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提问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最为常见的师生互动方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和交流能力。但是,在教学中提问的方式不同和面对的学生群体不同,会使提问呈现出不同的效果。因此,有必要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方式的有效性进行探讨。文章提出了直观搜索式提问、线性递进式提问、条件设障式提问、情景体验式提问和立体交叉式提问方式等,并对每种提问方式进行分析,探究其有效性。
关键词:提问方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
提问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常见的活动内容,它可以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避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出现思想不集中的情况。提问可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和认知水平,同时也是发现学生学习问题的有效途径。提问的方式多种多样,每种提问的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对此,结合先进的教育理念,从实际出发,对每种提问方式的有效性进行阐述,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成效。
一、 直观搜索式提问
直观搜索式提问是在教材中能直观找到答案的提问方式,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再通过阅读教材就能找到相关的答案信息。直观搜索不用费太多时间,可简单思索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这种提问方式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比较普遍。直观搜索式提问对学生信息搜索能力的要求比较低,学生可在教学材料中直接找出或者简单总结教师提问的答案。
(一)问题的直观性
课堂上,教师对问题的表达要清晰、简洁,让学生能够听懂,但是语文课堂教学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复杂的情况,直观搜索式提问可以解决这些复杂的问题,语文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提问,使学生在阅读教学材料之后能够快速找到答案。以记叙文为例,提问的内容要结合记叙文考查的要点,包括记叙文的六要素、描写的方式和作者表达的情感。通过提问让学生了解记叙的顺序、表达的方式、时间发展脉络等,使学生掌握知识要点。例如,学习《亡羊补牢》这一课时,老师提问:“这篇文章中的主人公为什么不听邻居的劝告?”学生回答:“他认为羊已经被叼走了,狼就不会再来叼羊了。”老师提问:“那羊为什么又少了一只?”学生回答:“因为主人公没有听邻居的劝告,没有修补羊圈。”老师又提问:“那最后为什么修补了羊圈?”学生回答:“主人公知道自己错了,怕羊再被叼走,赶紧修补了羊圈。”老师又提问:“那这个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道道理呢?”学生回答:“知错就改,不然会一直犯错。”可见,直观搜索式提问能够给学生一个明确的问题,使他们直观、清晰地去学习知识和找出答案。
(二)问题的真实性
提问要以教材为基础,做到有据可依,脱离教材的提问缺乏真实性。直观搜索式提问决定了提问具有真实性。以人教版二年级语文课本下册《羿射九日》为例,以教学目标中“羿的形象”作为问题提问,学生通过课本搜索相关词句,从而找出具体答案,教师再提问,如果学生的回答不够详尽和充分,教师就会提示学生课本中哪些内容与问题有关联,从而使学生加深对问题与课本的理解。语文教师运用直观搜索式进行课堂提问,可以使学生直接在课本中找出相关的信息,避免了提问方式的随意性,使得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引下,在详读课文的情况下对问题作出准确回答。
二、 线性递进式提问
线性递进式是指教师的提问使知识内容不断向着更深入、更细致的路线前进。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设计有效的问题逐步对其加以诱导和启发。教师递进式提问的过程也是学生不断思考的过程,使学生的思考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过程,最终达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线性递进式提问方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使用时应该注意一些问题。
(一)注意提问重难点
任何教学活动中的提问环节都要围绕教学重点展开,但是不能直面重点,这是线性递进式提问方式的注意事项。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认知与思维能力较低,对文章的理解不够深刻和透彻,因而他们必须有教师的正确引导。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地提问,让学生逐步去理解难度逐渐加大的问题。例如,讲授《妈妈》一课时,教师以情感作为课堂教学的目标,将作者对妈妈的情感作为教学的重点。教师带着学生分析了妈妈的形象,教师提问道:“作者赞美了妈妈的优秀品质,对妈妈有着怎样的情感?”学生回答:“感激之情。”教师提问:“为什么会有感激之情?”学生回答:“妈妈为家庭操劳,很辛苦。”教师提问:“如何表达对妈妈的感激之情?”学生回答:“为妈妈过母亲节,帮妈妈干活,好好学习,等等。”课堂教学中,师生的问答遵循了线性递进式的原则,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从表面到深层,一步步地深化和升华,学生也深刻理解了作者写作的意图和表达的思想情感。
(二)注重提问的逻辑
逻辑性是指语言和思维保持一定的程序,使人们能够听懂,从而对相关问题的逐步理解和深入思考。所以,线性递进式提问就是在提问中按照思维和语言的顺序性,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提问时要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层次性,做到由易入难、由浅入深。教师的提问都要层层递进、环环相套,解决了前一个问题才能解决下一个问题,最终达到提问的目标。递进式提问要求教师不能直接面对教学主题,而是在每个问题的引导下,让学生不知不觉解决教学中的主要难点,在思考的道路上得到了文章中心思想。教师在线性递进式提问方式的具体操作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明确文章的重点和难点,抓住主要问题;第二,防止学生偏离主要问题;第三,提问时要条理清晰、逻辑性强。
