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语文项目式学习教学设计中的“三文”意识与逻辑内核

2021-12-08 05:14吴海丰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1年10期
关键词:娜拉玩偶海尔

吴海丰

项目式教学设计是伴随着本轮课改而受到中学教学充分重视的设计方式。高中语文项目式学习要求学生深入理解文本,通过完成连贯的项目,突破重点难点,达成教学目标。这是一剂调动学生积极性、切实提升学生能力,将老师从“一言堂”中解放出来的良方。

笔者认为,目标合理、逻辑合理和激趣合理是项目式学习教学设计的三种重要保障。本文借统编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的《玩偶之家》一课,重点探讨教学设计的逻辑合理。

一、逻辑合理之起点合理——核心任务的设定恰当

核心任务的设定,关乎整个设计的逻辑起点。

首先,核心任务的设定要充分考虑教材编写者的意志。教材是一个系统工程,关乎学生核心素养的建构。每个教师、教辅编写者都应该在清晰理解了教材的意志后,再进行教学设计和练习设计,才能助力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系统的建构。项目式学习,因为背靠“单元导语”“学习提示”“单元研习任务”这一系统的设计,通过“必修”“选择性必修”完成系统的学习,使得学生的素养得到系统的提升。而核心任务就从“单元导语”“学习提示”“单元研习任务”这三者中提取。

其次,核心任务的设定要贯彻“三文”意识。“三文”意识是笔者从“单元导语”“学习提示”“单元研习任务”中概括出来的。尽管教材编写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很多值得注意的方面,但概而言之,始终围绕着“文本”“文体”与“文化”三者展开,因此我們应围绕文本内容、文体特征、文化背景,综合得出应探讨的核心任务。其中“文本”意识指向文本细读,重在培养学生理解内容;“文体”意识指向关注不同体裁与风格特征的文本对主题揭示的方式的影响,如重视小说、戏剧中的矛盾冲突等;“文化”意识则指向社会环境等方方面面的内容。总之,学生通过文本细读研读内容,形成不同文体的阅读经验,提升跨文化的理解能力。

统编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的“单元导语”部分提到“作品表现的妇女解放、个性解放、社会解放的鲜明立场,及其所开创的‘社会问题剧样式,都有着世界性的影响”“要理解作品的内涵,领会多样的文化观念,尝试探讨作品反映的社会文化差异,感受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而《玩偶之家》“学习提示”中提到“这部剧作尖锐地提出了家庭中妇女地位的问题,给当时欧洲保守而又伪善的社会道德一记响亮的耳光”;而“单元研习任务”中提到“引发了当时人们对社会伦理、道德和法律等方面问题的争论和思考”。

基于以上提示,我们选定了两个核心任务:一为如何看待娜拉伪造签名的行为,二为如何认识和理解该剧最核心的社会问题。

二、逻辑合理之铺垫合理——项目设计的关联充分

项目式学习设计的关键,在于其项目之间的铺垫是否充分、合理,能否实现承上启下、不断上升的目标,能否为完成核心任务助力。因此项目之间的逻辑合理,是项目式学习设计的脉络所在。

从总体设计上看,项目式学习教学设计应包括“掌握铺垫式知识”“突破难点”以及“拓展延伸”三大部分任务。第一部分的项目成果为第二部分的项目成果提供知识和背景上的支持,第二部分是课程的主要突破方向和落脚点,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有效提升。《玩偶之家》项目式学习由“知其大概”“突破难点”“研读升华”三部分构成,而每部分又分为若干任务,任务下设若干活动。

“掌握铺垫式知识”的任务的设计,应该包括理解主要人物与事件、理解主要冲突、理解整个社会的认知背景三大方面。在《玩偶之家》的项目任务中,学生通过梳理易卜生与女权主义之关系,了解易卜生创作《玩偶之家》的缘起,撰写本剧的梗概,理解《玩偶之家》的主要矛盾冲突,来切入《玩偶之家》的学习。这是我们理解《玩偶之家》的基础。而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也始终贯穿“三文”意识。

首先是理解主要人物与事件,这是建立在“文本”阅读之上的。《玩偶之家》是节选的文本,教材通过课下注释的方式交待了故事的梗概。我们要求学生通读全剧,结合课下注释,理解娜拉伪造签名的行为——这是为我们理解核心社会问题作铺垫。

其次是理解主要冲突,这是建立在“文体”理解之上的。一方面要理解娜拉借钱的原因。娜拉要为海尔茂治病,但海尔茂并不主张借钱;同时娜拉的父亲病重,娜拉不忍心让其知道自己的困境;所以娜拉只能自己出面借。另一方面要理解娜拉撒谎的原因。从海尔茂的性格上看,他是一个好胜、爱面子的人,不愿意接受老婆的恩惠;从家庭地位上看,海尔茂认为自己是一家之主,不愿意因被救而地位旁落,失去主宰地位;从社会风气上看,海尔茂如果知道娜拉救过自己,一定会无地自容,继而疏远娜拉,这是娜拉不愿意看到的。因此娜拉不能向丈夫说实话。由此可知,娜拉为救丈夫“不可不借”,且“不能不骗”,从而导致“不得不伪”。

