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仕春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地铁院)
2017 年3 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粤港澳大湾区要实现真正的融合发展,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及互联互通是一个必要条件,轨道交通是其中重要一环[1]。目前,东莞、中山、清远、惠州相继谋划将地铁延伸至广州,深圳也在东莞、惠州谋划地铁与之相连,珠三角城际线网已基本成型。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指导下,我国将围绕若干中心城市,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区域一体化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轨道交通作为城际、城市内重要支撑,其互联互通可促进各城市间快速通达,缩短时空目标,其主旨是通过城市群间轨道交通互联互通的“一张网和一张票”实现“一座城”,从而带动区域内规划联动、经济互补、资源共享、协调发展。
在2020 年广东省两会期间,多位来自深圳的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聚焦交通领域,呼吁省政府统筹规划协调,促进深圳与周边城市的交通一体化规划建设,加强深圳与周边城市的快速路联通和与国家铁路动脉的紧密相连,为更好地发挥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功能注入强劲动力。深圳应充分发挥“先行示范”的优势,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按照基础设施联通、服务模式融通、协调机制畅通、建设标准相通的要求,在轨道规划建设运营的一体化、空港群协同发展等方面开展先行示范,创新深莞惠都市圈综合交通协调机制与合作模式,打造大湾区区域合作样板。
目前,各城市往往忽视了区域间的协作。在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审批政策方面,各城市仅关注个体指标,由各城市单独申报,轨道交通规划线网各自规划至各城市边缘,导致大湾区内部分城市间轨道交通没有充分衔接,无法实现湾区内基础设施网络的互联互通。在轨道交通互联互通方面,珠三角和长三角部分地区均有较好的成功案例,比如上海地铁11 号线连接江苏昆山(见图1),广佛轨道交通多条线路已实现互联互通,如1号线广州西朗延伸至佛山新城,佛山2号线延伸至广州南站(见图2),在两地政府支持下已编制完成轨道交通互联互通专题研究项目,可以作为城市群轨道交通通过“一张网、一票通”实现“一座城”的范例。
图1 上海地铁11号线支线引入江苏花桥
图2 广佛两市轨道交通衔接案例示意图
各城市有自身优势也有自身劣势,深圳市人才资源、科技、教育等产业资源具有较大优势,土地资源极度匮乏,而相邻城市正好相反,轨道交通的互联互通可以为实现资源互补提供较好的先决条件。但现状是由于种种原因,无法提高区域合作的积极性,资源流动受到很大阻碍,无形中增加了区域间的流动成本,降低了区域间的经济活力。要真正实现深莞惠之间的区域经济深度合作,必须破除这些壁垒。
例如,广佛两地轨道交通互联互通,从政策、规划、建设、运营管理、投融资等层面提出了一整套操作性较强的模式,其中在行政审批方面提出了“主导方和配合方”的思路,跨境线路以主导方作为主体整线上报,不再划分为两市两个项目申报,属地化性质问题归地方审批。反观深莞惠区域,在深圳轨道交通四期建设规划项目中的地铁6号线支线、13、14号线,规划分别延伸与东莞1 号线贯通、至松山湖、至惠州南站,但目前仅在进行深圳境内项目的建设,延伸或不延伸暂未定论,6号线支线由原规划贯通运营模式调整为深圳独立线路,不与东莞1号线贯通。希望通过高度统筹,把轨道交通快线从各自的城市延伸至深莞惠城市群,只有提升区域综合交通通达性才能实现共赢。
共同市场的形成才是实实在在的区域共赢,是城市间合作的根本所在。当前,深莞惠间区域经济联系比较松散,产业分工不合理,大型基础设施共享程度低,生态环境治理缺乏整体安排,共同市场目标远远没有实现。例如,大湾区轨道交通车辆基地多点布局是否符合市场需要;储能式有轨电车产业前景;旅游资源的合理整合;深圳的5G、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产业布局,除了自身在保证不突破生态红线的前提下扩大土地等关键资源供给,产业结构实现平稳有序转型升级外,还可借鉴深汕特别合作区的“产业飞地”模式,推动在承接深圳制造业转移较多的其他兄弟城市复制类似合作区,实施先行示范区优惠政策的定点定向落地,实现对制造业的“政策精准滴灌”。产业合作和资源共享必须依靠快捷的轨道交通联系,只有共同市场才能共赢。
城轨交通跨市域延伸难以深入城市腹地,主要为衔接线网,加之速度不高,实现交通一体化存在一定局限性,而城际线规划建设才是真正一体化的需要。根据深莞惠城际线规划建设时间,可能全部建成至少20 年,这样带来的问题就是规划建设审批等多个层面的统筹协作欠缺,边干边规划,没有较好地进行顶层设计,不能及时发挥本项目的效益。深莞惠三市历来重视跨市域的交通发展,外来人口居多的城市,交通是一项刚需。要实现湾区整体高质量发展,无疑要大交通先行。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广东省交通建设目标有了明确的方向。在广东省政府的支持下,2019年深圳市成立了铁路投资建设集团,探索建立深圳主导的城际铁路项目审批制度,破除行政边界限制,实现了较好的先行先试。2020 年初已完成深大城际、深汕城际、穗莞深城际、深惠城际及龙大支线等规划设计招标,即将动工建设,为深莞惠乃至大湾区实现大交通互联互通起到了带头作用。但目前主要为深圳境内线路的规划建设,待后期融合于粤港澳大湾区城际网后,还需解决相关技术标准、运营管理、投融资等一系列问题。
图3 深莞惠城市轨道交通衔接规划示意图
2018 年由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编制完成的《广佛两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专题研究报告》,从跨越两市的轨道交通立项审批、规划协调机制和保障措施、主要技术标准(特别是车辆选型/信号制式/供电制式等融合)、行车组织与运营管理、投融资等方面提出了很好的范式。在珠三角城市群协同发展以及广佛同城的背景下,广佛两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的发展需求日益增长。广佛两市轨道交通衔接规划旨在加强两市轨道交通联系,以各自线网规划为基础,结合两市城市发展需求,明确两市城市间轨道交通衔接的发展目标、规划结构、规划层次和规划方案,解决两市间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为广佛同城奠定基础。虽然本报告重点研究了城市轨道交通跨市域互联互通问题,但城际线的规划建设也可以借鉴。
通过对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的分析可知,合理划分城市圈层范围是不同层次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基础,地区间互联互通应采用多层次、多制式的轨道交通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需求、不同功能及速度要求的客运出行。应遵循契合上层次规划要求、落实同城化发展要求、合理划分线网层次、实现与城市主要客流集散点的良好衔接、以人为本的原则。在结合深莞惠既有线网规划的基础上,实现外围组团30min到达中心城区、中心城区内部40min互达、全区域相邻组团间1h互达的时空目标,缩短各市之间的时空距离,增强以深莞惠都市圈为核心向大湾区的辐射能力,完全可以实现深莞惠“一张网、一张票、一座城”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