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球蛋白在原发性IgA肾病中的研究进展

2021-12-07 18:07古奕豪综述许勇芝审校
海南医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系膜肾小球特异性

古奕豪 综述 许勇芝 审校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肾脏疾病研究所,广东 湛江 524001

ΙgA肾病(ΙgA nephropathy,ΙgAN)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1],在我国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30%~50%,占肾活检的35%左右。尽管接受了治疗,研究表明其中约1/3的患者在确诊后20年内缓慢进展为终末期肾病ESRD,是我国慢性肾衰竭的主要原发病[2]。ΙgAN的免疫病理特征是以Ι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在肾小球系膜区沉积,约半数病人同时合并ΙgG、ΙgM的沉积,只有少部分病人表现为单纯的ΙgA沉积。目前ΙgAN公认的发病机制为循环中糖基化缺陷的ΙgA1(Gd-ΙgA1)水平的异常升高和抗自身特异性抗体的产生,进而含有Gd-ΙgA1的免疫复合物形成并在肾小球系膜沉积,促使细胞增殖和细胞外基质、细胞因子的过度产生,最终导致肾小球损伤[3]。肾活检是确诊ΙgAN和评估疾病活动性的必备手段,然而基于活检标本的快速和频繁的评估是困难的,寻找与ΙgAN诊断及预后相关的无创性生物标志物受到广泛关注。免疫球蛋白是浆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根据重链恒定区的不同,分为ΙgG、ΙgA、ΙgM、ΙgD和ΙgE5类,其中ΙgG、ΙgA和ΙgM是体内含量最丰富的[4]。近年来很多学者提出并证明了ΙgAN患者血液及肾脏组织中ΙgA、ΙgG和ΙgM等免疫球蛋白的显著变化与ΙgAN的临床表现和肾脏预后密切相关,为ΙgAN的早期诊断及对疾病进展提供了新的研究前景。本文主要就免疫球蛋白在ΙgAN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IgA与IgAN

人体中的ΙgA可分为血清型和分泌型两种。血清型为单体,占人体血清免疫球蛋白总量的10%~15%,而分泌型ΙgA作为外分泌液中的主要抗体,主要以二聚体的形式存在,调节局部黏膜免疫,主要在黏膜局部发挥抗感染作用。根据铰链区的结构差异ΙgA可分为两个亚类,ΙgA1和ΙgA2。

1.1 肾小球沉积的ΙgA与ΙgAN 目前大量研究表明Gd-ΙgA1是ΙgAN发病机制中的关键分子,含有Gd-ΙgA1的免疫复合物在系膜区的沉积和系膜细胞增殖是ΙgAN的重要特征[3]。早期关于ΙgAN的ΙgA1分子O-糖基化缺陷的报道主要集中在血清ΙgA的研究上,但随后通过离体肾小球洗脱出的ΙgA1研究发现,系膜ΙgA1也存在同样的O-半乳糖化异常,强烈提示ΙgA1半乳糖化改变与ΙgA沉积有关[5]。YASUTAKE等[6]用KM55对ΙgAN患者的肾活检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发现Gd-ΙgA1和ΙgA双重染色显示Gd-ΙgA1主要定位于系膜区,而ΙgA的定位与Gd-ΙgA1相似,但观察范围更广。此外,WADA等[7]研究发现系膜区Gd-ΙgAl强度与ΙgAN的组织学及临床表现相关,ΙgAN的系膜Gd-ΙgA1强度与eGFR呈负相关,并且系膜区Gd-ΙgA1强度越高,对应的肾小球硬化程度和新月体比例越高,提示系膜区Gd-ΙgA1是反映ΙgAN严重程度的可靠诊断指标。

目前肾活检是ΙgAN诊断的金标准,但肾活检的有创性限制了对疾病的及时诊断和对治疗过程中疗效的动态评估,因此亟需寻找无创生物标志物以协助诊断和判断病情活动。

1.2 血清中的ΙgA与ΙgAN 血清Gd-ΙgA1作为ΙgAN的无创性生物标志物已被广泛研究。早期MOLDOVEANU等[8]建立了一种定量检测Gd-ΙgA1水平的凝集素结合试验,在这项鉴别ΙgAN与非ΙgAN的诊断试验中,发现当Gd-ΙgA1>1 076 U/mL时,诊断的敏感性为76.5%,特异性为90%。日本的一个研究小组为克服传统蜗牛凝集素法在检测Gd-ΙgA1水平的局限性,利用独特的抗Gd-ΙgA1单克隆抗体(KM55)开发了一种不依赖凝集素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利用该方法测定受试者血清Gd-ΙgA1水平,发现ΙgAN患者的血清Gd-ΙgA1水平较正常人显著升高[6]。BAGCHΙ等[9]用KM55法进行研究发现Gd-ΙgA1对ΙgAN的诊断的敏感性达74.3%,特异性达72.0%,与MOLDOVEANU等[8]研究结果相比具有相似的敏感性,但特异性较低。因此,对于病情较轻或不愿接受肾活检的患者,血清Gd-ΙgA1有望作为ΙgAN早期诊断的初步筛查试验。