最后是理解整个社会的认知背景,这是建立在“文化”思考之上的。林丹太太说“做老婆的不得她丈夫的同意没法子借钱”,可见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女性不能以自己的名义来举债。为此我们跨幕选取了不同段落,并设计了相应的思考题,让同学们思考娜拉的行事动机,理解娜拉伪造签名确是出于不得已。

在这些内容的铺垫下,学生再去思考娜拉伪造签名的行为,则具备了“了解之同情”的基础。在“突破难点”和“拓展延伸”部分,则可以更从容地解决其他核心问题。既做到了相互呼应,也实现了重点分明,更重要的是,这些项目的展开便得以建立在严谨的逻辑先后顺序之上。

三、逻辑合理之重难点突破合理——突破重难点的策略得当

完成了“知其大概”部分,学生的确对社会问题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具备了更深入探讨问题的价值取向与情感态度。但对于这部伟大的剧作,仍然有很多值得深入发掘的话题。

理解《玩偶之家》有两个难点:一为如何看待娜拉伪造签名的行为,二为如何认识和理解该剧最核心的社会问题。我们在设计过程中,除了逐层铺垫,注意到逻辑顺序的先后,让同学们逐步接近作品主旨外,还始终注意“三文”意识的贯穿,让其成为引领学生突破重难点、到达彼岸的灯塔。

策略一:用“文本”细读的方法,来理解和突破重难点问题。

我们引导学生使用“独立片段研读”“对比片段辩读”和“跨幕片段联读”的方式来突破重难点。

首先,独立片段研读的方式,有助于我们深入钻研某些场景。我们选取了娜拉与林丹太太对话的段落,让学生理解娜拉伪造签名的原因,思考娜拉伪造签名的必要性,探讨娜拉对伪造签字后果的认识。学生由文本可知,娜拉要救丈夫,不得不用这种方式借钱。而且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她不能从父亲或者朋友处得到援助。父亲病危,娜拉不想打扰他;丈夫不愿意举债,而女性未经丈夫同意也不能得到借款,因此娜拉只能伪造签字借钱,她认为借债之后唯一要担心的是还不上款,根本从未思考过道德和法律上的问题。

其次,对比片段辩读的方法,是指将作者用于对比的事件汇聚一起比较阅读,这可以让学生清晰明了地认识到作者的价值判断与取向。此处我们将剧中两起伪造签名事件作对比,探讨娜拉伪造签名事件的性质。柯洛克斯泰曾因伪造签字而身败名裂,但娜拉的行为与柯洛克斯泰的行为有本质的区别。从身份上看,娜拉是一名家庭主妇,涉世甚浅,并不清楚法律的规定,而柯洛克斯泰作为一名律师,是知道法律的规定和行事后果的,但他却明知故犯;从动机上看,柯洛克斯泰伪造签名一事,剧中并未交待原因,不能推断出其动机的正当合理性,而娜拉则是为了救丈夫的命,动机很单纯;从行为的后续来看,娜拉一直在想方设法准时还款,遵守契约精神,而柯洛克斯泰在事发后逃避责任。通过对比段落辩读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明白作者旨在强调娜拉的行为不具备主观恶意,应该得到人们的同情,同时引起人们对法律问题乃至豁免条款的思考。

再次,跨幕片段联读的方式,能将“草蛇灰线”式地分布在不同幕的情节,以非连续性文本的形式聚合在一起,让学生理解作者真实的臧否态度。在这部分,我们设计了跨幕的文本阅读,让学生理解娜拉伪造签名的无可奈何。选段1中,娜拉用“并不是真有那么个人”来强调并没有这样一个接济自己的阔人存在,而林丹太太却似乎听不明白,一直追问这个阔人是谁;选段2在文本上与选段1有间隔,但仍是承接选段1而来的。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林丹太太仍然认为有一个阔人给娜拉提供财物。这种先在的观念很能说明问题:林丹太太主观上不相信娜拉能靠一己之力借到巨额的钱为丈夫疗养,所以她并不把娜拉再三强调的事实放在心上,而是把娜拉戏说的调动气氛的玩笑咬定为事实,甚至认为愿意给娜拉借款的人可能跟娜拉存在某种不正当的关系。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是社会现实赋予她的,在当时的社会,女性不可能凭一己之力筹得巨额金钱。这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是男权社会,女性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无从谈起。

