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重要水源涵养区协同保护协商及博弈分析

2021-12-08 01:28宗鑫
人民黄河 2021年11期
关键词:贡献度分摊流域

摘 要:黃河重要水源涵养区作为高寒草地水源涵养服务效益输出区,为黄河干流供给可持续的水资源,对维护黄河流域水安全起着重要作用。为保障高寒草地水源涵养服务效益持续输出,协调解决区域间及保护者间保护贡献度的矛盾与冲突,并为补偿资金分配提供依据,构建了跨区域协同保护逐级自愿协商平台及协商层次,对相关利益主体间协商博弈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保护贡献度的协商应统筹考虑各级行政单元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高寒草地生态功能重要性和退化程度,以及保护者生产生活实际;应建立流域、省(区)、地(市)、县(市)4个层次垂直管理和横向协商的逐级自愿协商运作模式,整个协商与整合过程分“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两阶段;为保证协商效率,整个协商过程通过设置仲裁机构,以其强制力约束协商博弈双方拖延时间。

关键词:高寒草地水源涵养服务效益;输出区;保护者;逐级自愿协商;博弈;黄河

中图分类号:F062.2;X321;TV882.1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0-1379.2021.11.005

引用格式:宗鑫.黄河重要水源涵养区协同保护协商及博弈分析[J].人民黄河,2021,43(11):23-28.

Coordinative Protection Consultation and Game Analysis of Important Water Conservation Areas of the Yellow River

ZONG Xin

(1.School of Economics, North Minzu University, Yinchuan 750021, China;

2.Key Research Institut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Research Center for the Governance of

Relative Poverty in Ethnic Regions,Yinchuan 750021,China)

Abstract: The important water conservation area of the Yellow River, as the output area of water conservation service benefit of alpine grassland, provides sustainable water resources for the mainstream of the Yellow River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aintaining the water security of theYellow River Basin. In order to ensure the continuous output of the benefits of alpine grassland water conservation services, coordinate and resolve the contradictions and conflicts in the protection contribution between regions and protectors, and at the same time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allocation of compensation funds, a cross-regional level-by-level voluntary consultation platform and level had been built, and the related behavior of negotiation and game among stakeholders wa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sultation on the contribution of protection should take into account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level of administrative units at all levels, the importance of the ecological function and degradation of alpine grasslands, and the actual production and life of the protector; the four-level vertical management and horizontal consultations of watershed, province (region), prefecture (city) and county are established based on a level-by-level voluntary negotiation operation mode. The entire negotiation and integration process is divided into two stages of “from bottom to top” and “from top to bottom”;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iciency of negotiation, the entire negotiation process is set up through arbitration institutions, with their coercive force, both sides of the negotiation game are constrained to delay time.

Key words: alpine grassland water conservation service benefit;output area;protector; level-by-level voluntary consultation; game;Yellow River

2020年4月,财政部等四部门发布的《支持引导黄河全流域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实施方案》指出,应建立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管理平台,围绕流域保护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发挥管理平台作用,各省(区)要建立地区间有效沟通协商机制,还应建立流域管理机构、省(区)、地(市)间跨区域管理协调机制,完善河湖长机制等。该方案旨在遵循“保护责任共担、流域环境共治、生态效益共享”的原则,探索建立具有示范意义的全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模式。实现此目的的关键在于通过协商平台及机制构建,围绕保护贡献度与水资源使用总量关系、保护贡献度分摊比例、水权分配等,协调解决生态系统服务效益输出区与受益区之间、输出区之间、受益区之间相关利益者关系。近年来,一些专家学者对流域水权分配协商进行了研究[1-8],但对生态系统服务效益输出区保护贡献度协商的研究较少。

