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美茹,王 飞,雍亚萍,刘 聪
(河套学院 农学系,内蒙古 巴彦淖尔015000)
食品分析是研究各食品组分的检测方法及有关理论,从而评定食品品质的一门技术性学科[1],是高等学校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食品分析实验”是“食品分析”课程的实践部分教学内容,是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培养、训练学生的操作能力及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2],其实用性强,离现实生活和社会需求很近,教学效果会直接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及毕业以后相关工作的胜任情况[3]。因此,在实验教学中,要结合企业岗位需求及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的动手、组织协调及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人才培养目的。
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与食品分析相关的检测方法及标准也在不断更新[4],然而教材的更新速度与当前食品工业检测发展的速度不相适应,新的内容难以在教材中呈现,学生接触不到最新的检测方法,检测技术就得不到进一步的提高。此外,教材内容更多是偏分析的基础知识,结合食品行业的实际案例较少,使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难度增加[5]。
“食品分析实验”重点在于掌握检测分析的方法,即样品的选用条件、预处理及分析方法,从这些方面全面提高学生检测分析的能力和水平。当前的教学模式大多为先理论后实验,在学习理论知识时,由于没有直接接触实际样品和仪器,理论知识显得枯燥又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这就难以打好做实验的理论基础,对最终学习结果的影响较大;另一方面在真正实验操作时,每个学生的实验积极性不同,动手操作情况就有差异,课堂效率也就不一样。理论课知识掌握模糊,实验课不提前预习,导致部分学生不知道实验的原理和步骤,甚至有的学生对实验操作一脸茫然,严重影响实验效果[6-7]。
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以学生为主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其次,引导学生查阅文献资料,使学生领悟到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占主体地位[9],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及综合能力。
2.1.1 分小组进行实验项目设计
如果一直是教师讲实验操作,学生跟着教师的讲解做,这样学生只是机械地重复实验,并没有领悟到实验原理及规定操作的原因。所以教师可以将教学大纲的必修实验项目列出,学生按实验项目数分组,每个组指定一个实验项目,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资料查询、设计实验方案,教师修改后,最终确定上课用的实验方案。
2.1.2 课前进行预实验
各小组负责的实验项目方案确定后,利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做预实验,要求必须在教师的陪同下完成。预实验操作之前,小组成员必须提前查阅资料,对实验用到的仪器使用方法、试剂配制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内容掌握。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可通过请教教师来解决,这样学生对问题的印象会更加深刻。预实验操作过程全程由学生完成,教师只负责监督、设问、安全提醒。预实验过程中若遇到实验现象不明、无实验结果等情况,必须小组讨论分析问题,找出原因,重新做预实验并总结出规避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同时将问题记录下来,在正式上课时给其他学生强调。
2.1.3 学生讲授
做过预实验的小组成员在正式上课时不用再做此项实验,而是负责实验课程的内容讲解,强调实验过程需要注意的问题,并指导其他学生做实验。发现问题可以向预实验小组成员请教,无法解决时再请教教师。这样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学生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学生的实验印象,同时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2.1.4 批阅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的批阅学生也可参与。在批阅学生的实验报告过程中进一步发现问题,思考并解决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10],也能清楚地找出自己的实验报告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思考题的解答是否正确等。
2.2.1 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实验课讲授时,建议多利用多媒体资源,如采用播放PPT、观看实验视频或动画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以此提高实验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9]。实验授课时,如果只是单一的文字叙述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或者说理解的不够深刻,毕竟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不一样,尤其是讲解实验仪器的使用时,文字表达肯定没有动画视频更直观,所以要在授课时多利用影像资料,如图片、视频、实验动画等。比起文字叙述,学生可能对图片或者动画更感兴趣,这样授课既加深了学生对实验的印象,也增加了实验授课过程的趣味性[11]。
2.2.2 过程统筹
食品分析实验测定项目大多耗时较长,在项目测定过程中,有的需要长时间加热、有的需要回流提取等,实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空白时间,如若直接按实验步骤进行等待,一方面学生会实验松懈;另一方面浪费时间,还会导致实验无法按时完成,所以应该充分利用空白时间,如等待时间设计穿插另外的知识点,提高课堂利用率;或者安排后续步骤中可操作并不影响实验结果的步骤继续实验,如蛋白质的测定,在蛋白质消化的同时,可安排学生蒸馏装置的安装和洗涤操作练习,这样既可节约时间,又使每位学生都动了起来,并且蒸馏操作为试样分解液测定打好基础,也增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2.3 课后反思
由于“食品分析实验”课堂讲授时间相对较少,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验操作过程中的表现及实验报告展示的共性问题安排课后交流与答疑,这样可加深学生的思考与印象,提高实验认知与掌握,同时可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学生做完一遍实验后再返回头进行思考,更有利于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和掌握,拓展了学生继续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学习效果会更好。
考核是对教师实验教学效果的检验,是对学生实验态度、实验技能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全面评定[12-13]。期末成绩包括实操考核及理论测试,其中实操考核部分一对一进行,包括动手操作和教师提问。考题由课程组教师集体出题,学生抽题决定考试内容[14],然后学生按题目要求完成操作。最后,教师针对实操考试过程的一些问题进行提问。若学生平时不认真做实验,则很难顺利地完成考试,使得实验成绩的最终评定更具公平性和合理性[10]。理论测试部分则采用闭卷形式对实验中所涉及知识点进行考核,以达到使学生全面掌握该课程的教学目的[15-16]。
随着当代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食品的安全健康程度越来越重视,这就对食品分析工作者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食品分析工作者就得根据新形势提高自己的能力。高校中“食品分析实验”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培养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