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文容,宋碧英,刘 华,许 欢,李 佳,胡 盼
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眼科,重庆 400042
视网膜母细胞瘤(RB)是一种儿童最常见的眼部恶性肿瘤[1-3],好发于婴幼儿时期,发病率为1∶21 000~1∶14 000[4],据统计患儿多在3岁前发病,严重危害患儿的视力和生命[5-8]。为了挽救患儿生命,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是眼球摘除术[9-10],该手术是一种破坏性、毁容性手术,给家长和患儿带来巨大的身心痛苦和精神创伤。因此,本院对23例全身麻醉后施行眼球摘除术的RB患儿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及优质的手术配合,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3月至2019年12月施行眼球摘除术的RB患儿23例,其中男10例,女13例;年龄1~3岁,中位年龄2.7岁;均为单眼发病。临床表现:早期患儿视力减退,不能目视,经瞳孔见黄白色反光,俗称“黑蒙猫眼”;晚期患儿球结膜充血、疼痛、流泪、畏光、眼球突出。入院均给予眼底检查、眼球B超、眼眶CT或MRI检查,确诊为RB,肿瘤已占眼底面积1/4以上的,均行眼球摘除术。
1.2方法 所有患儿经过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的同意并签字后行眼球摘除术。入室常规行心电监护,面罩吸氧,氧流量5 L/min,静脉诱导麻醉(丙泊酚2 mg/kg,舒芬太尼0.5 μg/kg,苯磺酸顺式阿曲库铵0.2 mg/kg),待肌肉松弛效果良好后经口气管插管,术中3%七氟烷持续吸入维持麻醉(氧流量2 L/min)。消毒铺巾后施行眼球摘除术:用开睑器撑开上、下眼睑,360°分离球结膜,离断眼外肌,距球后约10 mm剪断视神经,剜除眼球,彻底止血,缝合眼外肌和球结膜后绷带加压包扎术眼。
1.3术前护理
1.3.1心理护理 (1)患儿的年龄较小,离开父母会对手术室的环境感到陌生、恐惧,需根据患儿的年龄和病情进行多方面心理护理。多与患儿进行情感交流,并全面了解患儿性格及心理特征,采用搂抱、抚摸、观看动画片、声东击西的方式,找到患儿的兴趣爱好,鼓励患儿尽快适应陌生环境,增加患儿的配合度和依从性。(2)多与患儿家长有效沟通,讲解RB的相关知识及目前的医疗技术水平。可使家长了解手术全过程,对全身麻醉手术可能出现的躁动反应作好解释。观察患儿家长的心理状态,必要时进行“一对一”心理支持。①帮助患儿家长宣泄不良情绪,针对其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疏导,减轻精神压力。②保持平衡的心态,帮助其树立信心,以减轻不良情绪。③指导家长进行放松冥想训练,达到身心放松释放压力,以解除紧张、心理不适。
1.3.2环境设置 设置室内温度为24~26 ℃,湿度为50%~60%。由于小儿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成熟,体表面积大且散热快、皮下脂肪少等[11],全身麻醉后受麻醉药物作用,机体产热与散热容易受到外界温度影响。加强手术室温度管理,合理调整,待患儿入室前15 min及术毕掀开铺巾前15 min时,调节手术室温度至28~30 ℃,以尽可能避免冷环境刺激,减少热量散失[12],防止术中出血、切口感染、苏醒延迟,降低对循环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13]。
1.3.3术前准备 (1)告知患儿家长术前禁食的目的及重要性,防止胃内容物返流,引起呼吸道梗阻和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根据小儿生理特点按不同年龄进行标准[14],1~2岁术前禁食6 h,禁饮3 h;2岁以上术前禁食8 h,禁饮4 h。(2)准备相应麻醉药品及气管插管物品,根据患儿年龄及体质量计算麻醉药品剂量及气管插管型号。(3)检查麻醉机、心电监护仪及吸引装置连接并测试完好,随时处于备用状态。(4)做好患儿安全核查,入室前与麻醉医师、手术医师共同参与,根据病历资料对患儿进行腕带信息、眼部识别、手术方式认真核查并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离室前再次核对,认真执行并填写Time Out时间和三方签字。
