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 禹
前两天,朋友突然打来电话,本以为只是简单地叙叙旧,但他略显窘迫地与我说了两三句后,便仓促地挂断电话。
为此我也有些疑惑,便拨回电话仔细问了问,方才知道我这位朋友的母亲刚被检查出中度抑郁。
近期大家对年轻人抑郁比较关注,可完全没想到中老年女性也会患上抑郁症。
大家可能对中老年女性的印象往往非常“独特”,她们面对生活乐观向上,始终以年轻的心态面对一切,渴望追上时代,不被时代所抛弃。她们在广场上载歌载舞,显示出生命的活力;在每一个景点她们都会姐妹成群,争相拍照;在小区里和邻居们谈天说地,挥洒着自己的人生阅历。
就是这样的她们,怎么会和抑郁症挂上钩呢?
其实,中老年女性得抑郁症并不少见。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抑郁症及其他常见精神障碍》报告中显示:目前世界范围内预计有超过3 亿人正在遭受抑郁症的困扰,全球平均发病率在4.4%左右,其中55~74 岁男性抑郁症患病率超过5.5%,55~74 岁的女性抑郁症患病率超7.5%,而60~64 岁的女性发病率接近8%。
这一庞大数据的背后,中老年女性是亟需被重视与关怀的抑郁症高危群体。
她们有的是一直在照顾家人却不被理解的母亲,有的是被生理变化锁住的中老年女性,有的是半生囿于家庭主妇角色而找不到自我价值的乡村妇女,有的是在职场与家庭双重压力中不知所措的女性。
中老年女性为什么容易产生抑郁症?作为女儿、妻子、母亲的她们到底与抑郁之间发生着怎样的纠葛?
中老年女性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是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女性进入49 岁之后,绝大部分会进入更年期。在此期间,卵巢功能下降,雌激素水平总体上从育龄期的高水平波动性下降至绝经后的低水平,从而导致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减少。神经递质作为使人“开心”的物质,它的递减难免会使更年期女性出现烦躁、抑郁、失眠等情绪反应。
而除去生理变化外,她们的心理也在发生改变。比如,容貌衰老,吸引力消失,以及面对家中老人的健康问题、子女的升学与婚姻、自身退休节点的职业变化等负性生活事件,使得重重压力在心底沉淀,影响着她们的心理健康。
在社会因素方面,据《2020 中国女性情感报告》显示,婚姻家庭、父母、亲子关系、职场交际是女性目前比较关注的情感问题,其中在婚姻家庭中情感冷暴力、价值观相悖、生活习惯不合、婆媳矛盾、第三者插足占比更多。作为女性的后盾,家庭支持也是影响女性心理状况的重要因素,面对空巢期精神上的空虚、紧张的夫妻关系、琐碎的家务以及退减的体力,让女性原本脆弱的情感更加无助。
由此可见,广大中老年女性群体在社会认知的偏离下,似乎变成了沉默的爆发者。
在与众多中老年女性的聊天中,她们表示,“中年男人养家糊口,累了可以在车里休息,可以到阳台抽烟,可以瘫看电视,可以说睡就睡。中年女人不行,她们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上班、带孩子、照顾公婆、家头细务,她们希望自己有三头六臂,希望一天有48 个小时。”
56 岁的自驾游网红苏敏选择了“逃离”。在此前的几十年中,她为父母的期望而活,为丈夫的起居而活,为女儿的责任而活,为外孙的成长而活。吃饭遵循家人的口味,说话小心翼翼,从早到晚为全家人洗衣做饭带孩子……日复一日的压抑生活、忍气吞声的婚姻使苏敏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胸口自残留下的刀疤更是直触人心。
“要为自己活一次。”
这是她真实的内心写照。
最近,就连一直带给大家欢乐的喜剧演员马丽接受采访的时候也说自己得过抑郁症。
因为凭借喜剧走红后,没有一个正剧导演愿意用她来演正剧。
当时的喜剧女演员本来就少,所以递给马丽的剧本很多也都是喜剧,被困在喜剧演员这个框架里让马丽十分痛苦。
“私底下的我,也很痛苦!我曾经抑郁过,我抑郁的时候,不想跟任何人讲话。”
马丽的抑郁持续了一年多,在这一年里她抗拒和陌生人接触,也觉得活着没什么意思!但她最终还是走出来了。
在我国抑郁症患者就诊率仅有一成,中老年群体的就诊率相对更低。这一现象的背后,“病耻感”、误以为是更年期的正常现象,使她们选择用时间消磨。
其实并不是这样。
中老年女性在发觉自己心态上相较以前有了很大变化后一定要注意,积极主动地接触他人,打开自己,发泄心中的焦躁与不安。
而身为子女,在发现长辈情绪波动大后一定要包容他们,努力与他们沟通,与他们一同迎接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
而在社会层面,我们一定要对中老年女性抑郁情况投以更多的关注,她们同样重要,更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之一,让她们在生命的后半段,优雅地发散自己的光芒。
最后,希望广大中老年女性能够继续畅享生活,面对生活上的不如意,可以大胆地说不!奋力活出自己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