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
(句容市东近林场,江苏 句容 212446)
众所周知,园林树木在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在园林工程建设中,病虫害对园林树木的危害影响十分严重。传统园林的病虫害防治一般使用化学杀死害虫,不仅会给环境带来污染、损害人类的健康,还会造成成本的浪费,所以我们应该在园林树木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上不断研究,以此提高自身的技术来改善现状。
根腐病通常是由于季节性水量过高引起的。通俗来讲,根腐病高发于树木或花卉的根茎部位,如果树苗或树种本身就有伤病,则会加大根腐病的发生概率。当树木生长环境中的水分过高时或者再对树木进行移植时根部埋藏过深都易引起根腐病的发生。根腐病很有可能也会发生于树木新长出的部分,而且在前期时颜色多为浅褐色,当病情加剧的时候,颜色就会慢慢的变深,而且植物的皮层组织也会出现坏死现象。
这种疾病在市政园林植物中发病率也是占据主要的部分。该种疾病大部分是发生在植物的叶面上,所以叶枯病主要是以寄生的方式存活,通过风雨来逐渐蚕食树木的叶片。在该种疾病的发病早期,植物的叶片会先出现一些斑点,然后斑点会不断地连接起来,慢慢变大,最后会出现大片的斑点。同时周围会出现紫色,当病情加重时,颜色会由绿色转黑色,最终植物叶片的边缘会出现被火烧过的现象。这种疾病对于树木的影响最大、最恶劣。
这是市政园林中经常出现的一种疾病。叶斑病主要发病于植物树木的叶子部位,同叶枯病一样,该病菌通过寄主过冬,而且在较高的气温条件下更容易传播。此种疾病经常发生在济南的雨季时间,发病率比较高。在发病前期,植物叶片先是出现褐色的斑点,随后会慢慢拓宽变成外圈红褐色而内圈灰白色的圆斑,围在斑块周围的绿色会慢慢消失,而当病情严重时,叶片颜色会变成黑色颗粒的物质,最终植物会枯死。
此种疾病始发与初春,在晚春时期最为严重。蚜虫通常会将虫卵放在树木的叶梢或者新出的嫩芽处。当蚜虫病出现后,将会使树木变成枯黄的形态,严重影响其正常的生长。
城市不断的建设对于园林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内的绿化面积也会越来越大,由于各地区特点地形不同、天气状况也不同,因此在绿化的过程当中,无法对即将发生的病虫害进行预估。同样,也因为园林绿化中病虫害的成因十分复杂,其本身具有发展进程快、传播速度快的病虫特点,病虫害的防治更是难上加难。园林绿化中无法对其做出具体的规划和预防,导致在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无法防患于未然。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车轮下,整个城市逐年加大园林建设的管理。由于需求的加大,导致园林管理的工作人员任务多、时间紧,对于病虫害的防治监管不到位,例如在城市绿化当中不能及时发现病虫害,发现后要进行研究,不能及时对症下药,所以监管不到位也是园林化病虫害的原因之一。
在园林建设的过程中,对于植物生长的检疫检验环节不够细化。因为病虫害防治是一件非常复杂的工作,所以在树木种类、数量也越来越多,在城市绿化植物的引进的环节当中,检疫环节不够严谨,有可能会将其他地方的病虫害带入本地,影响本地绿植物的生长,甚至打破本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在园林建设中,可以引入复层种植这一技术。复层种植就是将不同的植物品种多层次设计,既可以形成有立体感的感受,也可以美化园林设计,复层种植可以利用多种植物互相制衡达到局部的生态平衡发展,有利于病虫害的防控,减少发生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例如,在复层种植时,上层可以选择一些长枝榆、山楂等浓密性冠状类的植物营造一个悠然舒适的宜人环境,在下层可以种植一些花草、丁香等灌木类的植物,最后配以草坪,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园林设计的观赏性,也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可谓一举两得。
