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涛
漢朝始有纸,旧说蔡伦发明。《后汉书·蔡伦传》云:“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一0五)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二十世纪考古发现西汉古纸,或以为蔡伦功在革新造纸术。东汉后期灵帝朝,左伯(子邑)制纸最为著名,名为“左伯纸”,有“子邑之纸,研染辉光”之誉。大概经过砑磨、染色,故而辉光。
魏晋是纸张取代简牍的时代。尤其晋朝,诏敕、表奏、尺牍普遍用纸。《晋书·愍怀太子传》录其被废后上书太妃诉冤情,提到宫中用纸三种:“有一小婢持封箱来,云‘诏使写此文书。鄙便惊起,视之,有一白纸,一青纸。催促云:‘陛下停待。又小婢承福持笔砚墨黄纸来,使写。急疾不容复视,实不觉纸上语轻重。”
东晋元帝诏书用黄纸。《世说新语》方正篇第二十三记载:元帝欲立少子为储副,群臣反对,王导、周二公苦争恳切,唯刁协赞成以阿帝意。元帝担心诸公不奉诏,召王、周入宫,欲事先传诏。王导“径至御床前曰:‘不知陛下为何事见臣?帝默然无言,乃探怀中黄纸诏裂掷之”,乃舍少立长,皇储始定。
东晋还有其他纸。《初学记》卷二十一载,史家秘书丞虞预《请秘府布纸表》云:“秘府中有布纸三万余枚, 不任写御书。” 范宁《教》曰:“土纸不可以作文书,皆令用藤角纸。”王羲之尺牍云:“下近欲麻纸,适成,今付三百。”(《法书要录·右军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