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超声联合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2021-12-07 11:20郭悦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31期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腹部

郭悦

下肢深静脉血栓属于风险性较高的病症,是在多种因素影响下产生的外周血管病变,手术患者、长期卧床者都是主要患病群体。如果血栓脱落将诱发肺栓塞,提高患者死亡率,所以在确诊后要积极治疗,及早将血栓清除掉,缩短病程[1]。临床诊断中超声是主要影像学检查手段,在众多疾病诊断中被广泛应用,特别是彩色多普勒超声,不仅能够清晰展现下肢血管结构,还能掌握动脉血流情况,进而为早期诊断下肢血管病变提供更多参考数据[2]。本院为了找到最佳的诊断方法,将高频超声和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联合应用,效果良好,研究详情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2020 年1 月~2021 年3 月在本院就诊的63 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年龄最大77 岁、最小61 岁、平均年龄(65.28±3.42)岁,男女比例为33∶30,致病原因:15 例恶性肿瘤压迫、18 例外伤、24 例长期卧床、6 例产后。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符合疾病诊断标准,临床资料完整,无中途退出,患者及其家属了解研究内容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满足下肢静脉血栓的诊断标准;经过血管造影检查最终确诊;无肺栓塞、下肢坏死等并发症;无超声检查禁忌证者;研究经过患者和家属同意。

1.2.2 排除标准 严重血液系统疾病;严重精神疾病;肝肾功能严重障碍者;金属物质移植病史者;起搏器安置术史者。

1.3 方法

1.3.1 高频超声联合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高频探头频率为5~10 MHz,腹部探头频率为3.5 MHz。检查中患者呈仰卧体位,暴露出双下肢,自然伸直,探头轻轻放在下肢上,不要加压,对下肢血管进行检查,顺着动脉体表投影向远端探查,直到足背动脉。仔细探查伴行动脉、浅表动脉、下深静脉、髂外静脉、髂总静脉情况,并观察血流速度、血流管径、血流走形等;使用腹部超声探头重点探查肿胀、疼痛的部位,并结合实际情况采取远端肢体挤压实验、加压实验。

1.3.2 血管造影检查 患者检查中保持平卧体位,固定小腿、足先进,参数设置:扫描视野为400,机架旋转为0.5 s/r,螺距为1.375,探测器的准直为32 mm×0.5 mm。对肚脐到足背区域进行常规平扫后,注射50 ml非离子型碘对比剂,速率为3.0~3.5 ml/s,同时给予40 ml生理盐水,进行增强扫描;将扫描数据传至工作站,利用血管分析软件(AVA)、最大密度投影(MIP)、溶剂重建(VR)进行病变分析。

1.4 观察指标

1.4.1 计算高频超声联合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准确率和漏诊率,并与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做对比。

1.4.2 分析超声检查中血栓部位、血栓特征以及超声表现。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高频超声联合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血管造影诊断的准确率和漏诊率对比 高频超声联合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准确率、漏诊率分别为96.83%、3.17%,与血管造影诊断的100.00%、0 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高频超声联合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血管造影诊断的准确率和漏诊率[n(%),n=63]

2.2 高频超声联合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中血栓部位情况、血栓特征以及超声表现分析 所有患者经过超声联合诊断为下肢静脉血栓者61 例,超声表现:部分完全再通,血流充盈程度不一,管壁增厚不一,可见高回声、中等回声,血管径显著变小,管腔结构清晰度较差。①血栓特征:15 例(24.59%)亚急性血栓:存在点状血流分布或束状血流分布,探头加压之后血栓不变形,存在中等回声静脉管径增宽不明显;32 例(52.46%)慢性血栓:无“毛刺状”或“鼠尾状”血流信号,血管腔内可见稍高或中低的不均匀回声,血管径明显缩小,近心端血管最高血流速度普遍较低;14 例(22.95%)急性血栓:血流信号不明显,探头加压之后,血栓不变形,存在低弱回声,静脉增宽显著。②血栓部位:14 例(22.95%)伴小腿段肌肉间静脉血栓、19 例(31.15%)单纯小腿段肌肉间静脉血、15 例(24.59%)单纯浅表静脉血栓栓、13 例(21.31%)单纯深静脉血栓。③血管堵塞情况:32 例(52.46%)完全栓塞、29 例(47.54%)不完全栓塞。

