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晓政,关 涛,林 松,金爱英(沈阳理工大学,沈阳,110168)
2020年11月30日,教育部公布了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的认定结果,沈阳理工大学《陶瓷艺术一讲一做》被认定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一流本科课程。这也是该课程实施跨校修读以来作为教学改革的又一项突出成果。国家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大环境下,针对新冠肺炎期间实施的大规模在线教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研究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未来的教育改革发展中将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辽宁省2018年开始组织实施的跨校修读课程,就是基于线上教学的基础实施的教学创新改革。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其可能的新路径,将会对大量有跨校修读诉求的高校产生积极的指导作用。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文件的颁布为艺术类学科和艺术类课程带了新的契机,这样一个纲领性的文件,也对未来几年内的全国艺术类课程指明了发展方向。高等院校的美育教育是迫在眉睫的,必须不断增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提升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保持与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同向同行,与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同向同行,与学生全面发展的迫切要求同向同行。
《陶瓷艺术一讲一做》在2018年是作为辽宁省普通类院校线上教学开展的一门选修课程。选修的对象主要是有意向开展艺术类课程教学的学校教师,以及有兴趣修读艺术类课程并希望兼得学分的高校学生。开课以来,该课程受到了选修师生的好评。对选修的教师而言,可以系统的学习一门较为专业的艺术课程,易学易懂的课程设置满足了很多高校教师的实际需求,选修的教师有的是美术史论教师,有的是文学艺术类教师。他们也是普通高等院校美育选修课程的主要讲授人。利用线上资源,免除了这些老师参加专业美术培训的时间,也节省了高校对教师进行美育培训的成本。2020年的美育文件又将会又更多的老师需要进行美育课程培训,针对这类特殊人群的需要,线上的选修课程将会变得更具有实际的应用意义。学生方面,高校美育课程每学期2学分即将全面实行。如此规模的选修群体,也会为艺术类课程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系统化、普及化的艺术课程建设,是最为直接便捷的修读形式。足不出户学生就可以与艺术大师面对面接触,一对一线上指导,更可以让学生直接享受到,本校教学资源所不能满足的学习需求。
面对日益增加的课程资源需求,如何做好一门课,做精一门课,如何跨学校,跨学科,跨领域,甚至做到全时全域的普及型教育,是艺术类课程即将迎来的新挑战。
提高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教育质量。2020年是高等学校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崭新篇章。高等教育都在做一件事情,那就是在提升教育质量,质量也是全世界高校共同关注的一个词。不仅是我国提出要提高教育质量,全世界高校都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办学的根本和指针。在十三五期间是围绕着质量变和一流专业、一流课程的双一流建设。国家也是把人才质量的培养效果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一个根本的标准。那么在未来的十四五期间,我们接下来就是要更加强调质量,由原来的无到有,做好,到变为更好,提高教育的供给质量。一方面是课程内容的质量提升,另一方面是教学成果的质量提升。课程内容是课程设计者进行设计规划的。但线上课程的设计者,不一定是实际课程的讲授者,尤其是在教学成果把关阶段。艺术类线上线下混合课程最突出的特点是。课程的核心内容是由艺术类专业老师制定和规范的,但是实际的教学成果,也可以说是教学作业,却是由线下辅助教师协助完成的。那么如何让辅助教师完成课后的手工辅导,甚至是技术指导,就是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所面临的新的问题。艺术类的课程不同于通常的理论讲述,也不同于纯手工或机械的程序化制造。艺术类的线下课程教学成果很大程度是依赖学习者本人的自主性能动的,根据自己的创作灵感,甚至是即兴思路去推进的自己的命题作业。但是线上的老师又很难去随时监控学生课下时常迸发出的创作热情。但是通过线下的助教,或者说辅修老师的存在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线上线下的实践互补的教师配合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的完成艺术创作的实践性作业。
育人与思政相结合的发展路线, 2020年5月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围绕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课程思政工作体系、教学体系和内容体系。两个纲领文件将美育课程赋予了新时期的新涵义,挖掘艺术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挖掘美术课程的育人功能。将课程教学知识设为根本,美德艺术素养设为育人目标。一流专业,一流课程用什么去支撑,是每一个教学单位要思考的问题。只轰轰烈烈的去申请却不扎扎实实去研究支撑是不可行的。从艺术的角度把握艺术的基本素材知识汇总,从教育的角度,实现更好育人目标,在专业课程的体系当中,研究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也是我们教育的根本问题。目前在艺术类专业,要不断思考到底需要培养什么样的艺术设计人才。《陶瓷艺术一讲一做》课程将中国的传统文化、爱国情怀、工匠精神等思政主题融入到课程内容中,深入浅出,内涵丰富。学生学起来不乏味,老师教起来有趣味。教学团队间的配合,对课程内容的改革创新,也正是对符合国家潮流的教育教学新的探索。未来还将进行对课业成果的研究,也是迫切需要去做的事情。
一门好的课程,尤其是应用于多个学科领域学生的跨校课程,一定是需要大量优质的教学内容支撑的,这就需要在教育体系中深化教学改革的研究探索,国家正在推进线上课程的教材编写,通过编写高质量的教材来规定,这门课程到底采用什么样一个科学的体系去实现人才培养这样一个基本的教学目标,也是高水平专业建设的顶层设计的目标。编写线上课程的教材,框定课程的教学体系,使教学的老师明确教学内容,明晰教育方法,甚至掌握每一个知识点的技能。根据这些知识点,再进行线上视频课程的制作,完成线上线下,网络书本的混合学习方式。
其次是教学团队的改革优化,线上课程需要一个凝和的教学团队去进行管理和运营,甚至需要去进行推广。在未来的发展中,线上一门课程的教师可能不是来自于一个教学单位,他很有可能是来源于多个教学单位。将知识点分化、分级分配给不同教学单位的教师,利用每个教师的自身资源优势,完善课程建设。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跨校、跨学科都有可能成为教育资源共享的新模式。
另一个层面是目前正在做的是,充分利用国家为教育者搭建的资源平台,中国大学mooc、爱课程等。通过国家提供的教学平台,可以及时了解国家政策,加强的不同院校的合作交流。比如已经有很多线上课程开展了跨校教师的共同教学,未来还可能是线下课程教师的跨校合作。还有就是通过平台不仅会实现学界之间的对接,也将变成业界间的对接。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推进供给侧的教育教学改革,将课程对行业对接,将知识内容与技术应用对接都是新时代我们一直在倡导的新的教学理念。线上线下的混合式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已经与我们的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也已发展成不可阻挡的趋势。
2020年是信息化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时间点,全球化的疫情困境,让各个学科领域对信息化教学都有了新的思考。理论性课程在保持自己原有的教学模式的优势上又寻找新的突破点。实践类课程面临的是突如其来的甚至可以说是不得不进行的教育方式变化,从不接受到勉强接受,到后期的主动研究拓展。教育内容普及化,教学方式融合化,复杂快速的变化实实在在给中国的高等教育打了一剂猛烈的强心剂。这是中国的教育学者所始料不及的,如果说习近平总书记多年前提出的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具有前瞻的指导方针,那么突如其来的世界环境变化正是将我们的高等教育直接推上了风口浪尖。用现代化的技术技法,开放性的课程,为全国院校的教学服务,甚至为全球的学生群体服务。
艺术、科技、文化,对教育界的人来说,都是教育界需要关注的核心问题。提高文化自信,提升艺术素养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新课题。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灿烂的文化,如何体现传统文化优势,实现民族自信,文化自信,是普及化高等教育重要的一点。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育模式,实现多学科,多领域的互助合作也将成为未来教育者共同研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