策略二:充分注意“文体”特征,理解作者的匠心。

《玩偶之家》是一出经典的戏剧,戏剧冲突应该引起我们的充分重视。在紧张的冲突中认识海尔茂这一家庭主宰者性格的多面性非常必要。

首先,通过矛盾冲突中的语言来理解人物形象。海尔茂曾经称娜拉为“小鸟儿”“小松鼠”,在收到柯洛克斯泰的第一封信后,又怒斥其为“下贱女人”,当危机解除后,称她为“受惊的小鸟儿”“可怜的小宝贝”。称呼上的变化体现了海尔茂情绪的波动。使他气急败坏的原因是娜拉的行为会影响他的声誉、地位和经济来源,带来道德和法律上的双重威胁。我们让学生结合全剧,思考海尔茂对娜拉的称呼发生过哪些变化?这些变化跟海尔茂的态度有何关联?使他如此气急败坏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从而引导学生理解矛盾冲突下海尔茂呈现出来的状态。

其次,通过矛盾冲突中的行为理解人物形象。海尔茂的伪善,在收信的矛盾冲突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海尔茂在看到柯洛克斯泰的第一封信时,其实已经知道娜拉借钱的动机。但在受到威胁时,海尔茂非但没有感激娜拉救命的举动,而是对其伪造签名给自己带来灾难而深感憤怒,甚至歇斯底里。在收到第二封信,宣告危机已经解除时,海尔茂立刻向娜拉展示了自己“宽厚”的肩膀,表示自己可以保护娜拉,而且他一再强调自己已经“饶恕”娜拉,并且认为娜拉已经因为自己这一饶恕而成为了丈夫的私有财产。但已经觉醒的娜拉并不接受海尔茂这种高高在上、自以为是的原谅。我们引导学生思考矛盾冲突之下海尔茂的形象,重新审视他的价值观念与道德取向。

策略三:充分注意“文化”背景对人物的影响。

经典作品往往能反映时代而又超脱于时代的局限。《玩偶之家》被认为是一出社会问题剧。因此回到当时的文化背景,认识和理解该剧最核心的社会问题,是理解本剧对当时和后世产生巨大影响之由的重要切入点。我们以递进式的方式来设问。

首先,理解文化背景的概貌。这一出戏呈现出了不少的社会问题。我们将通过几组选段,来观察和思考这些社会问题,并且找出本剧最核心的社会问题。活动一是引导学生概括本剧中所涉及的社会问题。不难发现,娜拉提到了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问题、宗教问题、道德观念问题和法律问题。法律问题与家庭问题是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本剧正是通过法律问题引出家庭问题,而将家庭作为社会的缩影,来呈现社会问题的;活动二是思考有关法律的问题。娜拉认为法律不考虑动机,没有顾及到具体情况,不设置豁免的条例,是笨的法律。

其次,理解文化背景下的核心问题。剧中提到了诸多问题,但最为核心的是家庭问题。娜拉作为玩偶,体现在她与丈夫相处的方式上。娜拉常常是先哄得丈夫高兴,再趁势而上,提出要求。这种提出要求和获得同意的模式,并未建立在平等的讨论之上。娜拉对玩偶的身份的认知,是由不自知到逐渐清醒的。她逐渐意识到这种玩笑式相处的状态并非正常家庭的形态。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切入,如为什么娜拉说自己是“玩偶”,具体表现有哪些?海尔茂对娜拉的态度如何?将他对娜拉的态度比作主人对玩偶的态度符合剧中情节吗?正常的家庭形态是怎样的?理清这些问题,对我们理解《玩偶之家》中的家庭问题很有帮助。

再次,理解核心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这从分析海尔茂的形象开始。道德只是海尔茂手上的一个工具。他对娜拉说,“如果有必要”,可以不计较柯洛克斯泰在道德上的问题。而他要开除柯洛克斯泰,也并不是从道德或法律上考量,而是因为柯洛克斯泰在单位中没有分寸感,随意跟他套近乎,让他觉得自己很难树立经理的形象。我们设置的问题是“海尔茂是不是一个坚定的忠于道德的人”,引导学生思考海尔茂对道德和法律的态度,这有助于深入分析家庭问题。

策略四:利用小结,巩固学习成果。

项目式学习应该有阶段式的小结。项目式学习中的各项目虽然有逻辑内核统辖,但在形式上仍然是分离与割裂的,在每个独立项目结束时,引领学生完成阶段小结,既可以巩固学习成果,又能恰当地提示接下来的任务,使两者在逻辑上产生必要的关联。

如研究完娜拉与海尔茂的关系后,学生对“玩偶之家”应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引导学生思考海尔茂代表着哪一类人群,他在玩偶家庭中扮演什么角色,他的家庭地位是谁赋予的,他对妻子是怎样的态度,布置学生写一段300字以上的人物评析。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海尔茂是一个男权中心思想的拥护者、道貌岸然的伪君子、玩偶之家的主宰者和受益者。他的地位是社会观念和习俗赋予的,他只是将妻子当作玩偶看待。

