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翠柳 黄珍玲
【摘 要】本文对中职卫生学校护士生实习前后德育衔接状况进行调研,提出在校期间开展养成教育、生存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治教育,制订和完善实习规章制度,建立学校与单位沟通反馈的工作机制;在医院实习期间成立实习护士生临时团支部、创新学习载体和交流平台、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带教老师积极指导学生工作等对策,促使中职护士生实习前后德育有效衔接,培养医德良好、技术扎实的合格护理人才。
【关键词】中职卫生学校 护士生 实习 德育衔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2-0034-03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和社会需要大量技术成熟的护士,尤其是在基层卫生院和乡村诊所,对护理人才更是求贤若渴。可以说,中职卫生学校肩负着培养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术、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的医护工作者的重任。当前,各类医学院校都十分重视医学生的德育,特别是在以实技学习为主的中职卫生学校。但是,也有部分护士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存在只专注业务技能的提高而忽视道德素养的培养等现象,因此,中职学校应通过实习前后的德育工作,提高护士生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笔者以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护士生在實习期间的德育现状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为培养医德良好、技术扎实的合格护理人才提供参考。
一、对实习护士生开展随机问卷调查的情况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对在二甲及三甲医院的实习护士生随机发放问卷280份,其中回收265份,问卷回收率为94.6%,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后录入计算机,应用逻辑查错去除错误信息。通过Excel软件的统计分析获得有效数据,并且建立标准化管理数据库进行管理。问卷的内容以当前的实际情况评估设计,不涉及开放型问题,内容涵盖价值观、道德观等多个内核判断,评估实施干预后德育的实际效果,并对相应的模式和措施等不足之处加以改进。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1.调查的基本情况
参与调查的在校实习护士生总人数280人。其中,女生人数为192人,占68.5%,男生人数为88人,占31.4%;年龄段以16岁到20岁为主,占总人数的96%。调查的对象全部是护士生,不包含其他专业学生。
2.对实习期间德育的认知和评价
(1)学生接受德育的意向较高
调查结果显示,有85.4%的受访学生认为在实习的前期准备和后期复盘阶段加入德育,具有很好的教育效果,并认为这一衔接过程是把德育理论向实践转化的一个过程,是实现知行合一的过程。在调查的实习护士生中有82.7%的学生愿意参加学校或单位组织的德育宣传,但也有12%的学生表示无所谓,还有5.2%的学生表示反对、不支持的意愿。相较于一般学生,实习护士生中的团员和入团积极分子更加积极参与活动,是学校组织开展德育活动的中坚力量,为活动的顺利展开奠定基础。
(2)目前影响德育的主要原因
调查显示,学校组织的德育活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活动无法做到多样化,教育内容单一,没有创新的应用,而且与社会实际相脱离,实用性不大。影响实习护士生参加德育活动的原因中,占据主导因素的是学生的课业压力重,无法腾出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参与这类活动;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这些活动作用不大,对未来的工作没有意义;还有少部分学生对此类活动完全不感兴趣。
(3)实习护士生对德育的要求
调查显示,实习护士生普遍认为医德教育的核心内涵,应包括切合社会实际需要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素养、伦理道德、法律规范等。在这些内容中更偏向价值观的培养和相关的法律事实学习。实习护士生还要求在德育活动中能培养与患者交流的技巧,以及如何参与行政管理的能力。教育的形式要做到多样化,比如视频学习、实地观摩学习、代表学习回来后经验传授,以及参加志愿服务等多种方式。其中,希望能参加实地观摩学习的人数最多,占63.2%;其次是有参加志愿服务的意愿,占30%。对活动开展的频率,实习生接受的是每月一次,或者依据具体需要和实际情况不定时地低频率开展。
二、中职卫生学校护士生实习前后德育衔接的方法
中职卫生学校要实现护士生实习前后德育的有效衔接,应在学校、社会建立培训基地,使学生通过劳动实践认识自身工作岗位的特点,增强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这个过程中,学校要切实抓好校内、校外(医院)两条主线,分两个方面开展德育,实现从理论学习到实践学习的过渡和有机结合。
(一)在学校期间
1.开展养成教育
以知识和行为统一为原则,激励学生实现自我完善,满足他们人生发展的内心需求,做一个现代文明人。不同年龄的学生有不同的特征,要分层教学,实践“四个学会”: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校定期举办相关主题教育,通过文化节、传统节日、“每日一语”等系列活动,于细微处开展思政教育,渗透养成教育的内容。例如,在日常班级工作中,要求每个班级结合护士生的岗位工作特点制订目标、学风、班风等口号,并张贴在班级宣传栏中,安排班长在每天晚读领读一遍,目的是让他们形成一种意识,养成自觉遵从的习惯。在平时的生活中,如有哪位学生出现差错,可以对照条款从认识上纠偏,让墙上的口号落实到行动中。此外,制订日常考核制度,从行为规范、道德品质、学习情况等层面,详细罗列加减分规则,组织大家集中学习,从平时生活中抓好并形成良好的习惯。
2.强化生存教育