黄河重要水源涵养区是生态功能区,区内高寒草地在产水和补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是水源涵养服务效益输出区,对维护黄河流域水安全起着关键作用。黄河重要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极为脆弱,若高寒草地水源涵养服务功能退化则会加剧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进而制约中下游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目前,该区为维护水源涵养服务功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同时保护生态也出现内生动力不足的情况[9]。协调输出区与受益区利益平衡关系,促使受益区向输出区提供补偿资金,实现生态有效保护和区域均衡发展成为提升输出区生态保护内生动力的关键,而补偿资金分配的公平与否是激发保护者参与积极性的重要环节。为此,需要将补偿资金分配与保护者保护贡献度分摊相挂钩,而该分摊比例的确定需要建立在输出区各省(区)、各地(市)、各县(市)保护者协同保护逐级自愿协商的基础上。因此,在黄河重要水源涵养区,基于保护贡献度分摊,尝试构建协同保护逐级自愿协商平台、协商层次及协商办法,并对保护者间的博弈进行分析,以期为跨区域协同保护提供参考。

1 输出区保护者保护贡献度与补偿资金的关系

1.1 保护者保护贡献度、高寒草地水源涵养服务效益、补偿资金相互作用

保护者获取受益者补偿资金的前提是高寒草地水源涵养服务效益增量产生,即存在“额外性”。这与国家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补偿及保护者的保护贡献度相关。前者是基本补偿,是“额外性”产生的生态基础;后者是保护者做出生态保护行为的努力程度,是按照“谁保护、谁受偿”原则获取受益者补偿资金的重要依据。保护者保护贡献度、高寒草地水源涵养服务效益、补偿资金三者之间的关系见图1(图中S0为输出区保护者保护贡献度供给下限;S′为输出区保护者保护贡献度供给;S为输出区保护者保护贡献度供给上限;Y0为受益区受益者水资源使用总量需求下限;Y′为受益区受益者水资源使用总量需求;Y为受益区受益者水资源使用总量需求上限;X0为受益区受益者提供的补偿资金下限;X′、X″为受益区受益者提供的补偿资金;X为受益区受益者提供的补偿资金上限),即保护者保护贡献度(S0~S)越高,高寒草地水源涵养服务效益增量(Y0~Y)越大,可供受益者使用的水资源总量及从中获取的经济社会效益越多,相应提供的补偿资金(X0~X)越多。基于这种关系,便可采用一种折中办法确定补偿标准,即最小数据方法[10-14],在獲取保护者单位面积高寒草地保护成本和水源涵养服务效益理论目标值的基础上,以单位面积高寒草地为中间变量,模拟保护成本与水源涵养服务效益增量之间关系,进而确定单位面积高寒草地水源涵养服务效益补偿资金。

1.2 保护贡献度分摊与补偿资金分配

在确定补偿标准的基础上,补偿资金的分配应依据保护贡献度分摊比例进行,而保护者又是分布于输出区各省(区)、各地(市)、各县(市)的利益群体,因此不仅要考虑保护者间的分配,还应考虑同级行政区不同行政单元间的分配。保护贡献度分摊比例则需各级行政单元结合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高寒草地生态功能重要性和退化程度、保护者生产生活实际进行跨区域协同保护逐级自愿协商确定。保护者主要为输出区不同行政单元牧户,其以牧业生产为主,生产生活所需物质资源大多由高寒草地提供,生计方式、生产活动极为有限。保护高寒草地以保证水源涵养服务效益增量产生,就是要牧户牺牲一部分物质资源用以保护高寒草地生态,以及将放牧草场划为禁牧草场,超载区牧民要减少牲畜。因此,牧户间保护贡献度分摊比例协商需要考虑不同牧户拥有的草场面积大小、超载放牧程度、生计来源、家庭供养人员等。

首先,依据生态功能重要性和草场退化程度,在不同行政单元进行分摊。生态功能越重要、草场退化程度越高的地区,保护贡献度分摊比例越高,补偿资金分配越多。其次,结合牧户草场面积大小、超载放牧程度、生计来源、家庭供养人员等情况进行分摊。草场面积相对较大、超载放牧程度越高、生态功能越重要、草场退化程度越高的草场,保护贡献度分摊比例越高,补偿资金分配越多。这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还需统筹考虑单户与联户之间,以及不同规模联户体内牧户间保护贡献度的分摊比例。

2 跨区域协同保护逐级自愿协商层次、主体、客体和仲裁机构

2.1 协商层次

围绕黄河重要水源涵养区保护贡献度协商与分摊,建立一个权威、高效、科学的专门机构负责协调/监督/主管输出区各省(区)、各地(市)、各县(市)及保护者间协商行为,激发保护者参与的积极性,强化高寒草地生态保护是实施跨区域协同保护的关键。

