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视角下的市场化债转股机制研究

2021-12-07 13:02
探索科学(学术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债转股国资国有资产

余 地

江西洪城环境股份有限责任公司 江西 南昌 300038

一、我国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现状分析

1.1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发展现状

近几年,全球经济整体发展态势不容乐观,我国在诸多困难挑战之下,坚持积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内生发展动力,提升国有资产管理改革成效,据各地国资部门“亮家底”显示,国有资本规模及权益逐年稳步攀升。积极支持国有企业“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和厂办大集体改革。依法处置“僵尸企业”,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科创板、产权市场等平台与资本市场对接,推动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同时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建立职业经理人等制度。在国家顶层设计政策引领下,国有企业通过改革创新、强身健体,不断增强发展活力和核心竞争力[1]。

1.2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特征分析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骨干和基石,在国企改革的顶层推动下,近年来牢牢保持营收和利润增长势头,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政增收贡献力量,发展之路上的最鲜明的特点即从管资产到管资本的稳步转变。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建立权责明确、产权清晰、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放大国有资本的影响力,吸引民资、外资等社会资源参与国资改革。国有企业进行市场化资本运作可以实现五类目标,其一是转制,如转为上市公司;其二摆脱困境,如破产重整;其三通过并购实现超常规发展;其四以新政策为窗口契机,在新格局中通过并购形成新的资源掌控力;其五优化资源配置,形成一加一大于二的复合发展效应。

1.3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方式路径

1.3.1 推动国资管理层突破性改革

管理是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既是国资国企改革的深水区,也是国有企业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牢牢把握现代企业治理框架,从“人治”向“法治”转变,以公司章程为统领,管住股东会,管好董事会,管活经理层,充分发挥监事会在企业发展中“踩油门”和“踩刹车”的作用,保障企业发展战略的稳定性。国有企业管理层必须积极在国家事业大局中找准对接点、着力点,从顶层设计上科学制定企业建设发展方略,以引领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控得住、攻得上、打得赢[2]。

1.3.2 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约束职能

国有企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主力军,在服务就业、贡献税收、吸纳融资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有部分企业在执行国家财经纪律、会计信息质量、企业内控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审计监督可以紧紧围绕国资监管、合法运营、严格内部控制等关键环节,盯住资金、盯住风险、盯住生态。积极拓宽审计领域,实现由财务审计向管理审计、经营效益审计转变,挖掘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构建必要的风险导向审计模型,着力揭示企业资产存在的风险隐患。

1.3.3 规范完善产权交易市场发展

产权交易市场正日益成为国资与社会优质资本的“融合通道”,在“走出去”与“请进来”中不断创新业务合作发展模式。充分发挥产权交易市场作为债转股主阵地的作用,一方面,在前端拓展资金来源,吸引中长期低成本的资金,如私募股权投资资金。另一方面,在后端打通交易退出渠道,让资金能够看到出路,才敢放心地参与。交易市场要服务国资国企改革、服务各类要素资源优化配置,构建更为广阔的投资人引流渠道,无缝对接外部市场,服务各类市场主体。

二、我国国有资产定价机制存在的问题

2.1 未能择优选取合理有效的资产评估方法

多年来的国企改革实践表明,国有资产价值是否客观公允体现、国有资产是否得到切实保护,是防范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环节,是改革顺利推进的重要内容。股权多元化会涉及到众多参与方,各方的利益诉求点有所不同,若未能选择最优评估方案,可能会在交易定价这一敏感环节出现问题和矛盾。对于企业资产评估,一般要求评估方法与价值类型相匹配,选择不同的价值类型,评估的结果将有所不同,有时甚至会产生较大差异,价值类型的选取则取决于市场条件、资产使用状态、评估目的等因素,通常可以采用资产基础法、收益法和市场法等[3]。

