法家米芾的小楷,并熟背儒家经典,天资聪颖,才华横溢。原本踏上仕途之路的他却遭遇明朝覆灭,为逃避政治上的迫害,早早皈依佛门,削发为僧,从此过着隐逸的生活。数年后,还做了道士,使用“个山”“雪个”“个人驴”等古怪别称来表达他的亡国之恨。中年时又另起了一个独特且世人都悉知的别号——八大山人,并且时常在他的书画作品上竖笔连写使用此别名来题款,使人看上去像“哭之”、“笑之”的字样,不仅体现了他对世俗的嘲讽,同时也透露着一种不屈不饶的精神。晚年,山人自建了一所“寤歌草堂”陋室,以卖画维持生计,过着凄苦的生活直到逝世。

八大山人从小背负着国破家亡的剧痛,以至于使他的个性看上去疯癫怪癖,时而疯、时而哑、时而哭、时而笑,让人捉摸不透。但他常把内心的悲凉与心中的悲愤借字画与笔墨挥洒,抒发而出。郑板桥曾就八大山人的画作说:“横涂竖抹千万幅,墨点无多泪点多”。八大山人一生对绘画勤勉,画过不少作品,百姓想要其字画也是有求必应,但若是达官贵人想索要其字画却是难于登天,不屈膝奉人,不屈意媚世。

2 八大山人的绘画艺术特点

八大山人的字画奇特怪诞,禅意诗情又意味深长。时常在字画中隐晦着嘲讽之意,让人不明就里,不仅体现他孤傲的个性,同时也流露着神秘的意味,可能与他遁入空门有关,作品满腹禅意。他同“弘仁、石涛,髡残”并称清初四僧,因这四人都过着为僧为道的隐逸生活,不入世俗,性格鲜明。八大山人在绘画上则以泼墨写意画著称,鸟鱼、畜兽、花卉、果蔬、山石无所不画,且尤以花鸟、书法成就最高。

2.1 八大山人鸟鱼绘画特点

昂头耸翅,俯首挺胸,黑睛上沿,白眼向人等夸张、傲慢的姿态是山人画鸟的特点。如著名作品《孤禽图》,流露着一股“横眉冷对”的倔强之意。眼眶画的奇大,黑睛点在眼眶上沿,着墨不多,却用笔传神,一眼便为之所动,象征着他对世俗的憎恨、愤怒与无奈,借禽畜的身姿和眼神透露出来。而细观山人的《鱼图轴》,所画之鱼悠游自在,有一种置身湖畔、与鱼同化之感。纸上的空白幻成万千顷汪洋,寄托了他怀念故国的哀思,立意禅述,画面无不痛彻心扉,却心境豁然,至此流露出山人的胸襟与境界。

2.2 八大山人山石绘画特点

荒凉孤寂,残山剩水,悟道修真,妙在言外是八大山人山水的表现方式,万籁如梵音,心身俱为化,画中的一意一境,似梦似真。如著名山水作品《天光云景图》,水天一色般空灵的意境,表现出山人对出游于山间的浓厚兴趣,以及向往没有人世纠纷的山间生活。线条苍劲有力,墨色枯湿相间,无不渗透其慷慨激扬之心情。山人画的石头上大下尖,圆劲可爱,黝然突出,意味不尽,且造型立体感极强。如《巨石》、《奇石》绝无斧凿痕迹,不故作惊人之举,却自能惊天动地、泣鬼神。所谓“好画无笔触,妙在不言画”。

2.3 八大山人书法作品特点

以简表意,笔法洒脱,妙趣横生,从容雅静则是八大山人书法的特点展现。他早期的《传絮写生册》尝试了楷、隶、行、章草个体书法,圆笔中锋,具钟王之气、晋人之韵。其楷书是从欧阳询父子而来,结体狭长,用笔方峻,锋芒外露。再往后学习黄庭坚和董其昌,如《黄庭内景经册》用笔既有黄庭坚的劲泼老辣,又有董其昌的轻逸秀润。晚年,山人仍孜孜不倦的临摹前人甚至是同时代人的书法,探求前人的艺术之美,将其融汇贯通到自己的书法艺术中,单个字看上去东倒西歪、重心不稳,但全篇却匀称和谐,奔放雄奇,乃一位真正的艺术天才。

3 八大山人独特的艺术表现

八大山人一生虽“生不逢时”,饱受“家国之痛”,但却成就了伟大且独特的艺术。无论在造型、构图、笔墨还是继承与创新等方面都匠心独运,功力深处乃至炉火纯青之境,后人只有欣赏却难以模仿。

3.1 造型方面

造型上,“以意造境”,尝试的进行艺术突破,采用夸张奇特的造型,使之生意盎然。长期以来,八大山人不论画花、鸟、石、林都注意形象的刻画,注重神情气韵。“白眼向人”、“黑睛上沿”、“俯首挺胸”等这些特征用奇特夸张的形象造型来突出他对灭明的清王朝的憎恨,前无古金。世人都说山人画的物象很怪,甚至加以歪曲、丑化、变形,比如鼓腹鸟、瞪眼鱼,皆是用“以神取形”的高超手法把一些想要表达的形象活脱脱的用笔展现出来,显得生动而富有情趣。“笔不工而心工,笔不周而意周”,他的绘画充满了艺术的戏剧性和矛盾性,是难得的奇才,历代罕见。