1.4术中护理
1.4.1眼心反射预防和处理 术中严密观察监护仪心率和心音的节律及频率变化。当出现心电监护仪报警声,提示心电图心动过缓,P-R间期延长,心音频率减慢,立即告知手术医生暂停操作,否则容易出现眼心反射。当心率减慢超过基础心率值10%~20%是典型的眼心反射表现,并且有持续下降的趋势或心率减慢超过基础心率值30%以上,给予阿托品静脉推注,同时观察心率是否回升[15]。告知手术医生操作要轻柔、避免过度牵拉肌肉和压迫眼球,大多数患儿心率都可回升,待心率恢复后再继续手术。
1.4.2确保管路连接是否通畅 保持静脉通畅,通畅的静脉通道是麻醉及手术给药的生命线,检查内容包括三通管连接、输液速度、术中加药情况;麻醉机的回路通道、螺纹管和气管导管连接口有无松脱现象,麻醉机有无漏气现象,确保电源是否连接到位。根据手术进展,随时添加手术所需的耗材。
1.5术后护理
1.5.1麻醉苏醒期观察 手术结束后,麻醉作用逐渐消失,患儿的意识逐渐变为清醒,需尽快拔管。气管拔除后,采取侧卧位,立即吸氧,严密观察患儿的面色和呼吸。
1.5.2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1)要用带有床栏和约束带的复苏床,对患儿应妥善固定,合理约束,注意保暖。(2)手术完毕尽早拔除输液器,以免患儿发生躁动。(3)由于麻醉药效的消失,患儿的疼痛感越来越强,以及对术眼遮盖引起的黑暗产生恐惧感,出现烦躁、哭闹、肢体挣扎或有攻击行为,应守护在患儿身边进行心理干预和适当约束,安抚患儿的情绪,给予更多的心理支持[16]。
1.5.3严格控制出室指征 (1)当患儿神志清醒,呼吸平稳,使氧饱和度在95%以上,尽早与家属见面,实现患儿的愿望。(2)在转运过程中要保持复苏床固定,保护好患儿,注意安全,出手术间由麻醉医生和巡回护士共同护送。(3)给家属交代注意事项,观察患儿的呼吸和面色,告知禁食时间和体位的摆放以及呕吐物正确处理方法。
23例全身麻醉下施行眼球摘除术的RB患儿均治愈出院,未发生术后感染及手术并发症。随访1~4年,其中1例患儿RB复发后发生颅内转移,经治疗无效死亡,其余患儿无复发,目前生活质量均可。
对于病情处于晚期的RB患儿,主要的治疗方法为施行眼球摘除,防止发生颅内及远处转移,但许多家长都难以承受,容易产生心理应激反应而出现情绪极度悲伤与焦虑。因此,做好心理护理,帮助家长做好自我心理调整,给予更多的心理支持。除此之外,术前讲解麻醉风险及手术安全性,增加家长对疾病治疗的信心。部分患儿家长可能仍然处于消极状态,存在对疾病不合理的认知,以及过度焦虑、紧张,需纠正其对疾病的重新认识,指导放松冥想训练,帮助其减轻由于缺乏信息而导致的心理恐惧。
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尚未恢复[17],全身麻醉患儿生理代偿能力有限,术后麻醉药、肌松药残留,意识恢复不完全,术眼遮盖,患儿在一定时间内处于短暂视力缺失,呈部分或完全黑暗,诱发患儿黑暗恐惧症的发生[18],患儿易烦躁、恐惧、哭闹,使眼部周围体温升高,可能导致细菌生长。观察敷料有无渗血、污染或松脱现象。如敷料渗湿或污染要及时更换,以免增加感染的机会。因患儿自制力差,应避免其用手抓敷料,防止伤口开裂或出血,必要时给予双手制动。
对于部分麻醉后出现强烈反抗的患儿,需要及时安抚,给予适当约束和精神支持,避免意外伤的发生。麻醉的并发症很多,呼吸系统并发症仍然是小儿全身麻醉致死的主要原因,因小儿气道生理解剖功能尚未发育成熟,与成年人相比,麻醉风险较大。因此,需了解并熟悉小儿气道的生理特征,做好气管插管和气管拔管的准备,制订相应的管理措施,确保手术安全,降低麻醉风险。
通过对23例RB患儿施行眼球摘除术,做好有效的心理干预和精心的手术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因此,护理人员除了要有较强的应急能力,还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可保证手术顺利完成,充分提高手术室的护理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