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生活同行,上好“接童气”的小学品德课

2021-12-08 01:19徐映茹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41期
关键词:品德经验小学

徐映茹

【摘要】“新样态课程”强调学生的学校生活就是教育的基本内容。在“回归儿童生活”这个品德课程理念下,在学校善本课程的体系框架下,我校品德教师与生活同行,用好教材,上好“接童气”的品德课。教师要做到以生为本,让课堂充满人性与温度,通过活用课内外的生活事件,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体验感悟,还要联结德育实践活动,促进 “知”“行”合一,培养学生道德意识,学会做人。

【关键词】小学;品德;生活;经验

“新样态课程”强调学生的学校生活就是教育的基本内容。在我校的善本课程框架下,我们的品德课处处体现生活育人的痕迹。“回归儿童生活”是《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德育课程新的方向。“回归儿童生活”就是努力去“接童气”。从北师大版《品德与生活(社会)》过渡到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我们初心不变,努力探索,与生活同行,用好教材,上好“接童气”的品德课,让德育课堂回归本真,充满“人性”与“温度”,让学生在生活中更好地发展,提升品德。

一、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课堂充满人性与温度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 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必须先改变人的思想观念。教师首先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观念,课堂上努力营造生活氛围,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得到了尊重和信任,唤起学习的激情,进入角色,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生命力才得以彰显。

例如,一年级的《花儿草儿真美丽》一课中,笔者出示了书中的插图,让学生讨论“小明这样做对不对?”“你是怎么想的?”随之笔者与学生进行拉家常式的交流,教师鼓励的眼神、爱的笑容,让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想法。“是的,以前我也试过在公园里偷摘了几朵花,但很快花就谢了……”“我喜欢这些花,但我可以让妈妈去花卉市场买一束回家……”笔者就是这样给学生提供一个平等的、生活化的交流平台,就会听到学生真正的声音。树立学生主体理念,以学生为主的品德课堂充满童真童趣,充满“尊重”“包容”,有了平等对话的机会,学生拥有更多的自由、更多的发展空间,才有学习的兴趣,学习主动性才会增强。

二、活用课内外的生活事件,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

1.用好教材范例,从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是从学生的生活与经验出发,根据学生的需要,组织有序列的生活事件编写的,它能够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给学生带来启示与引导。我们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活动园”“交流园”“知识窗”“阅读角”等引领课堂教学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也要从本班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根据他们具体生活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目标,灵活使用教材范例设计教学活动。

六年级上册《我是中国公民》一课,教材里首先给学生们呈现的是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以及2008年的北京奥运开幕式的图片。这些生活事件都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但是《政府工作报告》呈现出来的是一系列的数字报表,而北京奥运开幕距离今天也已经过去了整整11年了,如果课堂上我们“依书直说”是很难调动起学生们的“在场”感。德育要引导学生过好当下的生活,更要引导他们超越當下生活,步入人类广阔的文化世界。因此,笔者考虑到本班学生的实际,结合当下正是建国70周年大庆之际,学生们刚刚看完国庆阅兵仪式,于是,笔者在课堂上使用阅兵仪式的震撼画面入手吸引学生,然后再给学生呈现“建国70周年成就展览”,视频、照片,图文并茂,勾起了学生的“自在”经验。有些学生甚至忍不住脱口而出:“哦,这个我知道!”“哇!”……接着,笔者才出示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课堂马上安静下来了,学生们很认真地对比那些数字,这时的“冷场”笔者知道他们真正在思考分析了。果然,学生们的回答句句独到:“我们勤劳又互相帮助,所以贫困人数减少了!”“从数字上来看,虽然我国人口多,但人多力量大,我们最终会超越美国的!”……学生们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从实际情况出发,灵活地用好教材范例,能使之与学生更好地对话,引发学生的兴趣,对生活进行思考,激发情感。