在对病虫害进行防治治理的过程中,生物防治是对于病虫害作用最明显、效果最持久的一种防治措施。基本可以达到良好救治的效果,而且要比化学防治副作用更小,不会引起化学污染。生物防治主要是通过天敌昆虫、激素的应用来达到病虫害的防治目的,不破坏园林景观的同时保持生态平衡。生物防治主要体现在以鸟治虫、以虫治虫、以菌治虫和以菌治病四大方面,也就是借助自然的生物链进行病虫的制衡。由于城市园林中的植被种类较繁杂,容易将关联的两种或几种植物种植到一起,这样不仅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反而会滋生培养虫害的温床。伴随着生态意识的宣传,人们环保意识不断深化,也为生物防治提供了更好的思想支持。例如,在80年代初,国家通过赤眼蜂来防治松毛虫。利用两者的天敌关系来进行生物防治,使数十万公顷的面积达到完美绿化。可见,生物防治可以有效的地域病虫害的侵害。但是这一问题也具有个性化,并不能适用于全部的园林病虫害防治当中。只有我们尽到自己的保护义务,提高自然界各种昆虫对害虫的控制作用,才能够有效地利用生物链来防治病虫害。由于科技技术的支持,科研力度的加强,我国可以通过人工来合成一些信息素来防止病虫害,例如说白杨透翅蛾性信息素,利用它制作一种诱捕器,这样就可以有效防治虫类的侵害,又不会破坏土壤中的肥力养分,所以生物防治是目前园林病虫害的最有效率的措施。
在我国当前的园林病虫害防治当中,物理机械的防治方法是最常用的措施,例如将得病的枝叶集中进行销毁,通过人工捕杀某些害虫的幼虫或者利用高温、超声波、紫外线等物理方法来进行病虫害的防治。要充分研究病虫害的特点,比如说通过某些害虫喜欢亮光这一特点,就可以再利用黑光灯进行诱杀捕灭,还可以根据害虫喜食的食物进行诱杀,这种防治方法可以有效防治虫害,唯一缺点就是耗时耗力,但是这些方法更加遵循自然,对环境不会产生恶劣的影响,只是物理机械防治需要了解病虫的习性,要求更高的专业性。
在传统的园林病虫害防治中,我国更多的是使用直接喷洒药物的方法进行防治,这种方法简单并且专业性不高,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防害虫作业,但是在园林中的植物种类繁多,数量较多,所以病虫害相应产生的种类也会特别多,因此会形成了共同危害的发展形势。经过实践总结,要根据不同季节的特征选取不同的防虫方法,例如春季可以对花草灌木类进行物理防治。要为植物的生长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从根本上遏制住虫类的滋生,夏季一定要起到监管、监测预防的作用,否则就会造成枝叶形态上的变化,影响观赏效果,所以要及时的检查,查病虫发生的数量,查防治的对象还要查病虫发生的程度,及时的进行防治。同时在选取化学药物时,要适量适时喷洒均匀,不能够单纯为了消杀而加大剂量,导致环境的污染。而在秋冬两季,则要更多的是进行病虫害幼虫的防治,通过组织各部门协调工作,集中的捕杀害虫的幼虫进行整形修剪,才能有效地将虫卵消灭在秋冬季,为下一年树木花卉的健康生长保驾护航。
在树木病虫害的防治措施中,我们要加强对林地生态环境的维护,在绿化过程中不要选择单一的树木种类,要尽可能的多样化选择,充分利用生态平衡建立自然状态下的生物链防御系统来抵制病虫灾害。在病虫害的绿色防治的要求下,只有根据地区特点,做好预防。在园林建设中做好监测,及时跟进,加强本地的生态保护工作。在绿化的前期工作当中,要对周围的生态环境、土壤监测进行严格的把关。要综合考虑,因地制宜,利用强大的生物链法则加强对林地生态环境的有效维护。
在园林树木的种植过程中,除了种植培育,还要加大后期的检查和免疫工作,避免树苗携带病虫进入林地影响周围的植物,同时要加强后期的检查工作,做到及时治疗,也可以有效防治病虫进一步发展。只有做好相关的后期工作,才可以保障植物的正常健康的生长,提高园林绿化率。
在我国的园林树木病虫防治的工作当中,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还要以发展的思维思考问题。不断研究园林建设实际中发现的害虫问题,加大管理力度,充分研究病虫特点,加强防治技术的不断创新。同时,要加强栽培管理,合理科学种植防治,掌握基本的昆虫基本知识,提升鉴别能力,具备对于虫害的判断预测能力,提高对于各种虫类病程特点的认识,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要针对性地开展防治教学,加强防治技术的研究,从而提升园林设计中的防治效果。
在社会不断进步的当今条件下,需要调整自己的思想,改变经济为上的理论,更加注重生态文明的发展。要加强人们对于生态文明的认识,树立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思想。对于园林的建设工程,我们不仅要注重病虫害自然灾害的发生,还要学会使用绿色的防治技术。保证人类健康的同时,减少成本的浪费,不断研究提高自身技术来改善现有的状态。我国的园林种植技术是一个复杂的长期工程,因为各地绿化面积的不断扩大,遇到的病虫害问题也会越来越多,所以绿色防治的价值就会更加具有意义,我们在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要尽可能的使用绿色的方法,减少化学试剂的使用,减少对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顺应时代的生态发展要求。更能促进生态平衡,维护园林事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