2.2 未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有效调节作用

市场是最好的“试金石”,采取股权混合、业务重组、资产处置、债务重组等方式,能有效实现生产要素分解、重组和流动,实现企业清理退出或重组再生,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科学方式和途径。应进一步突出市场化配置资产,严禁锁定交易价格等违背市场规律的行为,确保各类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价值发现和创造功能。

2.3 未能完善健全资产处置的配套保障措施

科学准确地对国有资产进行定价,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手段,更为重要的目的是为优化国资布局打牢基础,只有多管齐下才能加速推进国有资产的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改革试点进程中,除了资产定价还应在职工劳动关系、土地处置和变更登记、员工持股、财税支持政策等各方面下功夫。应当摈弃行政化办事倾向,提高对市场反应的灵敏度。

三、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视角下的市场化债转股完善策略分析

3.1 加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法规制度建设

国有资产是全社会的共同财富,健全的法律制度对国有资产监管活动起着根本性的指引、规范、保障和激励作用,切实维护国有资产、财政资金安全,护航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一是筑牢执行规章的“法治关”,切实强化国有资产管控主体责任,规范使用程序,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全面提升国有资产管理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二是把好交易审核的“风险关”,明晰权利义务、违约责任、法律救济途径,尤其是提高交易合同审查质量。三是强化国有资产经营“安全关”,严格把控可能存在的违规交易、资产减值、管理失控等风险,为确保国有资产安全构建法治屏障[4]。

3.2 完善国有资产市场化债转股定价体系

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作为降杠杆、减负债的一项重要措施和有效途径,在优化企业资本结构、降低企业债务风险、减轻企业债务负担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定价问题是当前市场参与各方关注的焦点,建立合理的定价体系是直面问题、破解难题的关键所在。首要是完善市场机制,上市企业转股价格可以参考股票二级市场的价格,非上市企业转股价格则可以参考竞争性报价或其他公允价格。其次要拓展平台,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推动各类产权交易场所为债转股提供交易定价服务。再次应简化流程,在严格防范国有资产流失和落实交易分级审批制度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企业决策的自主权。

3.3 加大对国有资产的政策导向监管力度

实践证明,建立起符合市场竞争机制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完善企业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有益于形成国资监管与企业发展之间的良性互促。进一步完善政策监管的规划指引、产权管理、财务监审、考核分配、监督追责等各环节,不断凸显国资监管的专业化、体系化、法治化。同时在政策支持上,引导符合条件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建立骨干员工持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等中长期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对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积极创新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合作模式,放大国有资本杠杆作用,提高要素流动配置效率,推动国家战略加快落实。

3.4 完善国有资产证券化的风险管理机制

对处于充分竞争领域的国有经济,通过资本化、证券化等方式,可为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和国有资本优化配置提供重要途径,可带来有效市场下的价值发现功能,为国有企业的业绩考核提供更精准的评判。国有资产证券化应当坚持发展与风控并重,坚决杜绝国有资产的显性流失,有效防范国有资产的隐性流失。应聚焦主责主业,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做好改革发展整体谋划,理性、审慎开展资本运作活动,加强可行性研究和尽职调查,严格履行投资决策和审核把关程序,持续做好项目跟踪问效。同时应持续做好债券违约风险防范,对存量债券开展风险评估,加强监测预警,对存在兑付风险的债券要提前采取有力措施,确保风险可控在控。企业的管理层、业务、风控和内审等部门应有各自明确的权责清单,确保资产证券化过程中不发生偏向、不产生风险、不出现经营乱象。

四、结语

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要载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在新发展阶段必须坚持深化国企改革,促进国资高质量发展。实践证明,市场化债转股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对加快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是实现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防风险的重要结合点,确保全力实现国有资本功能明显放大,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国有经济竞争力显著提高。

猜你喜欢
债转股国资国有资产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省委宣讲团走进国资系统
关于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
国资系统监管企业资产总额超218万亿元
试析烟草行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特定问题调查:向国资“亮剑”
浅析新形势下的国有资产管理
公立医疗机构国有资产管理研究
“动人”又“动产” 山西国资改革按下快进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