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圭武
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中特中心,甘肃 兰州 730070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定要立足国情,一定要有全局思路和长远思路,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目前,在乡村振兴中,有这样一些问题和倾向,亟需关注和克服。
城乡关系是社会经济关系中的重大关系。马克思指出:“一切发达的以商品交换为媒介的分工的基础都是城乡的分离,可以说,社会的全部经济史都概括为这种对立运动。”马克思、恩格斯还认为,“消灭城乡之间的对立,是社会统一的首要条件之一。”[1]为此,在新时代,我们要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一定要结合城市发展统盘考虑,一定要高度重视城乡关系的改善,要坚持城乡融合的发展思路。第一,乡村产业如何选择,一定要考虑同城市产业和谐发展的问题。乡村产业,一定不能盲目跟城市产业竞争,不能盲目搞重复建设,否则,对城市和乡村发展都不利,最终,不仅乡村振兴不了,还制约城市健康发展。从城乡和谐发展角度看,乡村产业兴旺,一定要高度重视现代农业建设,要把农业产业建设作为乡村产业的重中之重(也就是说,从乡村整体看,不应过分依赖发展工业等,这些只能作为乡村辅助产业)。把农业产业作为乡村产业的主要振兴产业,意义不仅仅是有利于城乡和谐,也是多方面的。其一是保障我们粮食安全的需要,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粮食安全是头等大事;其二我国土地面积大,气候多样,农业特色产业优势明显,若发挥好这个特色优势,也是有效提高我国经济国际竞争力的一条途径。第二,除了产业选择,在乡村产业的具体组织形式选择上,基于城乡和谐发展需要,乡村应更多选择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组织经营形式,而资本密集型的产业经营形式只能作为补充形式。因为若乡村全面发展资本密集型经营形式,必然会衍生大量过剩农村劳动力,这在我国目前城市产业吸纳过剩人口能力还有限的情况下,会给城市发展带来极大人口压力,会导致城市发展产生诸多问题。
乡村振兴,经济振兴也很重要,因为经济是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但最终,还是要实现乡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的全面振兴。目前,经调查发现,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地方仍将大部分精力都花在经济方面,对其他方面着力不足,这种倾向需要纠正。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我们既要看到乡村落后的方面,也要看到乡村先进的方面。对乡村先进的方面,不仅需要保留,还要进一步弘扬。比如,乡村社会的农耕文化,就需要尽可能保留和弘扬。弘扬农耕文化,意义巨大。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农耕文化是我国农业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不能丢,而且要不断发扬光大。弘扬农耕文化,拓展农业多功能,不仅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也是共建美丽乡村和美丽中国的具体内容。如何振兴农耕文化,第一,建设美丽乡村,一定要留得住乡愁,要保护好环境,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正确理念,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第二,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农耕文化的产业基础,生态农业也是现代农业最基本的形式。如何发展现代生态农业,需要充分借鉴传统农业的优势。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农业历史悠久,也积聚了丰富的生态农业智慧,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个传家宝,要挖掘好这个宝藏。另外,农业技术的进步,一定要稳健,要把天人合一原则放在更重要位置,要努力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第三,要大力开发农业的多元价值。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会更多趋于精神文化收益。所以,我们还要大力开发农业的多元价值,要进一步拓展农业的旅游、休闲等功能。要着力提升农产品的文化含量,要努力变吃饱、吃好模式为“吃文化”模式。要让人们在消费高质量农产品的同时,还能享受到高品味的文化。第四,弘扬农耕文化,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教育改革力度,要积极探索教育新模式。学校教育,要多添加农耕文化的元素,尤其对中小学生,更要注重农耕文化的熏陶。要把学校,更多地向乡村倾斜。因为对人的成长而言,若缺乏农耕文化的熏陶,对形成健全人格也十分不利。城市文化有诸多欠缺,这种欠缺主要表现为:一是城市和工业文明的精细分工模式制约了人性的全面发展,人更多成为了赤裸裸的单面人;二是完全的市场交易更大激活了人性的算计性和功利主义;三是水泥世界下的陌生人交往方式让人更具有了冰冷性;四是城市和工业的强竞争环境还会进一步加剧人的焦虑感。