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喜英
课堂是教学的主战场,下面就课堂教学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课堂要有民主的探究
民主的家庭氛围是父母与子女和谐相处的必要条件,民主的师生关系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的充分前提。
记得讲读七年级下册《邓稼先》一文时,导入后我问道:“谁来说说你了解的邓稼先?”活跃分子杨栋的手随大家一起高高举起了,“好,你说”。“邓稼先和杨振宁是好朋友,他们是中学、大学同学,杨振宁是……”听着听着,大家都已经感觉到他跑偏了,孩子们开始躁动了。此时,我便说道:“邓稼先的事迹稍后了解,同学们跟随杨栋同学先了解这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吧。”他顿了顿,羞涩过后便滔滔不绝地对杨振宁教授进行了全方位的介绍,孩子们屏住呼吸,听得如痴如醉。介绍完后,杨栋没有太难堪甚至有些得意地坐下了。孩子们也不再拘谨,都跃跃欲试,小手又高高举起了。杨栋对杨振宁的介绍虽与课堂教学无关,耽误了一点教学时间,孩子们不但对这位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有了初步的了解,而且,这种让孩子接着说、大胆说的民主方式、给不同声音孩子表达机会的方式无形中增强了学生们大胆发言的信心。
二、課堂要有热烈的讨论
讨论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体现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理念。
课堂上,初中学生不像小学孩子那么活跃,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多说,对那些学习困难、平时很少发言的同学,教师要以鼓励的眼神对他们予以赞赏,相信他们,鼓励这些孩子去打开心扉,表达自己的观点,使他们融入学习氛围中,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学生个体不同的表述,孩子们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疑问,这些都需要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进行交流。
三、课堂要有充分的练读
读的形式很多,朗读、默读、诵读等都是阅读的重要方法。它们在帮助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沁园春·雪》时,课堂上我没有对这首词进行逐字讲解、逐句分析,而是将读贯穿于堂课,范读、齐读、个别读,反复练习,整堂课下来,学生不但能背诵了,而且还能较好地理解这首词。有的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北方雪景图,有的同学畅谈了自己的理想,说出了自己的抱负。我认为这里的朗读使学生获得了最初的感性认识,为他们进入文章深层的理解和鉴赏奠定了基础。
四、课堂要有客观的评价
现代教学体系中,评价的地位越来越高,评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评价的方式越来越活,表扬与批评应该相得益彰。
有些教师在课堂评价中只注意了对学生的表扬,对学生在课堂中的各种表现过于宽容。学生回答问题时,一般是意思对了便会给予表扬,因为教师害怕指出学生的错误会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对于他们答案中隐形错误(如价值取向方面的错误等)指正得较少,其实这是一种因噎废食的做法。我们对于学生在课堂中的各种表现应给予客观的评价,既要肯定其优点,也要指出其错误。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应该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体,应该使学生达到既掌握知识又陶冶情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