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沫 杨 帆 宁 逵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城乡关系的调适和发展,是我国社会结构变迁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政策调整的导向。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工农城乡关系新格局,是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重要任务。
世界各国在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方面,采取的措施都各有侧重。美国重视打造市场发展环境,欧洲国家注重城乡均衡的可持续发展,日本关心产业、人才等内在因素的发展。这些国家在处理城乡关系时都具有一定的共性和规律。
产业带动城乡要素流动。美国、欧洲、日本等都是通过产业发展延伸到乡村,带动城乡要素的交流,促进乡村的振兴发展。美国通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产业集聚能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同时,美国鼓励新型产业到乡村落户,积极拓展新型产业的发展空间,带动乡镇的经济发展。欧洲国家主要通过发展乡镇工业,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提升农业的工业化水平,带动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日本同样是工厂延伸到乡村,通过积极发展工业,吸引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促进乡村发展。
法律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由于全球工业化发展,世界各国城乡发展初期都会出现不均衡的状况。这些国家都非常重视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保护本国农业的发展,坚持保障农业生产利益和农民基本权益。尤其是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建立粮食生产利益补偿机制。通过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农业生产要素的有效供给,构建高效资源循环系统。
积极发展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必须发展农业现代化。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物质基础。这些国家都是按照国情,选择不同的路径,发展农业现代化,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美国通过建设高质量的农村基础设施为现代农业提供发展空间。欧洲国家通过大力推动农业工业化拉动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日本通过科技提升农机设备生产效率发展现代农业。
缩小城乡差距是关键。美国能够把新型产业空间延伸到大城市的周边城镇以及农村,主要原因就是城乡的公共基础设施与社会化服务差别较小。欧洲国家从政策上鼓励到农村建厂,缩小城乡差异。同样,日本的工业化发展也是从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入手。城乡差距较小,才能使工业顺利地从城市延伸到农村。
“十四五”期间,黑龙江省担负着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双重任务,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都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一是黑龙江省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发展能力不强。二是中小城市产业基础薄弱,对乡村带动能力较弱。三是地区间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平衡,乡村水平较低。四是技术性人才短缺与低技能劳动力剩余并存,结构性矛盾突出。
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和经验总结,提出推进我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几点建议。
精心打造城乡要素互动交流的新格局。从现实情况看,城镇与乡村没有明确的边界,城镇人口与乡村人口也没有严格的界限,城镇要素与农村要素之间的流动也没有固定屏障,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之间不存在对立关系。建立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的城乡发展新格局,要从城乡融合的视角来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完善城乡产业合作的相关保护政策,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生态可持续政策,强化城乡共享的人才激励政策,建立健全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法律法规,畅通城乡要素互动交流渠道。
不断完善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机制。城乡融合发展的核心就是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乡村振兴。一是构建城乡互联互通的农村基础设施体系。加快补齐农村“水电路信房”等基础设施短板,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持续推进农村地区移动和固定宽带网络建设。二是加快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建设。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三是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提升标准化学校建设水平,着力补齐农村教育短板。
认真把握城乡产业互动发展的新机遇。我国实行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战略,给城乡产业互动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要完善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就业增收和激活农村发展动力为目标,以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动能,以产业融合发展为依托,城乡互通互联,打造多业态的经济发展模式。充分利用黑龙江省农业农村的文化资源与生态资源,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形成优势产业集群,增强企业集群效应。
积极拓展城乡居民就业的新空间。随着城乡产业的融合发展,使工厂和企业向乡村延伸,城乡居民就业不平等现象逐步消除,城乡劳动力统一的就业市场初步形成,劳动力进一步细分,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更加专业化。要根据劳动力自身条件,有效融合农业、生态、旅游等资源带动农村劳动力差异性就业。通过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与农村经济结构,发展“一村一品”的特色农业,增强劳动力在农业农村的内向型就业。积极拓展外向型就业,差异性地向县城、城镇、大中小城市分层次的转移,达到农民就业的多元化发展。
努力激发城市农民工参加培训的新动力。
各级政府要认真研究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对城市农民工需求的变化,鼓励和支持农民工向技术性岗位转移,充分发挥职业技术学院的作用,按照企业所需求的技术岗位开展分类与分层的多样化职业技能培训。对与企业签约的技术岗位农民工免学费,由政府支付给职业学院培训补贴。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与工资待遇的联动性,通过培训学习,将专业技术等级与工资待遇挂钩,体现职业技术培训与增加工资收入的正向关系,激发农民工积极参加培训的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