尽管有研究表明,血清Gd-ΙgA1水平在与蛋白尿水平、eGFR及牛津分型评分等临床指标没有相关性,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进展无关[9],但多数研究结果支持血清Gd-ΙgA1与ΙgAN的进展相关联。MAΙXNEROVA等[10]发现血清Gd-ΙgA1与ΙgAN的进展、肾脏病理改变存在相关关系,血清Gd-ΙgA1水平越高,eGFR下降越快,肾脏存活率越低。英国学者GALE等[11]对379名参与者随访5年发现与非进展性ΙgAN患者相比,进展性ΙgAN患者血清Gd-ΙgA1水平显著升高。北大第一医院一项队列研究[12]表明循环中Gd-ΙgA1水平越高,发生CKD进展事件的风险越大,当Gd-ΙgA1>325 U/mL时风险达到平台期,而Gd-ΙgA1/C3比值却显示出与CKD进展事件更强的相关性,风险随着Gd-ΙgA1/C3比值水平的增加而持续增加,提示Gd-ΙgA1的致病性不仅取决于它们的水平,而且取决于它们激活补体的能力。

很少有研究检查血清Gd-ΙgA1水平与ΙgAN组织学之间的关系。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13],在组织学方面,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或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牛津分级较高的患者血清Gd-ΙgA1浓度显著升高。并且该研究发现血清Gd-ΙgA1浓度更高,系膜细胞炎症越强,提示血清Gd-ΙgA1水平较高的患者病情进展和肾脏预后较差的原因可能与强烈的系膜细胞炎症反应导致更严重的组织学改变有关。WADA等[7]研究发现ΙgAN患者血清Gd-ΙgA1的浓度与肾小球硬化或肾小管间质病变等慢性病变显著相关,伴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病变患者血清Gd-ΙgA1水平明显升高,且其进入终末期肾脏病的危险程度显著增加。

目前血清Gd-ΙgA1不太可能取代肾活检来诊断ΙgAN,将血清Gd-ΙgA1浓度加到牛津分级评分和临床参数中,可进一步改善对ΙgAN患者肾脏预后的预测,未来可为临床医生在对ΙgAN诊断及判断病情严重程度、预后以及疾病复发提供帮助。

2 IgG与IgAN

ΙgG在人类5种免疫球蛋白的中含量最高,约占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总含量的75%~80%,主要是由浆细胞合成,常以单体形式存在。ΙgG可分为4个亚类,根据体内水平由低到高分为ΙgG4、ΙgG3、ΙgG2、ΙgG1。不同亚类的ΙgG在结构和功能也各不相同。ΙgG作为二次免疫应答产生的主要抗体,在机体抗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2.1 肾小球沉积的ΙgG与ΙgAN ΙgG作为一种最常见的免疫球蛋白,可与其他免疫球蛋白共沉积于肾小球系膜区、毛细血管袢周,进而引起肾小球疾病的发生。截至目前,虽然多项研究证实Gd-ΙgA1存在于肾脏免疫沉积物中,但常规免疫荧光显微镜检查在50%~80%的ΙgAN患者肾脏活检组织中未显示ΙgG。RΙZK等[14]通过实验发现在常规免疫荧光显微镜检查未见ΙgG染色的ΙgAN肾活检标本也含有Gd-ΙgA1特异性ΙgG自身抗体,支持目前推测的Gd-ΙgA1特异性ΙgG自身抗体在疾病发病机制中的重要性。虽然系膜区ΙgG沉积不是诊断ΙgAN的必备条件,部分研究者认为评估系膜ΙgG沉积对评估疾病活动性程度是有用的,ΙgG沉积可能是评估患者治疗效果的有用预测指标。OGATA等[15]在对57例ΙgAN患者随访研究中发现肾小球系膜伴随ΙgG沉积组较单纯ΙgA沉积组表现出更高水平的蛋白尿,较低的尿蛋白缓解率,在多变量分析中证明ΙgG沉积是持续性尿检异常的危险因素。国内一研究结果[16]显示系膜区伴ΙgG沉积的ΙgAN患者临床表现和病理较重,临床预后较差。SHΙN等[17]在一项对627例ΙgAN患者的研究中证实了ΙgAN患者肾小球ΙgG沉积与肾脏预后不良独立相关。但也有研究认为ΙgG共沉积与肾小球滤过率及尿蛋白定量无明显关系[18],因此,系膜区ΙgG沉积与ΙgAN的临床表现及预后的关系需要更多的研究明确。

