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对话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现途径

2021-12-08 04:05董汉德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1年10期
关键词:木兰深度初中语文

在平时教学中,对话式的教学方式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尤其是语文课堂上通过深度对话教学,可以有效地进行师生的沟通交流,除了达成师生互动的目的,同时还可以引起生生互动,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深度对话教学有利于改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教师的作用就是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帮助。深度对话式教学模式,有助于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良好的学习氛围也可以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浓厚的学习环境中,有利于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深度对话教学不同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能够使学生形成獨立思考的习惯。那么,针对初中语文教学,怎样才能达成深度对话教学呢?

一、读进去,做到思路的融合

要与文章进行深入的对话,学生就必须要能够“读得进去”,把文章内容真正读到内心深处。学生一目十行就只能理解浅显表面的知识,却吃不透内在的思想感情。

例如,在《伤仲永》中,学生需要对这篇文言文进行反复阅读,理解文中的重点字词的释义,在自己的脑海中还原作者的构思以及写作过程。可以概括为:王安石想通过仲永前后的对比,突出“后天不好好学习”所造成的严重后果。通过对这篇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学生知道这是一个小时候非常聪明的神童,但是没有进行后天连续学习最终变得平庸的故事。但这只是对文章浅显表面的理解,学生不能把这个故事当做一则笑话看,而是要明白作者其中的深意,那就是“劝学”的良苦用心。因此,教师在与文本进行深度对话时,必须要准确把握文章的深刻内涵,同时对学生进行提问:“如何理解少年时期的仲永能无师自通?”通过再次深入阅读文章,学生能够得出结论,作者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突出本文的旨意,也就是即使是天才,也是需要勤奋刻苦,努力学习的,更何况是普通人,更加凸显了王安石劝学的意味。通过这样的一层深入对话,学生就能够了解到作者的良苦用心,同时,深入挖掘王安石的哲学观点以及思想观念,那就是要勤奋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与我们现阶段的素质教育理念相同,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来说,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读出来,进行比较和归纳

如果说对文章进行深入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那么根据不同文章内容进行综合整理,更有利于学生进行比较归纳。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每一单元的教学目标非常明确,而且拥有鲜明的单元主题,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同时,要做到整体性的教学设计以及综合性的课堂训练,同时还要凸显出教学方法的灵活,善于运用归纳和比较。对不同类型的文章进行比较,有助于我们发现规律。我们对于规律的认识,通常都是由个别现象的认识上升到一般规律的认识,因此,教师可以列举出一两篇典型文章作为归纳比较的参考。

例如在《我的叔叔于勒》中,教师如果单单只按照教材进行讲述,那么小说的主旨就是对资本主义社会拜金主义思想的揭露。但是如果将比较归纳的方法运用到课堂中,就能发现这种说法带有局限性,是非常片面的。因为小说的创作背景就是资本主义社会,如果我们从其它社会形态来看,是不是任何社会的人,都拥有拜金主义思想,丝毫不亚于资本主义社会。但是这样的结论不具有代表性,我们还可以从我国古代文学中进行举例。在《史记》中,也有对纵横家苏秦在事业失败时,妻子以及长嫂父母对他冷言冷语;他事业成功之后,父母到郊外三十里地的地方去迎接他,他说的每一句话妻子都俯身认真听,长嫂甚至匍匐前行跪拜他。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拜金主义不仅仅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在任何社会意识形态中,或多或少都存在拜金主义思想。因此,要想与文本进行深入的对话,就必须要对同一类型的文章进行归纳和总结。

三、站在高处,细细品味

在文章阅读和对话中,无论是把文章深入吃透,还是对文章进行比较归纳,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独立地领悟文本,体会情感的独到意境。我们在阅读文章的同时,也要超越文本,走出文章之外,站在高处,细细品味。

例如在学习《木兰诗》时,教师一般会把木兰当成英雄人物来进行学习与分析。但是如果我们真正吃透文本,站在高处去看问题,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就发现其实不是这样。在《木兰诗》中,全诗的线索只有一句话,“不知木兰是女郎”。正是因为不知道木兰是女郎,所以在文本素材的安排上,详写了战争的准备,描述了木兰的儿女情思,为父亲的担忧和叹息,同时也写了她为参军做的充分准备。也正是因为女郎,才描写了木兰贴花黄的女儿情态。但是等木兰还乡后,她青春不再,在这些逝去的年华中,那埋藏在心底的伤感和闺怨,又能和谁说呢?木兰在战场中的经过,必然是九死一生的,但是诗中并无多少笔墨。如果我们只是秉着“木兰是英雄”的想法,就无法站在更高的位置上同文本进行深入对话。这类深度的对话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综合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可以打开学生的思维境。

四、深化思维,体现学习的深度

语文是一门要求较高的学科,而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和学生的深度对话,使学生能够发现问题;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例如,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老师可设置一些问题,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百草园的生活是鲁迅先生小时候的记忆,按理来说我们对小时候的记忆都比较模糊,但是为什么鲁迅先生记得这么深刻呢?”学生进行思考之后,有的学生说:“能对小时候的记忆还这么深刻,肯定是因为小时候的事情很有趣,所以他忘不掉。”教师点了点头:“你说的没错,鲁迅身上肯定发生了非常有趣的事,才会令他难以忘怀。”教师接着提问:“通过在课桌上刻字这一行动,大家能看出来这一行为的目的是什么吗?”学生通过阅读很快就能够找到答案,“因为鲁迅迟到受到了老师的批评,所以就刻下这样一个早字,用来激励自己。”这些问题都带有一定的针对性,能够促使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入思考,通过回答教师问题,深化自身的语文思维能力。

五、问题牵引,实现深度对话

有意义、有启发价值的问题,有时可以起到一石激起千重浪的作用。要实现课堂的深度对话,必须要有深度对话的内容,或是有深度对话的话题,那么好的问题,就是深度对话产生的导火索。

例如在《差不多先生传》中,学生已经深入地阅读了文本,能够自行概括文章事件,对内容进行正确梳理,这时教师就可以提出问题:“同学们,看标题,谁能够针对标题提出最想知道的答案?”学生答:“为什么有人叫差不多?这能算是一个名字吗?”“他如果真的做什么事情都差不多,还会有传记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自己的问题,再次深入阅读课文,学生就能够发现很多细节性的问题。

例如在《生命的舞蹈》中,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文中的我,分别看到了两次不同形式的舞蹈,都是什么?”有学生回答:“残疾人夫妇和小女孩的舞蹈。”教师还要通过对话,对文章进行深入挖掘,使学生深度理解。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学生通过讨论之后,对教师第一次提问的内容进行了补充:“两次舞蹈中,一次是身残志坚的残疾人夫妇热烈的舞蹈,另外一次是家境贫困却把劳动变成欢乐的舞蹈。”短短的两句话就对文章的主人公进行了描述,既概括了事件,更抓住了情感。通过问题,师生对话能够让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让双方都能明确彼此的想法,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并对学生的不足之处加以指导,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总的来说,对话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所发挥的作用,是其它任何教学手段都不能比拟的,对话教学能够准确切入教学主题,还能够对文章思想内容进行螺旋提升,师生双方进行思想深度的碰撞,最后还能够通过对话对文章进行概括总结,实现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更好地将语文核心素养落到实处。

董汉德,山东省青西新区大场初级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木兰深度初中语文
木兰剧片段展示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若是木兰能网购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滇中木兰的“农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