我国对流域水资源实行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流域的分区及区域的分级特征十分清晰,纵向的垂直管理机制相对健全。跨区域协同保护会直接触碰或重新调整输出区各省(区)、各地(市)、各县(市)及保护者利益关系,影响面广,因此大部分政策制定与落实需要依附于许多部门,一些紧迫问题解决往往需要上级政府协调。通常来说,政府主导权威性协调/监督/主管机构的建立,从体制上可以保证不同行政区的局部利益为全局利益“让道”的可能性[15]。为此,搭建依托政府主导的输出区各省(区)、各地(市)、各县(市)及保护者共同参与的协商平台,具有执行的可行性,也能保障其顺利实施。在借鉴刘玉龙等[1]、徐大伟等[6]提出的分级模式基础上,构建了流域、省级、地级、县级4个层次的协调/监督/主管机构、协商主体、仲裁机构,以确保跨区域协同保护逐级自愿协商全面落实及实施,见表1。

2.2 协调/监督/主管机构

协调/监督/主管机构在流域、省(区)、地(市)、县(市)4个层次实行纵向垂直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十二条、第三十二条和《支持引导黄河全流域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实施方案》的规定,可以明确流域管理机构由水利部及其派出机构、生态环境部、财政部、国家林草局构成,省级管理机构由省(区)水利厅、生态环境厅、财政厅、林草局构成,地级管理机构由地(市)水务局、生态环境局、财政局、林草局构成,县级管理机构由县(市)水务局、生态环境局、财政局、林草局构成。

2.3 协商主体

各级协调/监督/主管机构下分别设置本级生态保护与补偿委员会。为鼓励和激发输出区保护者参与积极性及意愿充分表达,各级生态保护与补偿委员会成员分别由下一级行政单元代表组成,即流域生态保护与补偿委员会由各省(区)代表组成、省级委员会由各地(市)代表组成、地级委员会由各县(市)代表组成、县级委员会由各乡(镇)保护者代表组成。

2.4 仲裁机构

各级仲裁机构均为非常设官方机构。流域仲裁机构是整个流域的仲裁机构,由流域管理机构管理,其职责应由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主要由各省(区)代表组成;省级、地级、县级仲裁机构分别由本级协调/监督/主管机构会同本级人民政府授权,同样由各地(市)、各县(市)保护者组成。

3 跨区域协同保护逐级自愿协商办法

依据前文对协商主体、客体、仲裁机构的划分,协同保护逐级自愿协商采取垂直管理、横向协商的运作模式。垂直管理是指上级对下级的管理与领导;横向协商是指同级行政区之间的协商。整个协商与整合过程采取先“自下而上”后“自上而下”的办法,可构建协同保护逐级自愿协商流程(见图2)。

3.1 输出区“自下而上”保护贡献度基础调查及协商

输出区各县(市)、各地(市)、各省(区)保护者间依据自身拥有草场面积大小、超载放牧程度、生计来源、家庭供养人员等情况就保护贡献度分摊比例进行协商,若达成协议则按“自下而上”流程上报本级生态保护与补偿委员会,若未达成协议则由本级仲裁机构仲裁并上报本级生态保护与补偿委员会。

各县(市)、各地(市)、各省(区)生态保护与补偿委员会,在整合本级行政区保护者保护贡献度分摊比例结果基础上,结合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高寒草地生态功能重要性和退化程度进行区域间保护贡献度分摊比例协商,若达成协议则按“自下而上”流程上报上一级生态保护与补偿委员会,若未达成协议则由上一级仲裁机构仲裁并上报上一级生态保护与补偿委员会。最终,上报至流域生态保护与补偿委员会。

3.2 输出区“自上而下”保护贡献度分摊及协商

输出区进行“自上而下”保护贡献度分摊协商的基础是其与受益区就保护贡献度总额供给与水资源使用总量需求之间的协商,并确定供给与需求均衡点。若输出区保护贡献度供给为S′,受益区水资源使用总量需求为Y′,供给小于需求,为寻求均衡状态,则需要输出区提高保护贡献度至C点或受益区减少水资源使用总量需求至D点(见图1)。但是,在协商区间[B,A]下,C点并未超出A点,只需就输出区提高保护贡献度至C点进行协商。在该过程中,输出区与受益区省级生态保护与补偿委员会通过协商或仲裁确定输出区与受益区供给与需求均衡点。