所以,对人的一生而言,应在童年或少年时代多熏陶于农耕文化,充分接触大自然,多呼吸大自然的新鲜气息,多领略大自然美好的风光,多品味大自然生生不息的气质,这种熏陶,既增加知识,也养育人格,到中青年,则可搏击于城市和工业文明,在竞争和效率中实现人生价值,到老年退休,又回归农耕文化,享受农耕文化所提供的清静、休闲和自然。第五,乡村文化建设要注意和城市文化建设的区别性,不能完全按照城市文化建设的模式来建设乡村文化。不管是乡村文化建设,还是城市文化建设,都要坚持好社会主义文化大方向,这是最基本前提,但由于城市社会,更多具有陌生人文化特点,而乡村社会,更多具有熟人文化特点,二者在文化建设思路上,还应有所区别。建设城市文化,一是要注重法治文化建设;二是要注重创新文化建设;三是要注重竞争文化建设;四是要注重效率文化建设;五是要注重合作文化建设。而建设乡村文化,一是要注重自治文化建设;二是要注重传统文化建设;三是要注重和谐文化建设;四是要注重休闲文化建设;五是要注重互助文化建设。
目前,关于乡村振兴的理论研究成果颇多,但不接地气的也有很多。有一些成果,是一些学者待在书房里空想出来的,这些成果就像高高在上的空中楼阁,虽然华美壮观,却与鲜活的社会经济实践相隔甚远,这些空洞华而不实的理论,不仅对实践发挥不了作用,有时还易误导政策制定和社会认知。所以,乡村振兴,也需要真正实现理论振兴。如何实现理论振兴,需要当代知识分子有三种大境界。第一,要真正心中有民。第二,要有一颗宁静守拙之心。第三,要真正脚下有泥。
乡村振兴,需要盆景,需要示范点,但盆景做得再好,毕竟是盆景,收益的只是少数人。乡村振兴,最终是要实现乡村所有地区都振兴,乡村所有人都收益。如何实现乡村风景振兴,需要盆景具有可推广价值和可复制性,不具有推广价值和复制价值的盆景,就不应成为示范点,就不应重点投入培育。
对于有地的农民,我们要考虑充分保障其来自土地的收益和权益;但对于无地的农民,我们也要给予充分的关注。目前,无地或失地农民是一个很大的群体,如何让这些无地或失地的农民,能充分享受到乡村振兴的收益,需要有关方面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并出台相关有效的扶持政策和措施。
乡村振兴需要为这部分人设计一个有效的出路。对条件好的,有稳定收益来源的,国家应积极鼓励这部分人融入城市;对在城市生活艰难的,国家应积极创造条件,鼓励这部分人回归乡村社会,投身乡村建设事业。
目前,流通领域内的价格波动是制约乡村经济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甚至比自然灾害对乡村经济的伤害更大。比如甘肃,当归价格高的时候,1kg单价120元左右,低的时候1kg单价才20元左右。一般价格情况是,好两年,差两年,平一年。按照经济学原理分析,这种情况就是典型的蛛网模型效应,这对稳定农民收入十分不利。如何实现流通振兴,需要想办法尽可能形成稳定的供销渠道,要大力降低农产品的中间流通成本。
市场和计划,本质都是手段,不是目的。中央提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这里我们要理解为在市场有效的区间里,也就是市场能做好的事,我们应充分让市场去做,政府应尽可能少干预。但在市场失效的区间,市场做不好的事,则需要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需要加强计划的调控。从乡村振兴看,由于乡村产业主要是农业,而农业本质又是弱势产业,同时,农产品又具有部分公共产品的特性,另外,乡村人口也更多是弱势群体,这些因素合起来,客观需要国家加大计划调控的力度,客观需要政府更好发挥主导作用。另外,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为国家进行计划调控提供了良好基础,比如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大数据技术等的快速发展,都是十分有利的条件。另外,农产品需求也不同于工业品需求,有更大需求稳定性,这也为更好发挥国家计划宏观调控作用提供了需求基础。所以,我们推进乡村振兴,一定要把计划和市场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在结合过程中,我们也要有效防止市场和计划各自手段的弊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们要充分考虑到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充分考虑到我们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且还要长期处于初级阶段。所以,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乡村振兴是一个艰巨过程,不能急躁,要立足国情稳步推进,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由于乡村振兴,客观需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所以,乡村振兴,一定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绝不能以削弱党的领导为代价。要坚定坚持好党管农村的原则。要进一步健全党管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和党内法规,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要坚定不移反腐败。对乡村振兴中的各种腐败行为,要坚决实现零容忍。要多选派优秀而且熟悉农村工作的同志,尤其是农村出身的干部,要多到乡村振兴第一线。要切实制定出有效、接地气的落实措施。要切忌生硬照搬和形式主义落实。要坚决防止数字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