生存能力是一个人为了生存、发展,经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奋斗所展现出来的综合素质。培养和训练学生生存能力的教育,则为生存教育。生存教育主要是对即将步入实习阶段的护士生开展面对灾害和突发事件时的自救互救教育。护士生在平时的实习工作中,任务繁重,工作性质也比较特殊,开展生存教育目的是促使他们树立生命价值观,把握正确的生存技巧,在灾难和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做到镇定自若,完成自救后站出来帮助他人,减少损失。在实习中,护士生好学善思,注重实证,注重实用,才能取得长足进步。全体教职工应时刻把生存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第一准则,应把生存技巧作为实习护士生必须学习的一种专业技能,学校要建立专门的实践基地,结合本地的地理条件和学校的具体条件,对实习护士生开展生存教育和能力培训。例如,组织地震或火灾的逃生训练,帮助实习护士生树立“生存意识”,培养护士团队精神和自信心,重视专长培养和潜力开发,使护士生具有进取心和独立自主能力。在活动训练中,让实习护士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学会做决策,设定目标,并与同伴交流、探讨,最终发展自己个人的生存能力。
3.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坚持以“以学生为中心,以爱国情怀为中心”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在具体的措施上,可以开展每周一次的主题升国旗仪式,定期組织社会实践,举办爱国主义专题讲座、爱国主义教育观摩展。在教学中,学校要注重爱国主义教育与学科教学整合,相互渗透,在办好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同时,以多种形式丰富爱国主义课程,使护士生在掌握临床知识和临床技能的同时,升华个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将学好技能、学好本领、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努力拼搏,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校提倡爱国主义教育,还能陶冶护士生的情操,培养护士生的集体感,规范护士生的德行,使爱国主义教育和养成教育相互渗透融合。在护士生的实习工作中,可通过宣传时代先进模型、道德模范的优秀事迹,凝聚思想、激发动力。生活中,学校要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实践载体的教育功能,利用节日宣传民俗文化,引导护士生感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家国情怀。同时要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宣传培养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积极利用文艺作品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
4.强化心理健康教育
实习护士生的年龄一般为17~23岁,世界观正处于成形期,心理变化复杂,面对社会、个人情感、家庭生活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时,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有明显的不足之处。对此,学校教师应针对不同的个体,采用相应的心理咨询方式,确保实习护士生心理健康,促使他们积极迎接实习工作。学校应通过总结以往实习护士生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对实习护士生进行心理辅导。还可通过优秀护士生现身讲解亲身经历,缓解实习护士生面对实习工作的焦虑情绪,引导护士生对未来的实习工作有更深的认识,以更加健康的心理状态投入未来的实习工作中。
5.抓好法治教育
中职卫生学校要注重抓好实习护士生的法治教育。一是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全面依法治国的新要求,抓好法治教育,重点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卫生法律法规以及与实习工作有密切关系的法律知识和规章制度,增强依法工作自觉性。二是运用正反两方面典型开展法治教育。实习护士生即将走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学校应联系实际加强法治教育,特别要重视学习身边的典型,可以请先进典型为实习护士生作报告,也可以组织实习护士生参观先进典型的事迹展览,用先进典型的事迹激励实习护士生,汲取先进典型的宝贵经验。同时引导学生用反面典型警示自己,经常对照典型给自己敲警钟。三是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实习护士生开展自我教育。中职卫生学校要因势利导,组织和引导实习护士生自学法律法规知识,参加一些具有激励性、正能量的学习活动,如参加专题征文比赛、朗诵比赛、演讲比赛、书画大赛、摄影比赛等活动,用多种形式督促、激励学生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治观念。
6.制订和完善实习规章制度
学校要制订和完善实习规章制度,并组织实习护士生学习,促使他们自觉按职业道德规则规范自身的行为。首先,学校根据专业培训目标,明确实习的要求。实习前制订实习大纲、实习目标、实习计划、各类管理细则,明确实习期间的规则和管理制度,并进行思想动员。其次,学校应选派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工作认真负责、业务能力强的教师带队实习。实习指导教师熟悉护理技术工作的要求,可以指导实习护士生认真落实实习大纲,完成实习任务。同时,实习指导教师既要重视实践教学,又要重视实习护士生的德育工作,做到把实习前的德育要求衔接到工作岗位上,从而保证实习质量。再次,实习护士生在实习期间应尽可能多地深入病房,参加实际操作,接受护理同仁的帮助和指导,真正学到实用的知识,增强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在实习过程中应对实习护士生严格进行考核,要求他们每天写实习日记,简要记载当日所完成的实习任务和收获,并在规定时间上交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护士生实习的成绩由实习指导教师和医疗机构相关管理人员共同考核评定。
7.建立学校与单位沟通反馈的工作机制