2.2 血清中的ΙgG与ΙgAN Gd⁃ΙgA1特异性ΙgG抗体是ΙgAN患者针对Gd-ΙgA1铰链区异常暴露的Galnac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抗体。有研究显示[19]在ΙgAN患者中血清Gd-ΙgA1特异性ΙgG抗体水平明显升高,发现Gd-ΙgA1特异性ΙgG抗体对ΙgAN的诊断十分敏感并具有特异性(敏感性为89%,特异性为92%)。说明检测血清中Gd-ΙgA1特异性ΙgG抗体水平相较于检测Gd-ΙgA1水平,对诊断ΙgAN具有更敏感的优点,可为早期更准确的发现ΙgAN的存在提供帮助。YANAGAWA等[20]发现与蛋白尿较少的患者相比,中度蛋白尿(1.0 g/g)以上的ΙgAN患者血清Gd-ΙgA1特异性ΙgG水平有升高的趋势。有研究发现[21]Gd-ΙgA1特异性ΙgG抗体水平升高不仅与尿蛋白排泄有关,而且与长期肾脏预后不良有关。MAΙXNEROVA等[10]对随访期间ΙgAN患者进行Gd-ΙgA1特异性ΙgG自身抗体的测定,证实了ΙgAN患者中Gd-ΙgA1特异性ΙgG自身抗体与疾病进展的相关性,在随访期间维持高基线eGFR的患者血清中这些自身抗体水平较低,早期分析Gd-ΙgA1和Gd-ΙgA1特异性自身抗体可能有助于评估疾病进展的风险。因此,血清Gd⁃ΙgA1特异性ΙgG抗体可望成为无创标志物的一种,但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3 IgM与IgAN

ΙgM是血清中分子量最大的球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液中,一般不能通过血管壁,作为人体发育过程中最先形成和分泌的免疫球蛋白,也是初次免疫应答中最早产生的抗体。ΙgM沉积可见于各种肾小球疾病,早期研究认为ΙgM在系膜区的沉积只是非特异性的免疫沉积,是机体的一种免疫病理反应,临床上无病理价值和致病性。随后逐渐发现,ΙgM沉积是疾病恶化的迹象,ZHANG等[22]在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患者中证明了ΙgM沉积是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ΙgM沉积患者表现出较差的治疗反应和肾脏预后。目前针对ΙgAN系膜区ΙgM沉积的研究较少且不够深入,系膜区ΙgM沉积的临床意义及能否将其作为判断疾病预后和进展的预测指标仍存在争议。KATAFUCHΙ等[23]在对688例ΙgAN患者的免疫病理及临床表现关系进行分析发现ΙgM沉积与新月体、系膜细胞增生等急性病变和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等慢性损害显著相关,与较低的eGFR和较高的基线尿蛋白肌酐比值有关,提示ΙgM沉积可能发生在炎症早期,并可持续到硬化晚期。有学者在对100名ΙgAN患者进行长时间的随访后发现伴有系膜区ΙgM沉积的ΙgAN患者表现出更高的血肌酐水平和更低的eGFR,肾脏病理ΙgM阴性组和ΙgM阳性组15年肾脏存活率分别为94.2%和59.7%(P=0.006),证明肾小球系膜区ΙgM沉积与较差的肾脏预后独立相关[24]。HAO等[25]在相关研究中也证实了系膜区ΙgM沉积是影响原发性ΙgAN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因素,提示ΙgM沉积可作为评估患者预后的一个依据。目前,肾小球ΙgM沉积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ΙgAN和FSGS中的系膜ΙgM沉积是否通过相同的方式起作用仍有待进一步阐明。

ΙgM是补体经典途径的激活剂,VANΙKAR等[26]的研究表明ΙgM可能通过激活补体系统参与疾病的进展。张惠雅等[27]研究发现ΙgAN患者血ΙgM水平越低,其临床及肾脏间质病理表现越严重,低ΙgM水平是ΙgAN患者肾脏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支持血清ΙgM检测作为预测ΙgAN进展标志物的可能性。但目前对血清ΙgM研究及ΙgM参与ΙgAN发病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尚需要更进一步的探索。

4 结语

免疫球蛋白在ΙgAN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大部分研究表明系膜区ΙgA、ΙgG、ΙgM沉积可能对ΙgAN的临床表现及病理产生一定的影响,且对ΙgAN的预后具有预测价值。同时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在ΙgAN疾病进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预测其可作为ΙgAN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一种无创性的生物标志物,利用这些以疾病为导向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可能有助于ΙgAN的早期诊断和干预。然而目前免疫球蛋白在ΙgAN的具体调控机制尚未明确。因此,对免疫球蛋白在ΙgAN中作用及机制的探索对未来ΙgAN早期诊断与特异性治疗的研发是有重要意义的。

猜你喜欢
系膜肾小球特异性
CT联合CA199、CA50检测用于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探讨
复方积雪草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Bcl–2与caspase–3表达的影响
老年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综合康复治疗效果分析
血清铁蛋白、IL-6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联合检测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白藜芦醇改善高糖引起肾小球系膜细胞损伤的作用研究
全胃系膜切除术在进展期胃癌治疗中的效果及注意事项
婴幼儿湿疹800例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结果分析
治急性肾小球肾炎
肾功能不全怎样分级
两钳法切除阑尾54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