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善京, 张思森
(河南中医药大学人民医院急诊医学部 第五临床医学院 郑州人民医院,郑州 450003)
伴随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繁衍发展史,中医学在急重症治疗上形成了一套完备的理论体系。《内经》最早开创中医急症诊治的理论;《伤寒杂病论》对急症始以辨证论治;《肘后备急方》是我国最早的急症专著;《诸病源候论》《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温病条辨》等,在急症诊疗的理法方药等方面更加完善。但近代中国随着西学的日益东进,不可否认西医已成为医学的主要力量,此消彼长,祖国传统医学则日渐式微。正是面对这一境况,笔者提出一些复兴中医急诊,实现中医急症诊治现代化的发展思路和可行路径,以供参考。
国内中医的发展现状并非十分乐观,这虽然不能单纯从医院、床位及从业医务人员数量多寡来计量,但在一段时期,中医药在国人疾病诊疗中确实存在有使用度、认可度、美誉度下降的事实,而其中中医药在急症诊疗方面的劣势尤显突出。在普通民众的印象中“中医是慢郎中”,一般都认为,中医只能治疗慢性病,而对急性病几乎无能为力。因而几千年来中医在急症预防、诊断、治疗和调摄方面积累的宝贵经验长期被搁置不用,着实令人痛心惋惜。究其原因,与现代医学在急症诊疗技术方面的迅猛发展,也与中医学自身发展滞缓,创新理念的欠缺有关。
在信息技术融合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医若闭门造车、故步自封无异于自毁前程,中医急症的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研究制订继承、运用、弘扬具有中医特色的急症诊疗方法已是当务之急。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成果,综合应用中医特色技术,创新发展中医急救理论,制定完善的中医急症救治方案,是当下中医急症治疗的突破之举,也是中医急症治疗现代化的必然之路。
中医学历经数千年的发展,总结出“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的理论精髓,并以患者疗效作为临床的基本评价标准,这与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所强调的“以人为本”和“终点指标”的新认知相契合。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医学从发源之初就在本质上体现了循证医学的核心理念。
中医学并不排斥与其他医学形式的融合发展和现代化。但一定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的现代化,而不是对中医的“西医化”或“其他化”。中医相对于西医的特色及优势就在于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诊治思路。这体现在辨证诊断、处方用药、施针选穴、护理调摄等诸多方面,从而为临床疗效提供最基本的保证。
以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为前提,吸收借鉴现代科学技术,生命理论新进展,通过与新兴学科的交互融通,完善中医的理论和技法。可考虑将传统医学对阴阳、气血、脏腑、经络的认识与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技术相结合,从分子、基因水平进行研究,并对中医八纲论证、脏腑论证、经络论证等理论发扬创新。这是一个对传统中医进行“扬弃”,去伪存真的过程,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信息化的手段建立一套诊疗评价模型。中医证候量表学研究把中医证候学引入鉴量表的研究思路、原则与技巧,实现病症的量化诊断和评价[1]。当前已研制出一系列具有中医特色的证候量表,如慢性丙型肝炎中医证候量表[2]、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证候量表[3]、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量表[4]、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量表[5]等,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计量诊断,促进了证候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如王玉来等[6]参照《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中量表对200例中风患者进行系统调查与辨证,结果显示标准证候占了绝大多数,认为该量表所列的基本证候,对于提纲挈领辨治中风病十分有益,说明其具有很好的概括性和实用价值。秦首科等[7]通过对已构建的方剂、中药和病症数据库内部各种关联和映射关系进行联机分析,探讨方剂和其针对的症状之间的内在联系。由此,可利用“标准化”的证候诊断量表和具有中医特色的疗效评价体系,来推进中医理论体系和诊疗体系的现代化建设进程。
3.1 继承发掘中医传统的诊疗技术 几千年中医急症发展史积淀的丰富经验需要总结提炼、继承发扬,具体方法首先可以从医学古籍中挖掘继承。在古代浩如烟海的医书中散在记述着很多简、便、效、廉的急症诊治方法,一些疗效独特、价值极高的疗法亟须整理发掘。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中载急救方百余条800余方,如灸百会、爪掐人中、韭汁灌鼻、吹鼻置药、捏脊等急救法,简便易行,值得研究开发。其次是从民间单、验方中继承发扬。全国各地民间多有久负盛名、传承多代的秘方验方,但限于陈旧思想的束缚限制等原因,这些“绝技”往往因世代单传,秘而不宣,终至失传而遗没。因此抢救发掘整理民间单、验方,需要很多很细的具体工作要做。
3.2 现代中医急症发展成果可圈可点 近几十年来,中医急症学在临床应用、理论创新、方药开发等方面,取得了很多令世人瞩目的成果。在一些疾病的治疗中充分展示了中医治疗的特色优势,如中医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SARS”、急性白血病、急腹症、针刺麻醉,以及屠呦呦在中药青蒿中提取的“青蒿素”治疗疟疾,挽救了上百万人的生命,并由此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的战斗中,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原则指导下,中医药彰显出的显著疗效和不俗战绩,再次赢得西方医学家对中医药学的重新关注。目前中西医结合团队作为医学领域中一支重要力量,在我国中医急症现代化发展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需要对已经获得的成果加以总结提高。
