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环环
(嘉思特(北京)检测有限公司,北京,102607)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洗染行业已成为当前社会生活、民生服务不可缺的一个重要服务行业,广大消费者对洗涤质量和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宾馆医院等单位的布草洗涤社会化对洗衣行业的进步和升级换代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洗衣厂越来越大,设备越来越先进,生产效率越来越高。但不可否认,布草洗涤社会化在推动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社会洗涤的竞争,为降低成本而不按规范操作导致洗涤质量出现问题的情况时有发生[1]。
有国外报告表明:不负责任的工业洗涤是公共健康的重大威胁,由于没有强制性的监督或标准,依靠推荐性标准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在收集、清洁、交付的过程中有许多步骤都有可能导致污染。大量研究和调查记录了清洁织物引发的严重后果:蜡样芽孢杆菌脑膜炎2例追踪到织物,发现织物洗涤过程细菌没有被杀死;新生儿暴发复发性化脓性链球菌,被追踪到污染的烘干机中的婴儿背心;一种黄曲霉事件暴发,追溯到织物,发现送货卡车没有一个合适的后门,受到了道路灰尘污染;新奥尔良儿童医院毛霉菌病暴发,5名儿童死亡,追踪到织物,调查人员发现织物在洗涤厂交付过程中污染[2]。布草洗涤在一定程度上事关生命安全,国外很早就开始重视卫生质量控制。世界卫生组织公示的资料显示[2]:传染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所有疾病占据第一位,微生物对人类最重要的影响之一是导致传染病的流行。CINET调查表明,全球每年因使用不干净纺织品而感染死亡的人数多达15 000人。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卫生检测及质量控制刻不容缓。有很多时候,洗衣厂在接洗布草时,布草看上去还很新。虽然之前的洗衣厂只洗过一段时间,但由于之前洗涤对布草损伤太大,所以,接洗后没多长时间就不断大量出现破损。如果洗衣厂在接洗时就对布草进行相关方面的断裂强度和化学损伤的检测,就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后续纠纷[1]。新布草洗涤前按照国家推荐的相关标准做一次全面抽检,确保产品合格,也可一定程度上避免纠纷。
我国的织物洗涤模式、生产方式、服务规范和质量控制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尤其是卫生管理方面。多年来织物洗涤消毒行为不规范,未实施有效监管和具体的技术指导,也没有统一的卫生标准。直到2016年《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WS/T 508—2016)的发布,给行业提供了一个系统的、完整的、制度化的管理依据及洗涤消毒的技术指导,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公用纺织品洗涤卫生的规范和发展。目前我国洗后织物参照的标准主要有《公用纺织品清洗质量要求》(GB/T 35744—2017)、《公共场所卫生指标及限值要求》(GB 37488—2019)和《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WS/T 508—2016)。
我国公纺洗涤目前尚没有专门的质量认证体系,公纺洗衣厂可以看作一类特殊的生产企业,脏污织物或新织物、洗涤化料、洗涤介质是原材料,清洁织物是产品。其适用的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适用的。但必须要强调的是,洗衣厂因为其选址、建筑要求、厂房布局、设备环境和卫生管理等方面的特殊性,可以在9001质量管理的基础上,有独立于其他行业的更适用于洗染行业的认证体系。
1.2.1 洗涤用水
2018年6月,在中国商业联合会洗染专业委员会的组织带领下,笔者到荷兰学习欧洲的质量认证体系,并对荷兰的部分现代化工厂进行了学习考察。经过了解,荷兰现代低温洗涤工艺中适宜使用的淡水要求见表1。
表1 荷兰现代低温洗涤用水要求
国内管理情况:2018年7月1日起实施行业升级的《公用纺织品清洗质量要求》(GB/T 35744—2017)中对洗涤用水水质的要求[3]见表2。
表2 《公用纺织品清洗质量要求》对洗涤用水水质的要求
1.2.2 废水
洗涤废水主要指水洗机洗涤衣物产生的废水,其污染物有表面活性剂、液碱、聚磷酸盐、漂白剂、柔软剂、脂肪、动植物油、蛋白质等溶解性物质,以及泥土、短纤维及其他非溶解性杂质等。废水法规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区域和地方法律。欧盟对洗涤废水的规定如下。
A.废水排入污水系统的要求:如果将废水排入污水系统,那么对废水的水质情况有以下要求:6.5<pH<10,温度<30℃,重金属、氮和硫酸盐含量。
B.对废水排入地表水的要求:如果将废水排入地表水,那么对废水水质的要求通常会更严格。有关的重要指标包括:pH、温度上限、重金属、可吸收的有机卤素、化学需氧量、生物需氧量、氮(对洗衣店关系不大)、悬浮物。
