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Web应用开发”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

2021-12-08 13:38黄涛
无线互联科技 2021年20期
关键词:新工科

摘 要:在新工科与“互联网+”的社会巨大人才需求背景中,文章探讨“Web应用开发”课程教学改革方向及与新工科结合的契机。传统教学中存在学习基础较差、实践环节缺乏及教材脱节等现象。文章提出了课程改革方向应在,合理选择教学技术路线,以社会职业需求为导向,加强实践教学课程,面向项目课堂教学与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等方面。

关键词:新工科;Web应用开发教学;面向项目

1 新工科教育理念赋予“Web应用开发”课程新的契机

新工科专业,定义了新兴产业的专业学科,是以互联网和AI人工智能为核心,囊括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智能科学与技术等工科专业[1]。新工科教育理念是要摆脱现有工科门类和专业的划分,注重不同工程学科专业之间的交叉和融合,使之能够解决各种复杂工程问题。从学科专业内部角度,新工科必须突破现有工科的界定,注重理科、管理、经济、法律、新闻、医学等其他非工科门类学科的融合,使之能够在解决工程问题的同时处理好经济、社会问题。

“Web应用开发”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由于“互联网+”的应用来自生产实际与各行业的融合,“Web应用开发”课程教学与新工科的结合有了新的契机,新工科的教育理念也对“Web应用开发”课程设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程教学必须结合当代Web技术的发展实际,向学生系统地讲述Web开发相关知识,并选择实际应用的Web开发综合案例进行剖析,使学生能够在牢固掌握Web开发知识的同时,将其所学灵活地应用于IT与各个行业的融合实际当中。

2 “Web应用开发”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互联网和其他技术的融合,社会对Web开发技术人才的需求呈几何级数般的上升。这些课程本身技术性和实用性都很强,并且与行业融合要求高,通过以往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不一定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2.1  学生前导课程学习基础较差

“Web应用开发”属于一门综合性程序设计课程,要学习好基础学科:高级程序设计、数据库、计算机网络、网页设计等。学生由于之前缺少实践训练,很难综合运用所学前导课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上述情况造成教学开展难度大、教学结果不理想的现象[2]。

2.2  缺乏相应实践环节

“Web应用开发”课程缺乏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环节,很多学校的教学都过于注重理论。这种方式虽然让学生熟练掌握相关专业知识点,但在教学过程中缺少与实际生产有效联系的实践环节,造成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当中无法高效地利用专业知识解决IT与行业的融合问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不高。另外,在不少的前导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由于对行业新知识掌握不够,很难合理引导学生,使得总体实践教学结果不如人意。

2.3 教材内容不能贴近社会需求

“Web应用开发”课程属于编程应用学科,编程行业本身就是更新迭代快速的行业,很多以往相对陈旧的框架方法、开发技术路径在教材经常出现。这造成学生在学校掌握的技能在就业单位中就已经淘汰了。高校工科老师由于对行业新知识掌握不够,部分高校缺乏形成一系列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的教学体系与反馈机制;与教师持续技能提升相适应的规章制度、激励机制有待完善;专业学科建设与教材建设还有待改进;上述原因使得教材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另外许多高校工科专业科目虽然都会进行实训教学,但内容陈旧,缺乏持续的项目库和题库建设,IT与行业的融合达不到社会的期盼。“Web应用开发”课程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虽然会掌握数量众多的教学语法规则,但是难以运用工科的思维,缺乏使用工程师的方式解决IT与行业的融合问题的能力,致使教学结果很难达到预想的教学目标。

3 在新工科背景下“Web应用开发”课程教学改革方向

3.1  合理选择教学技术路线

ASP.NET采用.NET Framework,使用C#、VB.Net语言调用.NET Framework类库,实现Web应用程序开发,并且进行了开源与多平台运行。ASP.NET的开发模式包括ASP.NET Web窗体、ASP.NET MVC、ASP.NET Core等方面。使用ASP.Net技术作为教学技术路线,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门槛,学生一开始甚至可以通过控件的方式开发一些简单的程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在学生掌握了基本开发技能后,教师逐步向学生灌输IT与行业需求的融合的思路与常用技术方法。

