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正艳
CHF 是心内科高发疾病,该病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在65~74 岁人群中发病率为2.6%,在75 岁及以上人群中发病率为4.1%[1]。由于老年CHF 患者多合并其他慢性病,且心功能差,多数患者出院后会再次住院。老年CHF 患者典型表现是运动耐量下降,其也是造成患者体力活动受限,生活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体力活动减少会对非心源性循环功能造成不良影响,加重心力衰竭,增加再住院及死亡风险。运动康复干预作为心脏康复重要内容,有改善人体心、肺脏器功能作用。本研究将运动康复干预用于老年CHF 患者中,并对干预前后运动耐量、心功能、自我效能等指标进行观察,旨在探讨其在老年CHF 中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12 月在本院就诊的500 例老年CHF 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0 例。观察组男138 例,女112 例;年龄61~79 岁,平均年龄(69.86±7.97)岁;病程2~9 年,平均病程(5.47±1.29)年;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121 例,Ⅲ级129 例。对照组男130 例,女120 例;年龄62~81 岁,平均年龄(70.05±8.14)岁;病程2~11 年,平均病程(5.66±1.79)年;NYHA 心功能分级:Ⅱ级126 例,Ⅲ级124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获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运动康复中国专家共识》[2]中CHF 诊断标准;②年龄>60 岁;③NYHA 心功能分级:Ⅱ~Ⅲ级;④四肢功能正常;⑤近期无血管紧张素抑制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使用史;⑥患者自愿参与研究,其家属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急性发作期CHF;②存在严重主动脉狭窄;③存在机体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肝、肾、肺);④血钾、血肌酐异常;⑤伴心包填塞、致命性心律失常者;⑥存在内分泌系统、造血系统疾病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根据《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指南》予以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利尿剂、β 受体阻滞剂等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限制钠盐摄入量,并针对病因治疗。同时给予疾病知识宣教、心理指导、预防并发症等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运动康复干预,包括4 方面内容:①第1~2 周:与患者一对一交流,了解患者运动锻炼情况。积极沟通,强化患者运动锻炼意识,告知运动锻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针对患者制定个体化运动锻炼目标及计划。②第3~8 周:进行步行锻炼,首次锻炼每步行3~5 m 休息1 min,重复进行,完成6 min 步行锻炼。之后根据患者运动耐量及自身感受提高运动量,延长运动时间,运动方式可选择室外散步、腿部屈伸、四肢运动、体操等,运动时间30~40 min/次,运动频率3~4 次/d。运动锻炼过程中注意休息,若出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锻炼。③第9~10 周:将患者分为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患者之间相互交流,分享各自运动锻炼经验及体会。④随访:定期进行电话随访,通知患者定期复诊,督促其坚持运动锻炼。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 运动自我效能 参照SEE[3]评估,量表含9 个条目,每个条目分值0~10 分,得分越高表示运动自我效能越好。
1.3.2 运动耐量 根据6MWT 评估干预前后运动耐量,让患者在空旷、笔直、无障碍走廊(标记30 m 直线)上行走,患者尽可能快速的在标记范围内行走,测定6 min 步行距离。
1.3.3 心功能指标 采用飞利浦IE33 型心脏彩超对干预前后LVEDD、LVEF、LVESD 进行测定。
1.3.4 生活质量 参照MLHFQ[4]评估干预前后生活质量,量表包括情绪、身体、其他领域3 个维度,共21 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6 级评分,分值范围0~5 分,总分105 分,得分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低。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干预前后运动自我效能及运动耐量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SEE 评分、6MWT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EE 评分高于干预前,6MWT 长于干预前,且观察组SEE 评分高于对照组,6MWT 长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运动自我效能及运动耐量比较()
表1 两组干预前后运动自我效能及运动耐量比较()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bP<0.05
2.2 两组干预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干预前,两组LVESD、LVEDD、LVEF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LVEF 均较干预前提高,LVESD、LVEDD 均较干预前减小,且观察组患者LVESD、LVEDD 均小于对照组,LVEF 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表2 两组干预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bP<0.05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前,观察组患者MLHFQ 评分(71.29±5.69)分与对照组的(71.11±5.53) 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59,P=0.720>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MLHFQ 评分(46.18±4.18)分低于对照组的(56.76±4.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786,P=0.000<0.05)。
CHF 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逐渐加重,老年CHF 发病率有所提高。相较普通CHF 患者,老年CHF 患者因心肌收缩能力降低,难以维持有效心排血量,加上自身心脏泵血功能降低,故病情更凶险[5]。传统观念认为,针对CHF 应坚持药物治疗,并绝对卧床休息。事实上,限制运动锻炼会造成患者运动能力下降,增加便秘、血栓并发症风险,且对患者心功能恢复并无积极影响。因此,对于CHF 患者而言,除积极治疗原发病外,给予运动康复干预亦十分必要。
运动康复干预通过对头颈部、关节、四肢等部位进行恢复性运动,可使肌纤维收缩力得到提高,增强其对血氧摄取能力,同时能提高植物神经稳定性,防止其紊乱。张双等[6]研究指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参与了CHF 心肌细胞重塑及代谢性间质增生,并促进疾病发展。运动康复干预则可抑制交感神经系统,防止因低醛固酮系统激活所致的心室壁重塑,从而改善CHF 患者心室舒张功能。规律进行运动锻炼可防止心力衰竭发生时神经激素过度激活引起的恶性循环,通过改善内皮舒张功能而增强骨骼肌有氧代谢能力,使周围血管阻力降低,提高运动耐量[7]。运动自我效能是反映患者运动锻炼参与度、努力度的指标,运动自我效能越高,对锻炼期间及之后产生的正性及积极作用越强。6MWT 是反映患者运动耐量的指标,并可作为心肺运动试验补充指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SEE 评分高于对照组,6MWT 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运动康复干预可提高老年CHF 患者运动自我效能及运动耐量。分析原因是运动康复干预通过帮助患者树立正确运动锻炼观念,督促其积极进行运动锻炼,并在之后以小组交流形式分享经验,积极随访,采用系统、科学的运动康复干预,使患者运动自我效能提高,提高运动耐量。LVESD、LVEDD、LVEF 是评估CHF 患者心功能的指标[8]。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患者LVEF 均较干预前提高,LVESD、LVEDD 均较干预前减小,且观察组患者LVESD、LVEDD 均小于对照组,LVEF 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运动康复干预能显著改善老年CHF 患者心功能。本研究结果证实,观察组患者MLHFQ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针对老年CHF 患者,采用运动康复干预可提高运动自我效能及运动耐量,改善其心功能,患者生活质量可得到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