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亮兴
陶瓷是陶和瓷的总称,它的发明创造,反映了人类拥有利用自然资源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反映了人类善于借鉴自然之美来美化现实生活的智慧,承载了人类文明。
陶瓷的发展总体可分为三个阶段:陶——原始瓷——瓷。
陶的产生,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考古学者在位于江西省万年县大源乡的万年仙人洞,首次发现了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人类活动文化遗迹,并出土了至今已知世界上年代最早的原始陶器,“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最早利用化学变化改变天然性质的开端,是人类社会由旧石器时代发展到新石器时代的标志之一”;商代至春秋时期,出现了介于陶和瓷之间的“原始青瓷”;瓷产生于东汉。
陶瓷是人类将现实生活、工艺技术、美学思想充分融合于一体的杰作,可以探索、研究的方向很多,本文将从我的专业角度,仅就高温颜色釉在陶瓷装饰中的应用这一方向,谈谈我从学习和实践中获得地感悟。
1、高温颜色釉
“在釉料中加入天然矿物质和金属氧化物为着色剂,焙烧后,能呈现出某种固有的色泽,我们称之为颜色釉。”颜色釉的分类方法有三种(按烧成温度分类、按烧成后的火焰性质分类、按烧成后外观特征分类),其中有一种是按烧成温度来分类的:烧成温度在1000℃左右的,称之为低温颜色釉;烧成温度在1200℃左右的,称之为中温颜色釉;烧成温度在1300℃左右的,称之为分高温颜色釉。
2、陶瓷装饰
“指采用不同的工艺技法和适合的装饰材料,对不同的陶瓷制品的表面进行相宜的艺术处理。”
3、高温颜色釉陶瓷装饰
指以高温颜色釉装饰陶瓷的工艺技法。
中国原始社会陶器装饰的形成,源于人类善于发现美、善于思考和创造美。
1、当原始社会的先民从制作陶器时留下的手捏印和压印、工具拍打印和刮削印中发现了装饰美的时候,制陶匠们设计出了能够让自己的日常生活用品具有美感的整齐而有规律的装饰纹饰,因此,陶器上出现了手窝纹、绳纹、剔刺纹等装饰纹饰。
2、当原始社会的先民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逐渐认识到自然万物之形态美,并意识到可以借之装点自己的日常生活用具,使之更加赏心悦目的时候,制陶匠们设计出了简约、形象的有着自然物象之美的装饰纹饰,因此,陶器上出现了水波纹、几何图形纹、植物果实纹、花卉纹、动物纹等装饰纹饰。
3、当原始社会的先民开始有思想,有信仰,有丰富的生活的时候,先民们开始意识到需要将自己的思想、信仰、现实生活表达并记录下来,因此,陶器上出现了标志氏族部落图腾的蛙、鱼、鸟、鹿等装饰纹饰;表达思想信仰的“人面鱼纹”、“鹳鱼石斧纹”等装饰纹饰、记录现实生活场景的“舞蹈纹”等装饰纹饰。
陶器装饰的技法有压印、拍印、刻划、彩绘、堆加纹饰、镂空、模印、浮雕等。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类发现了可以用于装饰在陶器表面,令陶器表面光滑而有色泽的釉。
“釉,最早出现于商代,商代的釉属青釉,商代的釉陶被称为原始青瓷,青瓷经汉至魏晋成熟。东汉有了黑釉,黑瓷在晋时成熟。南北朝时萌发了白釉,白瓷在唐代成熟。青瓷、黑瓷、白瓷都在宋代进入巅峰”。
以釉装饰瓷的技法很多,有蘸、荡、浇、吹、刷、洒等,需根据器形和坯体的厚薄程度来甄选最适宜的方法。
唐代以前,瓷,独以釉装饰。直到唐代的湖南长沙窑创烧了以绿、褐、青为主要装饰色彩,在瓷上描绘纹饰、书写诗文,开启以彩绘技法装饰瓷器之新门时,才打破了釉装饰一枝独秀的局面。从此,釉装饰和彩绘装饰并驾齐驱。
彩绘装饰从唐代起,经宋代、元代、明代,至清代达到鼎盛。
