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诊断中MRI 联合CT 的应用价值研究

2021-12-07 11:20李庆为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31期
关键词:股骨头缺血性准确率

李庆为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骨坏死的常见类型之一,患者发病后主要表现为活动异常、髋部压痛、髋关节肿胀以及肌肉痉挛等,对其身体健康及生活造成的不利影响极大,此病早期诊断和治疗后的效果明显,一旦病情发展至中晚期,不仅不利于病情诊断,还可能增加恶性病变的几率。因此临床及早诊断和治疗对改善其术后效果具有重要意义[1]。当前针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方式有很多,最常用的是MRI 和CT,联合使用这两种诊断技术能保证患者的疾病得到准确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4 月~2019 年8 月在本院就诊治疗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60 例,均经手术确诊。其中男37 例,女23 例;年龄最大70 岁,最小30 岁,平均年龄(50.11±6.91)岁;病程2~8 个月,平均病程(5.31±0.91)个月;单侧35 例,双侧25 例。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患者入院后均表现为髋部疼痛、关节外展内敛,活动受限、下肢无力及跛行等;②患者对本研究知情;③符合影像学检查指征。

1.2.2 排除标准 ①先天性下肢畸形、瘫痪;②恶性肿瘤;③心肝肾功能不全者。

1.3 方法 入院后所有患者均接受MRI、CT 单独诊断及联合诊断。CT 检查方法:指导患者行仰卧位,将患侧病变位置充分暴露,使用64 层螺旋CT 机扫描患者的股骨头横断面,设置扫描参数:电压和电流分别是120 kV、250 mA,层间距和层厚均为10 mm,螺距1.3,窗位和窗宽分别是250~300 HU、1500~2000 HU。常规扫描后针对可疑位置进行薄层重建,通过骨窗和软组织观察并摄片[2]。MRI 检查方法:患者行仰卧位,MRI 设备为GE 公司1.5T 磁共振,设置层厚5 mm,层间距1 mm,扫描过程指导患者将患肢伸直向外旋,T1WI 扫描髋关节的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增强加脂肪抑制序列T2WI,扫描范围上至髋臼,下至股骨粗隆下方,扫描结束后,将图像进行重组,并由本院放射科的2 名专业医师共同阅片并分析结果[3]。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对比CT、MRI 单独诊断和联合诊断的诊断准确率。②对比CT、MRI 对疾病分期的诊断结果。判定标准:0 期:检查结果无异样;Ⅰ期:CT 检查后患者的骨小梁稀疏,MRI 检查呈现局限性斑点状或线条转非均匀信号,股骨头显示正常;Ⅱ期:关节面无任何异样,两种检查技术的征象相似,局部硬化;Ⅲ期:关节腔的变化不明显,但股骨头变形,CT检查发现股骨头塌陷、断裂;Ⅳ期:骨关节发炎、软骨损坏明显,CT 显示股骨头变形严重,间隙狭窄,MRI检查发现T1WI 存在退行性骨关节病变。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T、MRI 单独诊断和联合诊断的诊断准确率对比 联合诊断的诊断准确率高于CT 和MRI 单独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8859、4.8214,P<0.05);CT和MRI 单独诊断的诊断准确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62,P>0.05)。见表1。

表1 CT、MRI 单独诊断和联合诊断的诊断准确率对比(n,%,n=60)

2.2 CT、MRI 对疾病分期的诊断结果对比 CT、MRI对疾病分期的诊断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CT、MRI 对疾病分期的诊断结果对比[n(%),n=60]

3 讨论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骨科疾病中的常见类型之一,其病因复杂,会干扰患者的正常行动功能及生活。诱发此病产生的相关影响因素有药物、酒精中毒、激素、外伤等,综合作用下导致患者的股骨头组织供血障碍而产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通常股骨头发生缺血后,其骨髓细胞持续缺血>6 h 才能出现组织坏死情况,缺血>12 h 其他组织会慢慢坏死。股骨头是人体上下肢连接的重要关节,能支撑人体正常活动,一旦股骨头发生病变坏死,不仅会损害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还会影响其正常的生活能力,因此尽早诊断股骨头病变及精确治疗对减少临床残疾发生率非常关键,还能帮助患者改善生活质量[4]。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后的早期表现不突出,其主要症状是骨小梁星芒征、增粗,病灶局限,存在明显的斑片状或囊样变化,临床以此作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诊断标准。但是一旦患者的病情蔓延进展,会导致其治疗效果变差,治疗难度增大,同时还会增加临床诊断难度,因此,探索高效、准确的诊断技术对改善患者的术后效果极为重要[5]。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医疗诊断技术也随之提升,临床有关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方法也不断增多,当前常用技术有X 线、CT 和MRI 等,其中CT 和MRI的诊断价值更高,临床应用效果好[6]。采用多层螺旋CT 诊断的优势是图像分辨率高,能分次诊疗,可以多角度、多方面进行扫描,采用CT 扫描时,股骨头的正常图像为星芒状,但是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时的图像特征是股骨头皮质增厚,呈高密度硬化或囊变。另外还可观察到皮质下轻微骨折迹象,清晰的区分钙化和囊变,对判断股骨头坏死后的塌陷程度具有重要价值和依据[7,8]。采用MRI 诊断时的图像为双线征,T1WI 低信号区域有T2WI 线状高信号,利用不同信号可以判断其坏死程度和修复情况,此项诊断的敏感度高,MRI 对髋部任何组织和断面均可多角度扫描观察,图像可充分显示骨髓坏死、水肿及肉芽浸润病变[9]。两种诊断技术结果相对比,MRI 的诊断准确率略高于CT,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MRI 的诊断价值更好些,能提供更准确的病变情况,显示股骨头坏死的病变情况,尽早发现股骨头缺血而引起的组织坏死信号[10]。

临床若将两种诊断技术联合应用,不仅有极高的诊断准确率,还能准确判断及病灶范围及大小,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如结果,联合诊断的诊断准确率98.33%高于CT 单独诊断的86.67%和MRI 单独诊断的8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8859、4.8214,P<0.05);CT 和MRI 单独诊断的诊断准确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62,P>0.05)。由此证实联合诊断技术在临床中的敏感度高,为疾病的诊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数据。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疾病分期中,可将Ⅲ期作为其治疗和诊断的关键期,若患者病情发展至此阶段,不及时治疗会产生恶性病理变化,其病情可在短时间内恶化,导致股骨头碎裂和塌陷更严重,因此临床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时,一旦检出Ⅲ期的患者因尽快就诊接受治疗,控制病情恶化速度。结果显示,CT、MRI 对疾病分期的诊断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不明显可以说明两种诊断方法均有各自的优势。

综上所述,临床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选择MRI联合CT 的诊断价值显著,其诊断准确率高,其数据可作为临床治疗的准确依据,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和借鉴。

猜你喜欢
股骨头缺血性准确率
乳腺超声检查诊断乳腺肿瘤的特异度及准确率分析
不同序列磁共振成像诊断脊柱损伤的临床准确率比较探讨
2015—2017 年宁夏各天气预报参考产品质量检验分析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高速公路车牌识别标识站准确率验证法
股骨头坏死的中医治疗
易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股骨头内病变的鉴别诊断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不同粗细通道髓芯减压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