四、逻辑合理之拓展延伸合理——拓展延伸的方向一致

值得注意的是,教材一直提示我们注意“社会问题剧”这一样式,而配套的教学参考却通过评论家埃尔瑟·赫斯特《易卜生评论集》中的一篇评论文章,提供了思辨的角度:《玩偶之家》得以风靡当时且穿越时空,至今受人喜爱,“社会问题剧”这一身份究竟起着多重要的作用?“社会问题剧”会不会减损了这一出经典戏剧的成色?我们通过两个活动,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活动一是理解娜拉期盼的“奇迹”,探讨“家庭问题”之外的另外一个主题——爱情。剧中出现了“奇迹”和“奇迹中的奇迹”两种重要的表述。这是我们理解本剧的另一种重要切入角度。“奇迹”并不是只出现于课文的选段,而是像草蛇灰线一样,贯穿于整部剧中。我们选取了5个文段,让学生思考“奇迹”和“奇迹中的奇迹”各指什么,娜拉是如何期盼奇迹的。

选段包括:第一幕中娜拉与林丹太太独处时提到“奇迹”;第二幕中娜拉与林丹太太独处时劝其“千万别让它(指奇迹)发生”;第二幕结尾林丹太太寻柯洛克斯泰不遇后来见娜拉,娜拉说“其实你不该管这件事。应该让它自然发展。再说,等着奇迹发生也很有意思”;第三幕娜拉与阮克大夫独处时请求他道,“有件事你得帮我挡住”;第三幕尾声,娜拉在开诚布公的发言中声称“我现在不信世界上有奇迹了”。

不难发现,“奇迹”指的是娜拉幻想丈夫得知自己为其做出巨大牺牲后而迸发出的强烈的爱,这份爱会让其主动为娜拉担责。“奇迹中的奇迹”指夫妻之间可以平等相处,共同面对生活中的问题。

更值得深思的,是娜拉对“奇迹”的守护与希冀。她一直独守奇迹,秘不示人。借款、筹款、还款,她始终将这一难以承受的巨大压力作为自己的秘密,谨守心中,独力担荷;一直相信奇迹的效果,这一巨大压力也成为她巨大幸福的源泉。她希望当夫妻二人感情不像当下如此炽热时,“奇迹”会重新支撑起夫妻的感情;对奇迹持矛盾的态度,娜拉既希望奇迹降临,证明丈夫对她的爱,同时又希望奇迹不要降临,以免家庭受到破坏。因而她一边求林丹太太去阻止奇迹发生,另一方面又跟林丹太太说,本来不应该阻止奇迹的发生,看着它发生是挺有趣的事情。在听到海尔茂深情而激动的表白后,娜拉认为她所希冀的奇迹即将诞生,而奇迹带来的幸福和牺牲过于巨大,她不能承受,于是她下决心投水而死,以阻止奇迹的发生,亦免使丈夫为保全娜拉而主动牺牲。当然,这些一厢情愿的幻想的破灭,给娜拉带来绝望与清醒。

活动二是探讨本剧的艺术特征与成就。埃尔瑟·赫斯特还认为,娜拉的形象之所以风靡一时且超越时效,成为经典,与娜拉追求理想爱情而不得这一主题密切相关,而非因为剧中讨论的社会问题。他还认为,最后一出说教太重,破坏了剧作的艺术性,应删除。我们针对这些论断设计了开放的题目,给学生留足思考的空间,作为对社会问题剧探讨的结束与延伸。

总之,项目式学习教学设计应围绕着“文本”“文体”“文化”三个方面展开,而每一个学习项目之间应该注意逻辑上的内存关联,保证每一个项目都在有梯度地推进,最后完成核心任务,并且有所延伸与提升。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自然也会得到有效的促进。

参考文献:

[1]晏丽萍.粉墨登场乐一回——戏剧单元项目式学习案例[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1(13):77-79.

[2]耿浩.高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的教学实践及思考[J].中学教学参考,2021(15):26-27.

[3]程明璐.《玩偶之家》之“玩偶”解读[J].戏剧之家,2021(12):61-62.

[4]朱典锴.项目式学习在语文课堂上的应用探索[J].语文教学通讯,2021(10):17-18.

[本文為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中语文多向度整合式阅读教学实践研究”(2019YQJK041)成果。]

猜你喜欢
娜拉玩偶海尔
勇敢出走的娜拉
动一动,手指玩偶
当当心爱的玩偶不见了
新版《海尔兄弟》第一季有望暑假上线
你瞧人海尔
海尔自曝频上热门背后的运营秘密
我眼中的希林娜拉
爱一条狗需要理由吗?
可以激发无限想象的创意玩偶
玩偶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