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胜利 山东方正公路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为了保障公路项目的顺利开展,应做好各项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施工单位在公路施工前严格检验原材料的质量,如水泥、砂石、白灰、黏土等,为后续工程施工奠定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应完成人员准备、机械准备工作,避免公路施工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
回填土掺灰技术是公路工程施工中的一种常用技术手段。在公路路基建设过程中,需要先进行路面的清理工作,避免垃圾、杂草对公路基底造成影响。为了防止杂草再次生长,施工人员应在沙砾回填前铺设一层掺灰土。掺灰土的石灰运送到施工现场后,应检查石灰的钙镁含量,检测石灰标准是否满足公路工程的后续施工。在掺灰砂土铺设过程中,施工企业应严格控制铺设厚度、宽度,铺设完成之后,应提升路基的压实度,完善路基填筑强度、填筑效果,提升公路建设施工质量。
公路路基压实技术是公路建设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施工企业在开展公路路基路面压实过程中,应先彻底清理路标,再对特殊路基进行开挖处理,完成上述操作后,再进行路基的压实工作。增强公路路基路面的压实效果,可为后续工程施工奠定良好的基础,保障公路工程的压实强度、后期使用效果。在路基压实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需要严格遵循相关技术规范进行作业,以保障路基压实效果。在路基压实过程中,采用分层压实法进行施工时,应在保障该压实效果基础上,进行后续压实施工。
路面施工技术的应用会影响公路施工水平,施工企业应加强对路面施工的重视力度,不断优化与完善路面施工内容与方案,保障公路路面自身的平整度,提升车辆的通行舒适性、安全性。在路面施工设计过程中,应遵循施工原则、路面结构设计原则,按照施工工序进行规范化操作。完成路面工程施工后,工作人员应做好工程检测、验收工作,并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工作,以达到预期的公路施工效果,保障公路施工质量与安全。在施工材料选用过程中,为了保障公路路面的施工强度,应科学把控混凝土配合比环节,综合考虑混凝土搅拌时间、加热温度等因素。在进行混凝土摊铺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情况,严格控制摊铺机数量、种类,确保摊铺速度的稳定性,保障路基工程的最终压实质量。
2.1.1 强化技术交底
在公路工程路面施工前,施工方完成与施工设计部门的技术交底工作后,应在企业内部开展技术交底工作,由施工企业的工程人员对技术人员进行传达。在公路工程施工工序开展前,施工技术部门应预先准备技术交流工作,针对技术人员开展施工要点的培训工作,针对施工中的相关质量标准进行详细说明。在工序衔接过程中,施工技术人员需要与后续施工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接工作,保障各施工环节均遵循相关施工规范进行作业。
2.1.2 执行持证上岗政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公路施工行业的不断发展,施工新技术、新型施工材料被广泛应用到工程施工中,提高对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均持证上岗,以确保公路工程的施工效果。
2.1.3 原材料验收制度
原材料的质量会影响公路工程的使用寿命,材料部门应严格检验原材料质量,确保施工原材料的质量均满足公路工程的施工需求。工作人员应完善材料的出入库管理制度,拒收不合格、不达标的施工材料。
进行公路路面施工过程中,由于我国不同区域的地质条件、气候条件存在较大的差异,工作人员应结合公路工程施工特点,合理选择施工材料,避免材料质量问题导致公路施工产生安全问题。在进行施工材料管理过程中,应保障材料质量,并严格检查施工现场的材料问题,确保其可满足工程的施工需求,保障施工材料均符合相关标准。在运输材料过程中,应检查材料的磨损情况,并结合实际磨损的程度进行应用。在进行路基的填实过程中,工作人员应明确材料的颗粒径大小,确保粒径达到合格标准,以保证混凝土路面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
基层平整度会影响公路的路面质量,应在保障基层平整度基础上,提升路面自身密实度、压实性。施工人员应强化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并严格遵循相关规范进行施工作业。若未有效控制基层的平整度,会影响公路项目的碾压、接缝情况。施工单位应不断加强对基层平整度的控制力度,以获得良好的公路路面施工管理效果。
由于公路路面采用沥青混合料进行路面施工,沥青材料自身性能易受温度情况的影响,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混合料施工温度的控制工作。沥青混合料的温度过高会导致沥青受热溶解,产生路面变形、磨损等问题;沥青混凝土温度过低时,难以进行后续的压实工作,影响公路工程的后期使用性能。公路施工企业在工程施工开展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施工温度,以保障公路工程的建设质量。
