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这个字有第一的意思,比如元首中的“元”就与“首”同义。故“连中三元”可以解释为“连续获得三个第一”之意。
“连中三元”这个词的由来与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有直接的关系。以清朝为例,科举考试是由府、州、县基层到省城再到京城的等级顺序进行的。府、州、县基层的考试叫童生试,应试者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而后才有资格继续参加在省城、京城举行的乡试、会试和殿试。乡试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中试者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会试每三年一次在京城举行,各省的舉人及国子监的监生皆可应考,中试者为贡士,也叫中试进士,第一名称会元。贡士须于次月参加殿试。殿试亦名“廷试”,由皇帝亲自在殿廷上策问会试录取的贡士,以定甲第,高中第一名为状元。
由此可知,科举考试中乡试第一名称解元,会试第一名称会元,殿试第一名称为状元或殿元。若一人在乡试、会试、殿试中都获得了第一名,则称为“连中三元”。这是科举考场的佳话,也是登第者无上的殊荣。
(摘自《联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