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琴
(怀化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怀化418000)
国务院在2019年1月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了“1+x”证书制度,要求进一步规范认定、积累、转换学历证书以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习成果的过程,充分拓宽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通道。而基于“1+x”证书制度下的学分银行理念是完善职业教育及技能培训机构沟通机制的关键途径;同时也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及社会劳动者、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举措之一。
“1+x”证书制度即为“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历证书基于学制系统,对完成学制系统内相关教育阶段学习任务的受教者而颁发的文凭凭证,也是标识学习者学习资历、劳动技能及学识水平的凭证。在我国2019年的政府工作任务报告中指出“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尤其在当下,我国产业结构正处于转型的关键阶段,传统产业逐渐没落,而新型产业尚未成熟,这就导致传统产业释放的大量劳动力难以被第三产业所吸纳,更引发了一系列结构性就业、失业问题。
“1+x”证书制度,正是在上述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新生机制,其并非为单一的学历证书加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二者属于两个相对独立的个体,因而也不能将学历证书粗暴地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画等号。从教学目标、内容及培养形式来看,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侧重点均有所差异,后者相对前者更注重强调人才培养的共性以及职业技能培养的特殊性。其开发机构为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其在评估中更注重关注受教育者的职业技能性,但其在培养技能人才方面与学历证书具备相同的功效。因而结合“1”与“x”,与现代职业教育的特征具有契合性。
首先是基础需求,即与科技发展趋势以及市场需求的对接。职业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即为培养技术工人,传授其劳动需要的知识、技能以及态度等,由此可见,职业教育的基础即为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类型。如果在规划设计职业教育中就已经脱离当下经济转型升级需求,那么教学内容及师资配备的改进与优化均会化为空谈。所以结合涉农专业来看,其职业教育的开展出路必然要与种植业、农机具等产业的需求相对接,并结合科技发展形势,精准定位岗位需求。但现阶段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匹配度仍存在较大差异,在这一现状下,“1+x”证书制度下学分银行的实施则有效结合了学历证书与社会经济需求匹配的职业技能证书,促进了经济转型及市场需要基本价值诉求的实现,为产业、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次是核心需求,即强化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人才培养培训模式以及评价模式的改革。职业教育并非普通教育的翻版,其培养人才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其无法走普通教育的路径。教育部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也提出“职业教育要以增强学生就业能力为核心,加强思想道德、人文素养教育和技术技能培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由此可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核心的体现就在于学校专业开设的结构、布局、教学管理、质量等多方面要素。而上述组成要素也并非孤立存在,就涉农专业而言,教学内容必然要言之有物,满足农业相关岗位的实际需要,因而就需要在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具备内在衔接。从农学专业来说,则需结合受教育者的相关专业学习内容,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方案有机融入到农业人才培养计划中,从而科学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充实专业教学内容,并以实际岗位需求为导向,进一步革新教学评价方式及内容。
最后是目标需求,即建立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为学历证书、非学历证书的转换建立畅通的“立交桥”。作为基于产业需求而出现的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这二者在目标价值取向上具备一致性,因而可通过有机融合学历证书下的专业、课程、教师队伍建设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来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之间的联通,从而在学历、非学历证书之间搭建易导畅通的“立交桥”。
学分银行这一理论与实践具源自国外,并于近年来引入我国,随后陆续在我国部分省市、大学、企业及行业进行试点建设,并在一定范围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由于国家总体设计以及总体部署的不足,这就导致其实践试点处于分散状态,且试点行为多为自发性的,因而限制了学分银行的深入发展,使其现阶段的实施及发展遇到了一定的瓶颈。而在2019年2月,我国国务院颁布了实施方案,其中提到了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以及持续探索新时期的评价模式。同年4月,国务院、教育部联合发布了试点方案,其中要求教育部进一步探索建立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制度的方案及途径,并进一步构建了大数据信息系统跟踪,将学习者在“1”与“x”中获得的成果纳入其个人学习账户中,并进行终生登记存储,且能够用于积累、转换。这一试点工作的开展显著为学分银行的构建打开了一条新的思路。
首先,需完善顶层设计与体制机制。在这一过程中主要涉及两方面:其一,建立国家职业教育资历框架;其二,与其配套管理体制机制的建立。在这二者的建立中需首先考虑与该框架相对的两个核心主体,即职业类学历证书、非学历证书;其次需注意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资历框架设置的对接,以确保职业教育能够直面就业,也能够继续求学;最后则需注意国家职业教育资历框架与国际的沟通衔接,积极吸收国外经验以科学优化资历框架的级别层次设计以及资历维度描述。
其次,需着重突出评价组织及职业院校的主体作用。在“1+x”证书制度下的学分银行建设中,建设主体即为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其需要对证书声誉及质量负责。因而该组织成员的组成十分关键,以涉农专业来说,必须包含农学相关行业的专业、农业专家以及农业领域的龙头企业。并在实际组织中进一步弱化政府职能部门的开发作用,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评估真正落实到专业教学标准中,以促进学校人才培养计划与技能证书的有机融合。
再次,需持续推进教学标准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间的对接融合。在此过程中,首先需对学历证书设置课程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间的对应关系加以梳理,采取“书证融合”的形式,开发相关专业对应的所有证书能力标准,进而形成专业对应证书的组织状态;其次,需对现有学历教育课程体系做进一步的调整或重组,不仅要确保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知识、能力及技能的完整性,也要保证职业院校具有完整的学历教育课程体系;最后需合理设置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间的转换规则,要科学明确两类学习成果的转换标准及要求。
最后,需进一步健全师资配置,夯实基础建设。人才培养计划的落实脱离不了教师队伍的建设,对此仅需要进一步深入开展专业带头人的培养、专业骨干教师的培训以及企业人员兼职教学工作,从而有效优化专业师资队伍,提升教学能力,确保学分银行的合理构建及科学落实。
“1+x”证书制度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有益尝试,而在实际实践中,职业教育与职业技能证书的管理部门并不一致,因而就需基于“1+x”证书制度的价值源头,进一步梳理职业院校与职业技能证书认证、积累、转换间存在的问题,从而科学消解各职能部门间的利益冲突,合理构建“1+x”证书制度下的学分银行体系,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