输出区从流域生态保护与补偿委员会领取均衡点对应的补偿资金。各省(区)、各地(市)、各县(市)生态保护与补偿委员会以“自下而上”保护贡献度基础调查协商为基础,按照“自上而下”流程逐级下发保护贡献度分摊方案,并就其进行协商。若达成协议,则向下一级生态保护与补偿委员会下发保护贡献度分摊方案;若未达成协议,则由上一级仲裁机构仲裁并上报上一级生态保护与补偿委员会。最终,下发至保护者。

4 跨区域协同保护逐级自愿协商博弈分析

在协同保护逐级自愿协商过程中,保护者间、各级生态保护与补偿委员会间的协商实质上是一种“讨价还价”的博弈,博弈的次数将直接影响跨区域协同保护实施效率。

不管是“自下而上”保护贡献度基础調查协商,还是“自上而下”保护贡献度分摊比例协商,这里对保护者间协商博弈的分析结果,可适用到各省(区)、各地(市)、各县(市)生态保护与补偿委员会间协商博弈。

4.1 博弈假设与规则

4.1.1 博弈假设

保护者是一个分布于输出区各省(区)、各地(市)、各县(市)的利益群体,是这样一种集合:保护者={保护者1,保护者2,保护者 …},这里以同一行政单元内两个保护者间的协商博弈进行分析。

假设1:有两个保护者,即保护者1和保护者2。

假设2:保护者就保护贡献度进行基础调查协商或就保护贡献度分摊比例进行协商,并且已定下这样的规则,保护者1提出一种方案,保护者2选择接受与否,若拒绝则需要提出另一种方案,让保护者1选择……。在上述过程中,只要一方的方案被对方接受,那么该博弈结束,若被拒绝则与以后的讨价还价没有关系。

假设3:一方提出的一个方案和对方选择接受与否为一个回合,由于存在协商、谈判、仲裁费用等,因此每进行一个回合双方利益都要打折扣λ(0<λ<1),称之为“消耗系数”。

假设4:该博弈最多进行3个回合,到第三个回合博弈双方必须接受仲裁机构仲裁结果。否则,就会无限循环下去,严重影响跨区域协同保护执行效率。

假设5:在“自下而上”保护贡献度基础调查协商中,保护者1和保护者2协商上报生态保护与补偿委员会的保护贡献度下限分别为S01和S02,受益者水资源使用实际需求为Ys,且Ys>S01+S02。否则,当Ys=S01+S02时,该博弈不存在,原因是保护者只需按下限提供保护贡献度即可满足受益者水资源使用需求,这是一种理想结果,在现实中很难达到。

4.1.2 博弈扩展式

为更清楚描述三回合“讨价还价”博弈,可以用下述扩展式表达(见图3,图中S1为保护者1在第一回合的保护贡献度;S2为保护者1在第二回合的保护贡献度;S3为仲裁机构仲裁结果保护者1的保护贡献度)。

第一回合:保护者1的方案使自己得S1,且S1>S01,保护者2得Ys-S1,保护者2接受则协商结束,若拒绝则进行下一回合。

第二回合:保护者2的方案使对方得S2,自己得Ys-S2,且Ys-S2>S02,保护者1若接受则双方得益分别为λS2和λ(Ys-S2),协商结束,若拒绝则进行下一回合。

第三回合:保护者1和保护者2通过仲裁机构仲裁,双方必须接受,假如仲裁结果是保护者1得S 且S3>S01,对方得Ys-S 且Ys-S3>S02,双方得益分别为λ2S3和λ2(Ys-S3)。

上述三回合中双方提出的S1、Ys-S2及仲裁机构仲裁结果S 都存在S1∈[ S01,Ys]、Ys-S2∈[S02,Ys]、S3∈[S01,Ys]。因此,在三回合博弈中,S1、Ys-S2、S3均在大于“供给”下限、小于“需求”上限中具有无限多种可能,是一种无限策略动态博弈,无法用标准扩展式进行表示。但如果先不考虑S1、Ys-S2、S3的具体选择,那么在形式上可以用一个扩展式表示,这种图形对理解本博弈的分析是有好处的。