陶瓷彩绘装饰在新中国成立以前,独以天然矿物质颜料在瓷上彩绘纹饰。突破传统彩绘工艺,创造以颜色釉作为彩绘颜料,用颜色釉在瓷上绘画的,是新中国“陶瓷美术家”潘庸秉和潘文复。潘庸秉先生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颜色釉与绘画结合,创作了《色釉堆雕·青天云鹤》茶具;潘文复先生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高温颜色釉在瓷上绘画,创作了《高温颜色釉·金色桂林》梅瓶。
以高温颜色釉为彩绘颜料在瓷上彩绘纹饰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纯以高温颜色釉彩绘;一是以高温颜色釉和传统彩绘颜料结合综合彩绘。
以高温颜色釉在瓷上彩绘,不仅可以画图案,也可以画人物、山水、花鸟,不仅能完成传统矿物质彩绘颜料所能呈现的艺术效果,而且有一个特别大的优势,即高温颜色釉的窑变及肌理呈现。窑变是高温颜色釉独有的艺术效果,掌握得好,能经营出奇妙而独有的艺术作品。
在众多的陶瓷彩绘工艺中,我选择了主攻以高温颜色釉为彩绘颜料创作瓷画的方向。
运用高温颜色釉作画,有一个技术难点,即窑变。
何谓窑变呢?《稗史汇编》载“瓷有同是一质,遂成异质,同是一色,遂成异色者。水土所合,非人力之巧所能加,是之谓窑变。”
“非人力之巧所能加”,是指窑变的不可预判性,“入窑一色,出窑万彩”,成为了运用高温颜色釉装饰陶瓷的技术难点。这个难点让不少人望而却步,但也有人迎难而上。
我选择了迎难而上。《景德镇陶录》载:“窑变之器有三:二为天工,一为人巧。其由天工者,火性幻化,天然而成……;其由人巧者,则工故以釉作幻色物态,直名之曰窑变,殊数见不鲜耳。”我从中读得了事物的双面性,即窑变之“天工”虽然不可预判,但还是能以“人巧”做文章的。由此,我选定了以高温颜色釉为彩绘颜料创作瓷画的方向。
我的学习和创作实践证实,窑变之“天工”和“人巧”是可以辩证运用的。
窑变之“天工”在成为运用高温颜色釉装饰陶瓷的技术难点的同时,也以其不可预判之“天工”而创造了不可复制的艺术孤品,比如《南窑笔记》所载:“有窑变一种,盖因窑火精华凝结,偶然独钟,天然奇色,光怪可爱,是为窑宝,邈不可得。”比如我创作的高温颜色釉瓷板画《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就因窑变之“天工”而呈现出独有的肌理效果。其实“天工”之态,非失控之态,通过努力学习、深入探索,是能将其成为“人巧”的,否则,前辈艺术家怎能创作出那么优秀的艺术作品呢。
优秀的艺术作品是要有思想的,优秀的艺术作品应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思想。以高温颜色釉在瓷上作画,如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呢?我从多年的创作实践中总结出一个心得,即必识“天工”,必精“人巧”。用通俗的语言来说,就是要好好探索窑变的规律,掌控其大方向,使之能在大方向上符合自己的预设,将其变为“人巧”。做到这一点虽然很难,但我一直坚持着。为了能准确地表达我的创作思想,我在创作作品之前,会根据自己想要呈现的艺术效果,对所需运用的颜色“试照子”,直至色彩纯正为止,直至所需呈现的肌理效果满意为止,比如,我通过许多次反复试验而完成的高温颜色釉瓷板画《梅》。
虽然以高温颜色釉为彩绘颜料创作瓷画,不像传统的矿物质颜料彩绘工艺那样有章可循,每一次都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再探索,但我享受着在探索中完成作品的过程,我喜欢“天工”之不可预判赐予我作品的不可复制性,喜欢“人巧”带给我的成就感。我会继续探索高温颜色釉在陶瓷装饰中的应用,完成自己希望的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