三、 条件设障式提问
教师在课堂提问内容的设计中应注重对学生的启发,使学生在思考启发中不断实现自我突破。条件设障式提问是指教师在学生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增加一些干扰条件,增加学生對问题的理解难度和深度,培养学生对问题的辨析能力。条件设障式提问深化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提高了教师的提问能力。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条件设障式提问可分为认知矛盾处设障和文本对比处设障两种。
(一)认知矛盾处设障
认知能力的高低是思维能力强弱的体现,认识能力较高则问题难度也就较高,学生也要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认知能力较低则问题的难度较低,学生的思维能力达到一定的水平即可。例如,教授《我的语文老师》一课,教师这样提问:“同学们,在文章中找找描写老师的部分。”学生们找到了几段。教师又问:“文章中写了很多作者自己的事情,为什么叫《我的语文老师》呢?为什么文章题目不叫《我的经历》呢?”这就是典型的对照写法。认知矛盾作为一个提问方式,它不仅能够促使学生自我思考,也能使他们在思考、分析、判断之后正确、客观地看待问题。因此,针对矛盾提出问题,解决矛盾的最好办法就是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学习水平相结合,既体现提问的价值,又体现学生的实际能力,使课堂教学的难度适宜,教学效果明显,这种提问的内容广泛性和深刻性也能体现教师的提问水平。
(二)文本对比设障
文本对比包括同一文本内容之间的对比和不同文本之间的对比,这里主要分析不同文本之间的对比。不同文本之间的对比能实现深刻理解文本含义的目的。通过设置条件性提问,加强多角度文本对比,可以明确语文学习的意义。小学语文课文中有许多相似的文本,教师可以将相似的文本进行对比设置问题,例如,《回忆我的母亲》与《我的母亲》两篇课文,就可以从语言表达方式、人物形象刻画、故事情节描述等角度分析异同点。也可将古诗《过故人庄》与《游山西村》做对比,教师要求学生分组讨论,找出两首诗中的异同,选出代表写在黑板上供学生们评价。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们求知的欲望,培养学生们独立思考的能力。障碍设置性提问要求学生们经过思考得到解决问题的智慧钥匙。如果将这种提问方式应用于语文水平较差的学生群体,教师可以不要求他们做出较高水平的答案,只要他们回答出相似或者类似的答案即可,这样不会或者可以减少对学生积极性的打击。还有一种情况是,设置一些干扰学生理解课文的条件,从而使学生在排除干扰项之前,迫使他们对文本进行深入学习和理解,培养学生的问题辨析能力,提升学生对文本的分析能力,同时也提高教师提问的能力。
四、 立体交叉式提问
立体交叉式提问是指教师提问时不局限于本教学内容、单一学科,而是涉及诸多内容、诸多学科、诸多表达方式和诸多领域,从而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学生视野更加开拓、知识面更加广。教师通过立体交叉式提问方式加强了学科之间的渗透、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立体交叉式提问是一种综合性的提问方式,教师可从多种思维、多种角度和多个层面进行提问,加强师生之间的多层面互动交流。立体交叉式提问包括横向立体交叉式提问和纵向立体交叉式提问。
(一)横向立体交叉式提问
横向立体交叉式提问就是在不同文本和学科之间建立联系,从而扩大学生探究问题的视野,使提问的角度更广,回答的内容更加丰富,例如,教师讲《两小儿辩日》一课时,在黑板上写了古文中常见的“日”字,然后让学生们讲这个字在古文和现代文中的意思,学生通过古文了解“日”的意思,联想到了日常生活中“日”的意思,也联想到了现代文中“日”的意思,学生们做到了一字多意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回忆起了学过的相关课文。立体交叉式提问要求教师将各个学科也紧密地联系起来,例如,语文教学中经常涉及的一些学科就是历史、地理、生物、物理和政治等,特别是历史和地理学科内容,例如,在《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一课的讲解中,教师必须要给学生讲清楚作者写作的历史背景和写作的用意。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利用立体交叉式提问活跃了课堂氛围,为学生们创造了一个自我展示的空间,也转变了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
(二)纵向立体交叉式提问
要使学生语文素养向纵向发展,教师必须得正确引导。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听、说、读、写”培养入手,在提问中渗透学生能力和情感的培养,使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能够预期完成。例如,教学《牧场之国》一课,教师在讲课之前就开始提问:“从题目,学生们可以想到什么?”学生们回答:“牧场大的像一个国家,说明牧场很大,牛羊很多。”老师又提问:“你们知道这个国家有多大,相当于我们国家哪个省的面积?”学生回答:“荷兰的面积小于宁夏自治区的面积。”教师提问:“谁会背《敕勒歌》?那么作为牧场,最基本要有啥?”学生回答:“牧草。”通过提问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思维,激活了他们的想象力,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写作水平。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教材中描述的内容,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施加影响,使他们在情感的支配下,感悟作者写作的意图,从而提高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贝.策略引领让小学语文课堂更有活力[J].小学生,2021(10):14-15.
作者简介:王录荷,甘肅省定西市,甘肃省渭源县清源学区河口学校。
①定西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课题立项号:DX[2020]GHB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