2.挖掘生活素材,填补教材空白,引发学生思考探究

教材并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学生的生活世界、直接经验、感知体验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实教学内容”和“拓展教学空间”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教材进行再创造,力求从生活中寻找与其相吻合的教学内容,挖掘生活素材,把这些素材变成课程资源,尽力做到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例如,四年级上册《暴增的垃圾》一课,说到“垃圾”这个环保话题,学生肯定不陌生。于是,课前笔者进行了调查活动的指导,在课堂上,各组学生的调查所得很丰富,有图片,有文字,他们兴致勃勃地分享着自己调查所得,诉说着垃圾暴增给我们带来的危害。这时,笔者又引入了现时社会热点话题:垃圾分类!出示了一幅网络上走红漫画惹得学生发笑,然后引导他们探讨:“为什么要进行垃圾分类?”“你是怎样做的?”课堂马上热闹起来了,学生的话匣子一下就打开了,因为这些都是他们生活中耳闻熟见的事情,他们有亲身经历和体会,所以情感共鸣特别强烈。于是,道德的是与非就这样深深地烙进了他们的心里。

教师在教学中要大胆地抓住学生现实生活中的道德需要、道德困惑、思想难题及热点问题等鲜活的生活素材,为课程资源,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地填充,创造性地整合教学内容,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让学生受到情绪感染,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拨动其心弦,引发其更深入地思考、判断,探究生活,形成认识。

3.利用生活资源,创设生活情景,引领学生体验感悟

小学品德课与社会生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广泛的联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规律,联系生活实际,利用生活资源,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从而促使学生将课堂学习的间接经验与现实生活的直接经验有机结合起来,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有效统一起来,通过体验使感性知识最终上升为理性知识。

五年级上册课例《古老而优美的汉字》,该话题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教材展示了甲骨文等古老的汉字,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汉字演变历史的探究活动,通过创设情境进行一个“小小书法家”的体验活动,让学生执笔认真书写一个古文字,然后比一比,说一说自己的感受。从中学生会真切地感受到:“写古文字真不容易!”“汉字经历演变书写越来越方便了,我们的祖先很聪明!”亲身体验后,学生原有的经验有了新的生成,情感也得到了升华。

4.从课堂走向生活,设计生活化作业,深化学生认知

学生在品德课堂中获得认知,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提升自己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把知识应用于生活,更好地服务于生活。所以,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设计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作业,引导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在实践中提升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感受生活,学会生存,促进个性发展。例如,一年级下册《干点家务活》,当学生明白了做家务的意义以后,更认识到家务应该——“会做的经常做,不会做的学着做!”于是,教师布置了回家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作业。利用生活资源,设计生活化的作业,使品德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连,既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使学生能真正地关注生活,学会生活。

三、联结学校德育活动,促进学生“知”“行”合一

课堂的结束并不等同于教育的结束,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能力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离不开反复的实践。只有让学习活动和实践活动互动起来,让学生用课堂上“得到的”去实践、体验,才能真正内化所学的东西。所以,我们还得打破空间的局限,把品德课堂教学与学校德育活动联结起来,让品德教学延伸到更广阔的生活空间,利用各类的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亲身实践。

例如,我们结合学校德育部的工作安排,每个月进行了主题德育活动。9月的感恩教育活动:通过教师节向教师表达自己的敬意,中秋节与家长一起团聚表达自己对长辈的关怀与问候。10月国庆教育月:通过国庆节唱国歌、校歌比赛,增强爱国意识,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爱校爱家的情怀。11月知善行善月,以林凤娥基金颁发活动,带动了“我是小小义工队”等一系列的慈善活动,学生体验了为他人献爱心的快乐。12月传统节日教育,通过班会、队会,学生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優秀的民族精神也深深植根在他们心中。通过一系列德育活动,学生明理,践行,知行合一,素养得到提升。

与生活同行,引导学生向生活学习,上好“接童气”的品德课,展现品德课堂的新样态,才能真正体现课程目标,促进学生道德生活的持续成长,最终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学会做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陈如平 李红恩.学校课程新样态[M].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2018.

[3]高德胜 章乐 唐燕. “接上童气”——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41]张莉莉.品德与社会 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1(2):24-25.

猜你喜欢
品德经验小学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乐淘淘“先进”经验
好学者贤
乐淘淘“先进”经验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
相关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