4.2 博弈分析与结果

本博弈有两关键点:一是第三回合仲裁机构仲裁结果具有强制力,即保护者1和保护者2必须接受仲裁方案;二是该博弈多进行一个回合,双方的利益都要打一个折扣,拖得越久对双方越不利。下面用逆推归纳法来分析:

首先,分析第三回合。该回合协商博弈的结果是仲裁机构仲裁的结果,保护者1和保护者2必须接受,而S3有无限多种可能,所以保护者1和保护者2得到的结果可能分别是S3={S01,…,Ys}、Ys-S3={Ys-S01,…,Ys}。为了容纳更多可能,先不认定S3具体数额,仍保留S3作為该回合的选择。此时,双方得益分别为λ2S3和λ2(Ys-S3)。

其次,分析第二回合保护者2的选择。保护者2知道进行到第三回合,保护者1得益为λ2S3,自己得益为λ2(Ys-S3)。此时,保护者2已经拒绝第一回合的方案,需要考虑怎样选择才能使自己的得益最大化。如果保护者2出的Sn使保护者1的得益小于λ2S3,肯定会被拒绝,会进行到第三回合,自己的得益为λ2(Ys-S3)。如果保护者2出的Sn既能让保护者1的得益不小于λ2S 又能使自己的得益大于λ2(Ys-S3),那么Sn就是符合保护者2利益的方案。因此,Sn应满足使保护者1的得益λS2=λ2S 即保护者2的方案为S2=λS3。此时,保护者2的得益为λ(Ys-S2)=λ(Ys-λS3)=λYs-λ2S3。因为0<λ<1,所以保护者2的得益λYs-λ2S3大于λ2(Ys-S3),这是保护者2可能获取的最大得益。

最后,分析第一回合保护者1的考虑。假如保护者1知道进行到第三回合自己的得益为λ2S 也知道保护者2在第二回合的方案S2=λS 自己在第二回合得益为λ2S 而保护者2则会满足于λYs-λ2S3的得益。因此,如果保护者1在第一回合的方案能够使保护者2获取λYs-λ2S 同时自己又能获取比λ2S3更大的得益,是一种理想的结果。只要令S1满足Ys-S1=λYs-λ2S 即S1=Ys-(λYs-λ2S3)。保护者2此时的得益与进行到第二回合的得益λYs-λ2S3相同,而保护者1的得益Ys-(λYs-λ2S3)要比第二、三回合的得益λ2S3更大。

因此,在第三回合仲裁机构仲裁结果双方必须接受的情况下,即保护者1得S 保护者2得Ys-S3。保护者1在第一回合给出方案S1=Ys-(λYs-λ2S3),保护者2接受,则保护者1和保护者2的得益分别为Ys-(λYs-λ2S3)和λYs-λ2S 是该博弈的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

4.3 博弈结果讨论

在该博弈中,得出上述结果的前提是假设双方预先知道仲裁机构仲裁结果,且双方必须接受。在这种情况下,考虑一种极端情况,当然这种极端情况可能不会出现。

如果仲裁机构仲裁结果是保护者1得Ys的方案,即保护者1独自提供全部高寒草地水源涵养服务效益,其结果是保护者1在第一回合方案为S1=Ys-(λYs-λ2Ys)=Ys[1-(λ-λ2)],保护者2接受,双方得益分别为Ys[1-(λ-λ2)]和Ys(λ-λ2)。在这种情况下,保护者1和保护者2获取得益取决于λ-λ2大小。λ-λ2越大,保护者1获得的得益即保护贡献度越小,保护者2获取的得益即保护贡献度越大。

当λ=0.5时,λ-λ2=0.25,有最大值;当0.5<λ<1时,λ越大,λ-λ2越小,保护者1得益越大,保护者2得益越小;当0<λ<0.5时,λ越小,λ-λ2越大,保护者1得益越小,保护者2得益越大。这种结果反映了保护者2把讨价还价作为筹码与保护者1拖延时间。虽然在这种极端情况下,仲裁机构仲裁结果可以使保护者1获取全部得益,但是拖延时间会给其造成损失,拖延时间越久损失越大,也会降低跨区域协同保护的执行效率。因此,若造成这种极端的结果,则保护者1不如给出能够使该博弈及早结束的方案,以获取最大得益。

