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视域下大学生思政教育融入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教育的路径研究

2021-12-08 18:41郭淑婧樊建旺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就业观大思政就业指导

刘 诚,郭淑婧,樊建旺,李 莹,王 栋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山东 菏泽 274000)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毕业生是就业的主体,随着高校扩招,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上升,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仍然较大。结合我校工作实际,为了给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学校每年组织多场形式多样的招聘会,为在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上万个。即便如此,大学生就业难仍是普遍现象。究其原因,不是没有工作岗位,而是大学生的就业观发生了较大改变,其就业难问题与自身因素紧密相关。现代大学生对自身职业生涯未提前做出合理规划,缺乏正确的就业意识,导致出现“高期望”、“慢就业”甚至是“零就业”的问题。因此,为帮助大学生在校期间树立正确就业观,将思政教育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教育意义重大。

1 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教育开展思政教育的可行性

2016 年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明确指出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所有课程的可能性。课程思政是“三全育人”的重要部分,涉及各类课程。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创新“三全育人”形式、内容,不断探索课程思政建设。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作为重要工作纳入学校“加强内涵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教师绩效目标考核体系,明确指出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坚持价值引领、能力培养、知识传授相统一”总体要求,推进“立德与树人、育人与育才的有机结合”。同时,成立以校长为组长,教务处、思政部等多部门人员组成的课程思政改革工作组,统筹部署,制定激励政策,引领全校各类课程思政教育的正确方向,为实现思政教育融入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提供了保障[2]。

国家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明确指出:“从2008年起提倡所有普通高校开始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并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现阶段作为高校必修课或者选修课开设,经过3~5年的完善后全部过渡到必修课。”明确指出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是高校人才培养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我校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程列入教学计划。大学阶段给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教育,引导大学生尽早合理规划大学生活,明确职业目标,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传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教育是以就业率为导向,过度追求就业数量而忽视了毕业生走上职业道路后的可持续发展性。单纯性注重理论,讲授就业观、职业意识、职业素养,使课堂教学显得势单力薄,没有说服力[3]。当今社会对技术类人才岗位的要求逐年提升,原有就业指导课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新的就业形式的转变。将思政教育融入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教育中,不仅可以提升教学效果,还能培养大学生职业道德、团队意识、协作能力,提升其道德修养、爱国主义情操、文化素养,促使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更好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4]。

2 高校思政教育融入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教育的路径探究

我校开设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虽作为公共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但是学生自身重视度不够,认为公共课不如专业课重要,只有专业课学好,有知识、有技术才能找到好工作,忽视了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教育的作用。而且传统的授课模式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在当今新形势下,将思政教育合理融入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教育,需要结合大学生自身特点,探索融入路径。

2.1 构建就业课程思政教育模式 在新时代“立德树人”背景下,教师要以“培养什么样的人”为根本导向,以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打破各学科之间的教学屏障,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积极在教学内容中挖掘思政教育元素,将“教书”和“育人”有机结合起来。根据我校构建“分层、分类、分阶段”课程思政教育模式,完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教育中的思政教育,形成就业课程思政教育模式。突出各专业特色,分层落实思政教育任务,将就业课程中的思政教育按照“专业-课程-课堂”分层设计实施思政教育任务,构建“系统性、一体化”的就业课程思政体系。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各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的专业思政路线,结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性质及作用,确定思政教育主题,根据教学章节具体内容,围绕各专业课程思政主题,结合教学实际,确定每个章节的思政教育主题,找准知识的契合点,明确每个思政元素与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设计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实现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教育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可以根据学生在不同学期阶段的特点,分阶段实施。结合我校实际,新生入校时,辅导员要讲好“开学第一课”,帮助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学业导师(由专业课老师组成)配合辅导员结合专业课同步开展思政教育,帮助大学生明确职业目标,确立学好职业技能的信心;大学生在校学习阶段,在思政教师和专业课教师授课的基础上,辅导员通过就业课程引导,帮助同学们分析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学生进入临床实习阶段,通过带教老师、行业楷模的言传身教,进一步强化培养学生的良好职业素养,培育尊重患者及对工作一丝不苟的职业道德,从而实现思政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教育的有效融合。

2.2 提升和强化教师思政教育意识 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思想政治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培养。我校领导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为就业课程的讲授配齐师资,建立一支全员参与式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教育团队。此团队中有长期从事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教育的专业教师、思政教育专业教师、辅导员和其他专业教师。通过教师们定期开展经验交流分享,强化教师团队的思政教育意识。当前,我校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教育课程的教师主要是由各系专兼职辅导员担任。辅导员入职后会进行各方面业务的培训、轮岗,并且有针对性地对辅导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理论、思政教育理论、业务技能的培训,有效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思想政治水平、业务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以更好的发挥辅导员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就业教育的引导作用。扩大兼职辅导员队伍,让专业课老师和思政课老师关联班级,辅助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和就业指导,形成全员抓就业,全员讲就业的良好局面。全方位帮助学生认识就业形势和了解就业政策,引导学生将当今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自身发展方向相结合,提升自身的就业能力[5]。