3.2  积极改革专业实践教学与奖励机制

高校要积极探索工科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创新与奖励机制,在此基础上促使教师的自身专业素养提升。学校要积极鼓励教师扩展自身的专业学科范围,了解社会人才需求、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技能,具备专业学科知识与各个行业的融合的能力。教师应密切关注行业最新技术和行业新闻,及时将行业发展动向告诉学生,通过行业需求情况引导学生的职业追求,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身發展情况的职业方向。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以IT相关技术与行业需求融合的思路,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协助学生将前端、服务器虚拟化、容器技术等知识教师实践教学案例相结合,引导学生在解决生产问题的同时,获得Web程序开发能力,以适应社会对IT技术与各个行业的融合要求。

3.3  加强实践教学的力度与改善评价方式

在学生课外实践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实践过程的监控,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根据实际社会专业需求导向,合理地增设实践教学的比例,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有更多的实践学习和锻炼机会。对相应一部分理论知识点可进行适当增减,鼓励学生通过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通过实践课题、参加竞赛的方式加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参与教师的一些科研项目或者参与Web程序开发相关的课题,让学生在实践项目中锻炼的同时,获得满足感,增强职业自信心。教师要改变对学生考评办法,在教学中,平衡理论与实践的策略,要抛弃为分数论的评价方式。把关注点放在学生的实践过程中,通过项目的导入和过程参与,来发现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有哪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对于总评成绩的分配,可考虑采用以下方法:总评成绩=实践成绩50%+期末成绩50%。

成绩考核最好以实践能力为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身份转换为提倡者。在专业内容教学选择中,以过程性知识讲解为基、陈述性知识讲解为辅,就是让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学习为根本、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介绍为辅助。在教学内容安排中,教师应该把工作过程中参照系总结为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在教学内容结构中,教师强调模块化安置,让新技术新产品融入专业教学当中。在教学职业技能培养中,把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标准)中考核内容与要求融入教学标准当中,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在教学组织设计中,教师要以现实的生产任务或具体项目为载体组织教学,努力探索教学做一体化、情境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的融合。教师采用“REACT”的方式设计教学,把“3P”和“ARCS”模式作为互动式教学的手段。在课程资源建设中,强调教学标准建设和利用教学平台设计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实践教学项目,与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持续加强示例项目库建设。培养过程注重全方位发展、服务学习、学长计划、达成资历认可(RPL)的实现。

3.4  面向项目的教学方式

“项目教学法”的最初来源于加拿大查德和美国凯兹合作出版的《项目教学法》一书。“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思想是:知识可以在一定的环境下通过学习的主体建构得到;教育是实现长进需要的有意识、有组织、有系统的持续学习交流活动。

面向项目是实践教学常采用的方式。笔者在实践过程中,在讲述了“C#操作数据库的方式”知识点后,实验的教学的内容采用面向项目的教学方式,采用一个涉及不同知识点的项目让学生们完成“C#操作数据库的方式”项目[3]。在实践教学中,设置与“C#操作数据库的方式”类似的项目作为主要的实践项目内容,要求学生从多种数据库了解信息管理系统开发的路径。在完成主要项目实验内容之外,增加了综合实验内容,达到了强化必要的知识点的教学实践目标[3]。

4 结语

在“互联网+”的社会需求下,“Web应用开发”课程教学应当在国家“新工科”的背景中,加大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努力使学生的IT专业知识与各个行业进行融合。这“Web应用开发”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林健.引领高等教育改革的新工科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7(Z2):42-45.

[2]王红军.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WEB前端开发课程教学模式探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0(4):121-122.

[3]黄涛.面向项目的Web应用开发教学实践与研究[J].無线互联科技,2017(6):92-93.

(编辑 王永超)

猜你喜欢
新工科
新工科背景下传统计算机专业转型的思考
新工科背景下《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教学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非电类工科专业《电工电子实训》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基于新工科形势下发动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基于对分理念的单片机工程项目研究
新工科背景下中南大学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新工科”建设的五个突破与初步探索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