进行公路路面施工时,若未做好防水养护工作,会使公路路面受雨水的侵蚀,引发路面施工问题。施工人员在完成沥青路面的铺设工作后,应使用热沥青对公路两侧反复涂刷,涂刷3遍后,可获得较好的排水效果,避免因防水问题导致公路发生质量问题。为了保障公路在建设完成后具有较好的排水性能,应结合公路施工质量,进行盲沟等排水设施的建设工作,以保障公路工程的后续施工质量。
公路建设部门在进行路面施工过程中,应强化施工过程的监督与管理工作。在招聘施工技术及管理人员过程中,要求工作人员均具备较好的素质水平,并明确各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标准,以确保各施工环节可有序开展。施工人员应强化对施工质量的监管、评测力度,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质量问题,推动公路路面施工的顺利开展。施工单位应构建专门的质量监督与管理人员体系,提升公路路面施工的质量监督与管理水平,使各施工环节严格遵循相关施工规范进行作业,以达到预期的工程施工效果。
公路工程建设竣工完成后,应进行该工程施工质量的检测与评定工作,及时处理施工中存在的质量缺陷与隐患,使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达到预期标准,避免发生工程返工,导致施工成本增加等问题。
施工单位应严格落实公路路面施工环节的验收工作,对施工材料、沥青面层等重点施工环节进行严格的试验监测,对路面施工全过程进行动态化监测与控制,在发生施工问题的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有效消除公路路面施工、后期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充分发挥公路工程自身作用。
进行路面施工质量控制过程中,应强化公路外观的防护工作,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提升公路运行的安全性。在公路自身使用过程中,若未做好外观控制工作,易导致孔洞或不平整等施工病害出现,造成行车安全隐患。
进行公路建设的过程中,为了确保公路的施工质量,应严格控制公路的外观质量,及时处理公路路面施工中,存在的坑洞等问题,提升公路的使用性能,以充分保障公路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
(1)根据工程合同落实工期管理措施,科学制定工程进度计划,组织各道施工工序的有序衔接,配备齐全的人机料资源,确保施工有序推进;在施工之前对施工人员进行思想教育,使施工人员做好工期紧、任务重的思想准备,促使施工人员从主观意愿上加快施工进度。
(2)根据施工进度计划组织机械设备进场日期,对机械设备落实定机定人制度,明确机械操作人员在管理、使用、养护和维修机械设备中的责任,减少因机械设备故障带来的工期延误风险。
(3)在施工期间,要求特殊工种和大型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提高作业人员的工作效率,保证工程如期保质完工。
(4)制定通水、通电、通信、通路和场地整平的施工安排,在施工之前保证各项临时设施建设完毕,编制施工进度网格图,组织施工有序推进;加强施工物资供应管理,根据施工进度保证材料物资供应到位,协调好材料运输和储存管理,避免因材料供应不到位而出现延误工期的情况。
(5)加强施工进度跟踪管控,对实际施工进度与施工进度计划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工期延误的原因,通过协调其他施工工序以加快施工进度,并且保证各道工序一次交验合格。
(1)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对工程安全施工情况进行全面管理;明确项目负责人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总工程师为安全生产的主要负责人,由总工程师领导安全小组开展安全管理工作。
(2)本工程执行三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分别由项目经理、专职工程师和安全管理人员以及各个施工班组负责;在各个施工作业点,要设置安全监督员,对施工生产情况进行安全监督。
(3)针对各道施工工序、特殊作业工种、机械施工等方面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确保安全管理制度覆盖到施工的各个层面,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提高施工作业的安全性。
公路工程具有点多、线长等特点,其中涵盖的施工内容相对较多,无论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对工程质量、进度和安全造成影响。为避免这一问题的发生,除了要采取合理可行的施工技术控制措施外,还要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为工程顺利完成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