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建华
(灌南县农业农村局,江苏 灌南 222500)
一是做实教育扶贫。加大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有效防止因贫失学辍学。办学条件不断优化。二是推进健康帮扶。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部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保障范围。深入实施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卫生院全部达到省定建设标准。三是落实住房保障。坚持“阳光”操作,精准排查,强化检查,全面落实危房改造政策。注重做好农村危房改造信息公开,切实提高农村危房改造政策群众知晓率和满意度。四是做好兜底保障。实现“应保尽保”、保障标准逐年提升、加大救助力度。
结合“春风行动”开展,举办低收入户专场培训班,培训贫困劳动力、低收入农户,带动低收入人员就近创业就业。截至目前,全县有就业愿望的建档立卡低收入户劳动力已全部实现就业。实现有培训愿望的培训率达100%,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户就业帮扶率达100%。
大力实施镇村道路提升改造工程,全县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镇村公交开通实现全覆盖,农村交通路网显著改善。建设完成农村水利保障体系,强化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治理、农村河道疏浚等一批民生水利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全县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全部达省级标准,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促进了区域综合发展不断加快。
实施“精准防贫保险”项目,防贫对象不事前确定,按照农村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框定人群,即农村常住户籍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低于“十三五”省定脱贫标准的1.5倍作为预警线,在因病、因学、因灾等情况可能致贫、返贫时,均可依程序申请防贫资金扶持。
灌南县对家庭人均年收入略高于现行省定脱贫标准的建档立卡户和边缘户进行全面排查,将已脱贫不稳定户及边缘易致贫户全部纳入扶贫监测户。
国扶系统数据显示,建档立卡农户中,因病、因学、因灾等因素致贫返贫占比达75%,救助这3类家庭,将保障有效遏制和减少返贫现象的发生。
按照市统一部署要求抓好工作推进,全面落实市、县、乡(镇)、村精准防贫工作队伍,市县精准防贫办分别设在合作的保险机构,乡镇精准防贫办设在扶贫工作站,村会计兼任精准防贫信息员,扎实推进精准防贫工作。
一是强化就业帮扶。截至目前,举办12场低收入农户劳动力就业专场招聘会,推荐就业岗位2100个,帮助580余名低收入农户劳动力实现就地就近就业。二是强化产业园带动。近年来,灌南县切实把扶贫产业园项目作为促进三产融合,打造“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建设的典范,引导各镇有效利用帮扶资金建设扶贫产业园,促进农业产业逐步实现交叉融合,形成“农业+”多业态发展态势,顺应了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新趋势,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推动产业提档升级,有效带动经济薄弱村增收,方便低收入农户实现家门口就业,持续巩固脱贫成果。三是强化扶贫资产监管。严格项目资金使用方向和范围,规范项目资金拨付流程,明晰项目产权,督促村集体组织办理相应的产权证书。四是强化兜底保障。本县建立低保标准动态增长机制,提高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残疾人生活补贴标准随着低保标准相应提高。
一是壮大集体经济。强化政策落实,确保低收入农户教育、医疗、住房、低保、金融、就业等各种扶贫政策应享尽享。强化消费扶贫。坚持因地制宜、一村一策,通过盘活集体资源资产、整合各类资金发展产业、推进新型社区建设发展规模经营、成立村股份合作社经营增收、先进村带动后进村、招商引资分享税收等举措,不断拾漏补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开展“产业+ ”“基地+ ”等电商扶贫,实现“田头与餐桌”的有效对接。强化产业帮扶。依托地方主导产业,整合资金,培育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加快培育一批高品质、高知名度的优质产品品牌。强化社会帮扶,结合“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行动,引导企业开展多种形式帮扶。强化资产运营管理。进一步明确资产权益,强化扶贫资产管理,将扶贫资产交由县农业发展集团管理运营,充分发挥扶贫资产的最大效益,带动低收入人口就业和经济薄弱村持续稳定增收。二是力促农户增收。继续开展送培训、送技能、送岗位活动,落实公益性岗位补贴等扶持政策,强化农村就业扶贫载体建设,年内持续提高低收入户劳动力就业创业率,新增就业扶贫车间,发放扶贫小额贷款鼓励低收入农户就业创业、自主脱贫。
进一步完善精准防贫保险金制度,对低于防贫保障线的人群,及时纳入防贫范围,筑牢防贫“保护墙”;多形式筹集扶贫资金,对低收入农户实施救助。在保障低收入农户和经济薄弱村收益的基础上,探索扶贫资产经营主体参与项目收益二次分配机制,激发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发挥扶贫资产最大效益,有效构建项目收益联结机制。探索建立“近贫预警、有贫帮扶、脱贫保稳”的精准防贫长效工作机制。
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做好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辍学综合防控体系、推进基层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完善分级诊疗和低收入人口先诊疗后付费制度、四类重点人群危改任务完成和民政兜底政策落实的跟踪,确保全面脱贫基础保障政策落实到位。
结合本县的资源禀赋和现实发展情况,通过实施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民生济困等项目,积极推动农业质效持续提升,农村活力明显增强,农民生活显著改善,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美丽灌南建设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