3.3 诊断方面既要辨证也要辨病,既要“宏观”辨证也要“微观”辨证,促进辨证与辨病的有机结合 在诊断方面,中西医各具特色,各有偏重,中医注重辨证而西医注重辨病,中医注重“宏观”而西医注重“微观”,然而两者并不是相互对立的。中医学科的发展研究离不开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中医急症诊断工作现代化必须借鉴和利用西医先进的诊查手段,做到西为中用。除传统“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宏观”辨证外,通过体液化验、影像技术(超声、X线、核磁共振、血管造影、内镜)、穿刺探查、病理等现代医学检查手段,既可以摒弃医者作为“自然人”的生理性局限,也可以拓宽延展诊察范围,开展“微观”辨证[8]。在诊断疾病时将中医的辨证与西医的辨病,“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等有机结合,更有利于对疾病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估,为发挥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势提供可靠依据。
3.4 在治疗方面要加强中西医理论的结合及中药与西药的互补互用 首先要充分认识中西医学各有一套成熟的理论体系,在临症时应各取所长,相互结合。例如中医学在“天人合一”思想指导下的“整体观念”,对涉及临床上多系统病症的综合诊疗中可发挥明显优势。而近几十年现代医学才提出相关的“全科医学”理念[9]。“治未病”思想所体现出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诊疗思路,有助于提高急症救治成功率,减少病死率及致残率。而西医在治疗上更强调“精准治疗” “靶点治疗”。
其次,由以上分析可知,中西医两种理论体系有其对人体研究发展方向不同的原因,但具体体现形式主要在于最为常用的治疗手段——药物的不同上。因此要充分认识中西药各自特定的性效特点,西药有靶点精准、药性专猛、疗效快捷的特点。中药则可多节点、多方位、多系统、多层次来综合协调改善机体整体功能。基于靶点的研究,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单独寻找每个化合物的作用靶点(如受体,蛋白,DNA或RNA等),或结合计算机技术和数据库预测其生物活性[10]。系统生物学的发展为中药药理研究提供了强大工具,系统生物学的观点与中医理论整体观念相契合,其利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高通量组学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有助于中医药复杂系统的研究[11-12]。陆爱军等[13]对中药药效、植物科属、化学成分的活性、中药提取物现代药理等数据进行了维间关联规则的挖掘,找到并分析出其中有趣的强关联规则。该结果对于中药现代化,植物化学等相关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症时,中西药互补优势,相互配合,可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再次,要加强中药剂型和给药途径的创新研发。中药剂型创新的滞后是制约中医急诊学科发展的瓶颈。研制出起效迅速、安全有效、给药便利的中药剂型,特别是加强静脉途径给药剂型的研制,生产出堪比西药疗效及安全性的中药注射剂型,将会极大地加快中医急症诊治现代化的发展步伐。
最后,是开展“西药中用”研究[14]。“西药中用”是指将西药按照中医辨证论治的思维理念加以运用,以发挥西药的“中药”属性,用于急症治疗,提高临床疗效。是在现有中药剂型未能取得重大关键性突破的情况下,西药中用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是实现中西医有机结合的良好载体,是当前中医急症诊治现代化的“捷径”。如在对肺炎患者常规西医治疗仍高热不退时,采用“灌肠”的方法往往可以取得立竿见影的疗效,既是利用“通腑泄热”的中医理念应用导泻之西药,也是现代医学运用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这一辩证思维的典型范例。
此外,“西药中用”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即从中药属性的理论维度去分析、研究西药的药理效应,赋予西药“四气五味”的中药药性特点,西药便有了“中药”的思想内核。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应用西药可扩充急症治疗时药物的选择思路和范围,有效规避毒副作用,提高临床效能。西药“中药化”的研究是思路创新,更需要开创性的方法和实践。
临床疗效是中医学命脉的根本,提高临床疗效是中医现代化的宗旨和核心。实践证明中西医结合疗法是提高临床效果的有效途径。对于中医急诊人来讲,中西医结合急症学绝不是中医西化,也不是中西医简单的物理学叠加,而是在中医急症思维指导下发生化学反应的有机结合。中医急症思维有其特殊性的一面,更具有中医思维的普遍性。习近平总书记曾讲:“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医思维是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传统文化影响下产生的,以“天人相应”“阴阳五行”“生克制化”“治未病”等中医基础理论为依据的医学思维模式,所以中医学除了其医学属性外,还具有丰富的独特的哲学人文学属性[15]。因此要培养中医急症思维,必须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研读中医经典著作,“博采众方”,加以吸收继承,并经过长期的急症治疗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敢于创新,真正为中医急症治疗现代化承担起一份历史责任。
中医急症现代化是当务之急,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医工作者利用中医急症思维在抗击新冠肺炎过程中开展中西医结合疗法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国家健康卫生政策为包括中医急症在内的传统医学现代化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