3.2 构图方面

构图上,八大山人的艺胆出奇之大,敢于在自己的作品中尝试前人从未有过的构图方式。南齐谢赫曾提出的“六法论”之一则是:经营位置,指的则是构图。中国画家十分重视构图研究,如范宽喜为全景式构图;马远、夏圭喜为边角式构图;潘天寿喜为方形构图。而山人的书画则喜为圆形构图,物象周围常空空荡荡,无依无靠。往往以少胜多,简洁少墨,寥寥数笔却留白自然,给人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效果。并且山人在他的画作中留白也会善用‘奇兵’,常常用款书去充实画面,让人有一种出奇制胜之感。重气势,重构成,重留白便是山人所讲究的构图形式美。

3.3 笔墨技法方面

笔墨技法上,泼墨奔放,笔简而劲,风貌拙朴,含蓄有意是八大山人用笔、用墨的特点。中国画“六法论”第二条即“骨法用笔”体现在山人作品上乃一绝。他用笔大胆简练,线条凌厉劲峭,多作中锋与侧锋用笔,潇洒横溢,变幻无穷,妙和天趣。墨色层次分明,淋漓潇洒,章法险峻含蓄。山水方面,学倪云林的清逸疏朗,却更为雅致;学王蒙的华润,而更为酣畅。花鸟方面,学徐渭,却风格迥异,徐渭奔放直接,而山人则欲言又隐。正是这种出类拔萃的艺术家才能够作画如书、作书如画,书中有画味,画中尽写意。

3.4 继承与创新

在继承与创新上,八大山人不断开辟革新道路。在创作的同时既能够取诸家之长皆为己有,不为前人所拘囿,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不断地寻求创新之路,不落常套,保持自己的鲜明个性特征,走出了一条既尊重传统又超越传统的道路。娴熟的把握作品的简与繁、浓与淡,运用于自己的绘画艺术之中,形成了属于他自己特有的新型艺术绘画风格和艺术形式。扬州八怪、海上画派及齐白石老人等大家都从八大山人绘画中吸取了创新的营养。八大山人的艺术是我国绘画史上的一份珍贵遗产,我们要学习他在绘画上的革新精神和优秀技法,来做为美术的借鉴。

4 八大山人绘画艺术在陶瓷上的借鉴与运用

通过了解八大山人的绘画技法及笔墨艺术,另我深有感触。作为一个陶瓷绘画者,尝试把八大山人的绘画艺术表现方式应用在陶瓷上也令我如鱼得水,无论是釉下青花或是釉上彩绘,他的洒脱奔放,潇洒横溢的绘画技法,中、侧锋用笔,大胆的用墨,夸张简洁的造型和重留白的构图等方面皆让我受益匪浅,山人的“借景抒情”,“妙在言外”使我不断地去领会与学习。纸本上的山人字画尽情挥洒,酣畅淋漓,如饮仙缪,其一笔一画,一点一线,无不渗透人生。他的画作是无声的暗示,暗示着他国破家亡的身世,凄凉的悲惨心境,现实的冷酷却又无可奈何的心境。这悲言之情,跃然瓷上,则超凡脱俗。八大山人的艺术如一面慧镜,给人以深沉之中无限情愫,腾挪跳掷,极尽悲喜,令后人望而却步,景行行止。而我则沉浸于八大山人的绘画技法之中,悲欢交集,领略其无穷意境,勃发禅意人生。哭之笑之,入纸入瓷,蔚为大观,这便是山人之艺术魅力,籍我之手跃然陶瓷星空。

5 结论

三百多年来,人们对八大山人的画作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他虽没有留下大量画论,但从他的悲情艺术里我们看到了他把自己的家国之悲、身世之痛全都言表在书画作品里。天地之间的大美往往是无言的,最简单也是最繁缛,最浅显也是最深邃,最简约也是最高华。正是在这种对立而又统一的矛盾中,成就了八大山人艺术的产生。几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只能从山人的传世书画中体会山人的艺术之路。皇室的血统;动荡的时代;国破家亡的身世;凄凉的心境;不世出的绝世才华;内心的高傲和现实的冷酷等等这一切的一切,都集中在八大山人的身上,当我们观赏他的字画时,漂浮着一颗经历无数磨难之后又回归于平静的心灵。从悲苦的身世和平凡的生活中,八大山人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奈,也悟出了艺术的快乐和纯真。所以在他的悲情艺术里让我们感受到的是艺术旺盛不衰的生命力,窥见的是中国艺术的深邃和神奇。

猜你喜欢
八大山人字画用笔
不要用笔去玩电风扇
八大山人的大尺幅行草立轴书法探析
八大山人作品欣赏
用心用笔 一起战“疫”
不可“烘染太过”——用笔过猛,反倒弄巧成拙
高冷人设的八大山人作品价值连城
妥善存放字画的方法
组字画
考眼力
弗利尔美术馆解谜八大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