树立高校思政教育为大学生就业服务意识,有效开展就业工作,激发思政教育“新动能”。教师在讲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时,以思政教学课堂为基础,努力挖掘就业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自觉将立德树人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认识未来就业形势和环境,将学生在未来就业过程中所需要的法律意识、诚信意识、敬业心、奉献精神、科学精神、团队精神更好地融入就业教育全过程。如:讲授劳动合同就业时,涉及到劳动法、就业法、职业保障法等素材,可以及时查阅相关资料进行思政元素合理融入,让同学们学会在职业生涯中用法律更好地保护自己,培养了学生的法律意识、诚信意识。

2.3 教学方法应科学化、多元化 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实现思政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教育的有效融合。在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教育中融入思政教育,要合乎课程内容属性,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客观规律,从而实现教学方法科学化、多元化,提升课堂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从而提高育人的效果。(1)理论结合实践,将思政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教育内容相结合。理论讲授是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将自我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更好的融入自身就业生涯规划中。如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让学生在大赛中进行自我职业规划,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转变传统的就业理念。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比如通过义诊、志愿服务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救死扶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创建特色的科研创新团队,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习,塑造严谨、细致的科学精神,为就业奠定坚实的科研基础。去校企合作企业进行拓展训练、实践,将企业中的思政教育更好地融入就业指导教育,更利于为企业培养需要的人才。(2)在课堂授课过程中穿插典型思政案例,用榜样精神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邀请职业生涯规划名师到校指导、邀请校企合作单位团队来校宣讲、邀请优秀校友来校做榜样示范等途径,改变传统授课模式,让同学们感受就业氛围,真正参与到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中去,在榜样中寻找自己的人生价值归属和就业方向,提高就业指导课的实效性。例如:通过学习身边的抗疫英雄在援鄂战役中,不负重托,无畏生死的医者仁心,鼓励学生向榜样看齐,担负起国家和时代赋予的使命,培养学生大爱无疆的担当和情怀,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甘于奉献的职业素养。发挥优秀校友案例润物无声的效果,如毕业生参加“三支一扶”,甘于奉献,扎根基层、支援西部留在新疆等的故事,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不怕苦,不怕累,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3)充分利用线上教学资源与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教育的融合。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不断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打造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我校建设了各专业课程思政资源库,全面挖掘了各门课程的思政教育元素,并且资源共享,为就业课程挖掘专业思政教育素材提供了资源。为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

3 思政教育融入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教育的效果

将课题团队中辅导员所带班级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教学改革,将思政教育融入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教育后,通过问卷星设置调查问卷,分析其教学效果。本次调研共收集338 份调查问卷,结果显示,76.92%的学生认为课程思政融入后的就业指导课堂教学效果好;92.9%的学生认为课堂互动性与体验感强;88.46%的学生认为明确了未来的职业目标;91.42%的学生转变了就业观;94.97%的学生感觉思政教育融入的课堂提高了自身的职业素养和求职技能。结合毕业生离校后就业跟踪数据,这些班的学生就业率较高,初次就业率都在90%以上,年终就业率在95%以上。同时,参与调研的班级参军入伍学生在全校同年级人数最多,还有部分同学考上了“三支一扶”和当地乡镇医院事业编,改变了原来就业期望高、不就业、慢就业的现况。

4 讨论

为探索思政教育融入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教育的有效性,我校其它老师也进行了相应研究[6]。我校临床医学专业根据专业特色、服务内容、人才培养目标,确立了“塑家国情怀,践仁心仁术”的思政教育主题。围绕专业思政路线,结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特点和教学实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职业观、就业观,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主动投身国家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要领域就业。大一新生入校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比如讲授“职业素养”时,通过典型思政案例导入,如医生待病人如亲人,以医院为家,不怕苦、不怕累,救死扶伤的实例,激发同学们学习的兴趣。通过榜样精神,激励学生学好专业技能。同时潜移默化引出想要成为一名好医生需要具备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作风等一系列相关知识,培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关爱患者、尊重患者的职业道德,为将来主动投身临床医疗工作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俗话说:“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7]。思政教育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中,能够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就业技能,不断拓宽大学生的发展前景,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合理设定自己的就业目标。

综上所述,高校思政教育融入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教育意义重大,未来还需要继续深入研究思政教育融入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教育的更多路径,提高思政教育元素在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教育中的渗透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和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

猜你喜欢
就业观大思政就业指导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疫情后,青年农民工就业观变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当代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研究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中医药院校学生就业观对就业质量的影响分析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大思政”式探索
“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创新性研究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