3 讨论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临床上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主要由于患者长期卧床,肢体制动或偏瘫,血流减慢,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从而形成血栓。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肢体局部疼痛、肿胀、压痛,静脉血栓部位常有压痛,站立行走时加重。轻者局部有轻度肿胀和沉重感,站立时症状加重。下肢深静脉血栓首发患者,通常会出现下肢活动及行走受限、疼痛、肿胀等症状,有着较高的血栓脱落风险,一旦脱离将诱发肺栓塞,增加患者死亡率[3]。为了及时发现患病,及时合理的治疗,患者就需要进行准确的诊断。以往是通过症状观察、体征检查来诊断,但存在较高的盲目性和片面性,误诊、漏诊情况比较严重[4]。目前临床诊断中,将血管造影作为金标准,不过费用高、有创伤,所以推广受到限制,迫切需要找到可替代的诊断方式。与其相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属于无创性检查,而且费用低、重复性强、操作简单,且下肢动脉处于浅表位置,有着明确的走形,所以便于检查[5];多普勒超声检查则具有检查方便、无创、快捷等优点,同时,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不会受到扫描角度影响,对于末梢低速血流也能清晰显示。此外,高频超声的检查费用不高,对身体无创伤,具有可重复检测的优势[6]。

彩色多普勒腹部超声,结合了特殊造影技术和探头,能将病灶内部血流、血管循环等情况全面的展现出来,从而准确的掌握病灶血供信息,这对于病灶定性有着巨大帮助[7]。另外,腹部超声检查中,即使是处于较深部位的静脉血栓也能检出,通过血栓附近组织灰阶信号也能显示出来;不过特异性低,在单独使用时会影响诊断结果的准确性。而高频超声能够将进场效应消除,更加具体、全面的呈现下肢静脉血管管径、走形、血流速度、血管内情况[8];还能通过放大局部组织,获得更加准确的病灶径线等测量值[9];同时能很好的观察血管回声、范围、部位,避免出现漏诊情况[10]。但是该检查方式在单独使用时也存在不足,也就是深入显示能力不足,如果将上述两种超声检查方式联合应用,能够弥补各自的不足,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更加清晰的显示血流和静脉血管循环信号,提高诊断的精准性、特异性,减少漏诊和误诊情况[11,12]。

本次研究中,高频超声联合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准确率、漏诊率分别为96.83%、3.17%,与血管造影诊断的100.00%、0 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特征:15 例(24.59%)亚急性血栓、14 例(22.95%)急性血栓、32 例(52.46%)慢性血栓。血栓部位:14 例(22.95%)伴小腿段肌肉间静脉血栓、19 例(31.15%)单纯小腿段肌肉间静脉血、15 例(24.59%)单纯浅表静脉血栓栓、13 例(21.31%)单纯深静脉血栓。血管堵塞情况:32 例(52.46%)为完全栓塞、29 例(47.54%)为不完全栓塞。典型的超声表型为:部分完全再通,血流充盈程度不一,管壁增厚不一,可见高回声、中等回声,血管径显著变小,管腔结构清晰度较差。充分说明,经高频超声和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检查后,能清晰显示静脉血管腔,准确掌握血栓特点,确定血栓部位分布情况,另外还能通过超声声像表现的不同,对亚急性血栓、急性血栓、慢性血栓进行准确鉴别。因为很多患者都是不稳定性急性血栓,所以医师在检查过程中,探头操作时不要用力挤压,避免过度用力造成血栓脱落,确保检查的安全性。在分析原因中,下肢深静脉血栓联合高频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其可以对下肢深静脉管腔直径、形态的基础上,对静脉内血流信号进行检测,可更好地提升对疾病的诊断效果,具有重复操作性。此外,在多次检查扫描评估中,无辐射危害、造影剂危害,患者的接受度高,整体效果好。

综上所述,在下肢静脉血栓诊断中高频超声和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检查,能够准确诊断出血管程度、所处部位,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及防治有着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彩色多普勒腹部
彩色的梦
彩色的线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多路径效应对GPS多普勒测速的影响
有那样一抹彩色
Gardner综合征的腹部CT表现
彩色的风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血β-HCG值对宫外孕早期诊断
基于多普勒效应的车随人动系统
一种改进的多普勒雷达跟踪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