实习过程中,学校应与单位建立完善的合作工作机制,以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实习情况,并记录实习护士生的工作表现,建立个人实习档案,保证实时了解实习护士的日常表现,在必要时给予指导。通过建立个人实习档案,加强实习护士生的管理,其目的在于帮助实习护士生尽快适应工作环境,能较好地把握工作规范和管理制度,实现角色的顺利转换。
(二)在医院期间
1.成立实习护士生临时团支部
为发挥团员的基层带头作用,应在实习单位中成立临时团支部,将他们的管理纳入学校团委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实习护士生团员群体的作用,调动他们参与德育建设的积极性。例如,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学校可以召开动员会,建立团员小组,明确相关活动开展的任务、时间表,小组成员亮身份,制订个人学习、工作计划,健全工作职责,在保证高质量完成实习任务的同时,形成完善的道德宗旨,提升专业知识和能力。
2.创新学习载体和交流平台
学校要注重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发布与德育相关的文字和视频资料,建立学习交流渠道,指导学生的工作和学习。首先,学校通过建设校园网站,拓展德育信息化平台。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不断更新网络设备,努力拓展信息平台,建设校园网,使校园网成为开展德育的重要窗口和载体,成为实习护士生展示才华、互相学习、共同发展的重要阵地。实习护士生可以上传自己平时的工作相片、工作经验总结和反思等,交流分享工作经验。其次,护士生可通过个人博客、朋友圈等,开展网上交流,分享工作体会。博客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工作技能交流、德育沟通的一个重要途径,建立实习护士生朋友圈、动态圈则可以促进他们专业成长。中职卫生学校可以根据专业、实习医院等,将实习护士生分成不同的群组,开展工作交流学习和道德反思,并进行总结和分享,这是提升实习护士生综合素质、形成好学上进良好氛围的重要方式。在创新学习载体和交流平台的同时,学校还要综合传统教育载体的功能,组织全体师生的德育活动,宣扬德育精神,以形成良好的医德氛围。
3.组织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具有良好的活动效能,可以提升实习护士生的综合能力。实习护士生可以通过志愿服务活动有效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促进行为规范化,融入经济建设的大环境中。学校要积极为实习护士生创造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搭建锻炼平台,让实习护士生通过义诊、健康咨询、义务植树等多种活动,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逐渐形成为护理事业奉献一生的理想信念。
4.带教老师积极指导学生工作
临床带教老师具有“言传身教”的指导作用,应以高尚的道德品质、规范的职业操守等,起到模范带头作用。首先,带教老师要从自身做起弘扬医德医风,引导实习护士生学习医护工作者的优秀品质,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成为一名品德高尚的医护工作者。其次,学校可设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将医风医德纳入考核范围,将考核结果与实习生的评优挂钩,选拔出既具备专业技能,又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优秀实习护士。
三、实习前后德育衔接取得的成效
通过系列措施,在实习期间,学生的道德素养、自主学习能力、生活行为习惯、人际交往沟通能力等各方面有了较大的提升。
第一,实习护士生对工作有良好的道德认知,能积极主动地创造干净、舒适、安全、有序的诊疗环境,像对待朋友、亲戚般对待病人,及时给予病人关怀,用真诚的心倾听他们的诉求,做到人文护理服务。
第二,通過设置和完善相应的实习规章制度,实习护士生在工作中能自觉地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主动掌握各种操作技术。实习期间,他们努力学习,尊重老师,团结同事,工作过程中发生错误的情况大大减少,能以严肃的工作态度严格要求自己,不迟到、不早退,工作认真、踏实。
第三,实习护士生能够主动提高自己的护理服务质量。在实习期间,绝大部分实习护士生做到了“脑勤、心热、眼明,手快”,能规范书写各种护理记录,切实履行转移记录,评估病人入院和出院情况,仔细分析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及时给出解决的方案。
第四,通过养成教育,结合工作要求,多数实习护士生学会自我管理,有了“规矩”和“配合”的意识,能自我纠正生活中不良的行为习惯,主动按照医院的规章制度要求自己。
第五,多数实习护士生学会控制情绪,以乐观开朗的情绪、态度对待患者。医院反馈,许多实习护士对待病人能报以真诚的态度,周到、细致地开展护理工作,以人人平等为准则,切实服务每一位患者,与病患沟通交流语气友善,维护良好的护患关系。
总之,中职卫生学校要结合实习护士生的心理特点,综合协调开展实习护士生实习前后的德育衔接工作,构建实习护士生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以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技术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赵长余,王志斌.回顾德育教育的历史:对现实实施德育教育的几点看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3(3).
[2]李小龙.护士人文素养[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3]蒋燕.高职院校实践育人环节四位一体德育模式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0).
注:本文系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职卫生学校护士生实习前后德育教育衔接的实践与研究”(编号:GXZZJG2017B229)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梁翠柳(1979— ),壮族,广西百色人,讲师,研究方向为行业法规、行政管理、职业道德教育;黄珍玲(1969— ),壮族,广西田阳人,讲师,研究方向为临床医学、妇产科护理、教学管理。
(责编 李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