5 结 语

在黄河重要水源涵养区开展跨区域协同保护是践行保护责任共担,推进区域间协同大保护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黄河流域跨区域协同保护与补偿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过协同保护保证黄河重要水源涵养区高寒草地水源涵养服务效益增量产生,为黄河干流供给可持续水资源,保障受益区需求。基于保护贡献度基础调查协商或保护贡献度分摊比例协商,构建协同保护逐级自愿协商平台及机制是协调保护者及区域间利益关系,使保护者意愿及需求得到充分表达,激发其参与积极性,增强内生动力,保障协同保护的重要途径。

首先,协商平台构建应坚持政府主导、广泛参与的原则,构建流域、省级、地级、县级4个层次,以使各层次保护者意愿及需求得到充分表达,以及同级行政区域不同行政单元之间就保护贡献度进行协商。其次,整个协同保护自愿协商过程采取垂直管理、横向协商的运作模式,分“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个阶段逐级整合。最后,不管是保护者还是各层次行政区域,均有追求利益最大化需求,为满足各方需求,同时提高跨区域协同保护执行效率,整个协商过程通过设置仲裁机构以约束协商博弈双方拖延时间的行为。

参考文献:

[1] 刘玉龙,迟鹏超,罗尧增,等.松辽流域水资源使用权初始分配协商机制研究[J].中国水利,2006(3):35-39.

[2] 吕树明.关于构建流域管理协商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人民珠江,2009,30(5):41-4 53.

[3] 李新,程会强.流域初始水权配置的协商仲裁机制设计[J].中国水利,2009(13):12-14.

[4] 伍佳佳,何健,孙敬屿.论我國流域水资源管理模式中的权义形态[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2):157-162.

[5] 田义文,张明波,刘亚男.探索建立完善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新模式[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2,33(6):63-67.

[6] 徐大伟,荣金芳,李斌.生态补偿的逐级协商机制分析:以跨区域流域为例[J].经济学家,2013(9):52-59.

[7] 康立芸,孙周亮,刘艳丽,等.水利益共享理论及其应用概述[J].人民黄河,2021,43(1):77-81.

[8] 路瑞,赵琰鑫.基于水资源生态足迹的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评价[J].人民黄河,2020,42(11):48-52,134.

[9] 杨玉霞,闫莉,韩艳利,等.基于流域尺度的黄河水生态补偿机制[J].水资源保护,2020,36(6):18-2 45.

[10] 赵雪雁,董霞.最小数据方法在生态补偿中的应用:以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为例[J].地理科学,2010,30(5):748-754.

[11] 唐增,黄茄莉,徐中民.生态系统服务供给量的确定:最小数据法在黑河流域中游的应用[J].生态学报,2010,30(9):2354-2360.

[12] 吕明权,王继军,周伟.基于最小数据方法的滦河流域生态补偿研究[J].资源科学,2012,34(1):166-172.

[13] 韦惠兰,宗鑫.禁牧草地补偿标准问题研究:基于最小数据方法在玛曲县的运用[J].自然资源学报,2016,31(1):28-38.

[14] 周静璇,周洪文.生态服务价值、退耕还林及其补偿价格:最小数据方法在重庆黔江区的应用[J].生态经济,2018,34(3):191-195.

[15] 王俊燕,刘永功,卫东山.治理视角下跨省流域生态补偿协商机制构建:以新安江流域为例[J].人民长江,2017,48(6):15-19.

【责任编辑 赵宏伟】

猜你喜欢
贡献度分摊流域
区域联动护流域
房产测量地下室分摊问题研究
A商业银行成本分摊方案设计
班级贡献度
榆林体育文化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贡献度研究
建构流域跨界水环境污染协作治理机制
乡村旅游对经济增长贡献度分析
称“子流域”,还是称“亚流域”?
日媒称联合国维和出钱 中国超过日本
流域保护的制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