国内可根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进行废水监测。当然各地方也会有一些地方标准,但地方标准的要求必须更加严格。表3是根据国家强制性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节选的部分与纺织品洗涤相关的内容[4],“ / ”前后分别代表1998年1月1号前后建厂的工厂不同的执行标准。排入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的污水,执行三级标准。
表3 国标对洗后废水排放的要求
1.2.3 洗涤化料
表4是笔者整理的当前国内洗染行业洗涤化料检测所参照的标准。
表4 国内标准对洗涤剂的要求
对于洗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洗涤化料来说,化学品的作用发挥和它们的有效浓度密切相关,所以洗涤过程的工艺控制应包含各种有效成分的浓度监控,如足够的表面活性剂、有效氧、有效氯、合适的pH等,但目前国内做到该工艺监控的应该是很少的,也基本没有相关的工艺控制程序,加上有些助剂,如氧漂剂、氯漂剂本身就不够稳定,导致洗涤质量波动或打折扣。
1.2.4 洗涤前织物
(1)脏污织物的洗前检查分类:在这个岗位需要根据布草的脏净程度、不同颜色,布草面料,布草来源,特殊污渍,是否损坏,尖锐物品和其他物品进行检查分类。对于医疗布草,一旦员工在分拣过程中受到针刺伤害,将会有严重的感染风险,必须做好员工培训和防护措施。
(2)新纺织品洗前检测:宾馆酒店、医院、饭店等,以及做租赁式洗涤的工厂,在购买了新的布草后,建议参考《公共用纺织品》(GB/T 28459—2012)、《星级旅游饭店用纺织品》(GB/T 22800—2009)、《毛巾》(GB/T 22864—2009)、《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 18401—2010)等对产品抽检,确保新品产品质量达到要求,减少后续纠纷。
1.2.5 洗涤后织物
(1)感官指标内控
外观:可采用评级法,如选8个批次不同颜色的织物做样板,从差到优分出多个等级。
异味:经过正常洗涤的织物不仅外观好,而且应当有一种清新的气味。新鲜,若不用“新鲜”两字,就应当查找原因。
手感:经良好洗涤的织物有一种舒适的手感。如毛巾和尿布应当柔软,床单应当平整。有些编织物和纤维本身质地粗糙,如旧毛巾比新毛巾粗糙。在“手感”栏内采用的典型评语为:柔软,粗糙(加柔顺剂),油腻(柔软剂太多)。
污渍:若有能去除的污渍,明确污渍性质,采用特定的程序去除。
损坏:若织物有损坏,及时处理。
褶皱:在观察已折叠的织物时,应同时观察是否存在不应有的褶皱,床单、台布的褶皱是最容易引人注意和需要避免的。
(2)洗涤后织物化学残留物初步分析与评价
铁离子:硫酸溶液和硫氰酸钾溶液与织物上的铁离子反应,产生不同程度的红色定性判断。
氯离子:通过稀硫酸和碘化银置换碘,使淀粉指示剂变色定性检测。
残留碱:直接用碱指示剂(甲基红等配置而成)变色定性检测。
(3)洗后织物检测标准要求:见表5。
表5 洗涤后公用纺织品检测标准技术指标汇总表
可重复使用的医用织物需要洗涤消毒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在这个过程中,洗涤场所的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和工作人员手均需清洗消毒。为确保环境清洁安全和清洁织物的卫生质量,需对各个环节的消毒效果进行检测,依据《关于加强医疗机构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5〕708号)规定,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服务机构应有质量管理负责人和专(兼)职质检员,负责对洗涤场所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和清洁织物开展自检/抽检工作[5]。《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医疗废水排放应当符合环保要求。对洗涤消毒后的医疗织物,应当有专人对其性状、表面污渍、破损等进行检查,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微生物学监测。《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WS/T 508—2016)提出“每半年对工作人员手、物体表面进行一次卫生学抽查,符合GB 15982三类环境规定”的要求。要求对相关工作及记录应有“可追溯性”和“≥6个月保存期”,对消毒和灭菌效果实施监测[6]。
工业纺织品洗涤剂与民用存在差别,含有更多的碱性物质,如果不按照特定的流程洗涤,很容易导致清洁布草的pH偏碱性不合格。当然,有的洗涤企业为了中和碱性,在后期过量投入酸类洗涤剂,也会导致偏酸性不合格。另外,洗涤工厂对实验室检测和试纸判断的区别不了解,很多企业都采取了误差很大的办法控制产品的酸碱残留。pH实验室检测和现场试纸粗判的结果差距是很大的,主要在于实验室检测原理。实验室检测是经过剪碎,放在特定的溶剂中振荡2h再上机检测,笔者做过大量实验,虽然两者有正相关联,但并无规律性,最大相差能到3个点。
建议各洗涤企业建立公司内部的质控部门,对公司各个环节加以控制,对原料、过程和成品进行检测,不断优化改善产品及服务质量。定期比对公司质检室内部和第三方检测室的检测结果,提高实验室内部检测结构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定期委托外检机构检测产品质量,出具权威检测报告,让客户安心,让消费者放心,提高客户满意度,获得良好的口碑,提高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