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丽
(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 100120)
思政类课程的慕课建设是思政类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思政类慕课是广泛传播思想政治理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一种有效途径。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指引和支持下,各高校纷纷开展思政类课程的慕课建设和应用。结合传统教学模式,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以充分发挥思政课程教学的作用。
与普通本科院校学生相比,高职院校学生具有鲜明的特点。尽管高职学生也具有较明确的学习目的及较高的道德认知度,但是他们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较差。一方面,他们高度认可学习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自我发展;另一方面,他们的学习行为和态度不够积极,学习方式单一。相对于机械地记忆基础知识,他们更偏好技能型的训练和学习。因此,相当比例的高职学生对学习的本质和目的认识较为模糊,学习内容窄化。只有立足学生角度,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学,才能更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本文在分析高职院校及高职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探讨高职院校思政类课程的慕课建设与应用特点。
在线课程建设的目的是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在互联网上实现优质课程教学资源的大规模分享。多样化的优质教学资源是在线教育的基础,它可以强化职业教育的培训体系,提高教学质量,为在线教学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有益的帮助。
高职院校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应遵循“一体化设计、结构化课程、颗粒化资源”的原则,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应体现思想性、科学性与时代性。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其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应该以高职教育的特征为基点,根据高职院校及其学生的特点制定合适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选择合适的教材及教学资源。
高职院校的思政类课程是通识类必修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及教材存在不足,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了课程的教学效果,因此各高职院校纷纷建设或选用在线课程。如由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牵头建设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在线课程,确立了“激情、真情、深情,理念、理论、理性;立足高职实际,坚持问题导向,注重案例启发”的原则,以最新版国家统编教材的体系为依据,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遵循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逻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重点,开发设计了65个相互关联的问题式知识点,将课程的重难点知识采用形象、通俗、易于理解的表达方式呈现,将问题、故事、案例、逻辑相统一,事、史、情、理相融合,循循善诱、通俗易懂,是一门具有特色的适合高职院校学生使用的在线课程。
教与学是一对矛盾,是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和合作中进行的一种活动。良好的互动是获得优良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在传统课堂上,以教师讲授为主,间或安排一些提问、讨论等互动教学环节。这种互动,一是数量少,一般只有少数积极而胆大的学生能参与其中;二是不深入,不能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这种互动不足的传统教学模式导致本就缺乏学习积极性的高职学生更加偏离学习。
“互联网+教育”引发了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变革。学习空间的不断拓展与应用使学生能更加便利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使得教学由原来的单向传递转为双向互动。师生、生生互动更灵活,为学生提供了更广泛的学习经验,带给学生全新的学习体验,提升了教学效果。高职学生很关注自身感受,个性张扬,面对来自教师、同学等的评价很敏感,容易产生挫败感。因此,在思政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提供大量与学习主题相关的文本、PPT课件、图片及微视频等丰富的学习资源外,还可以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通过系列化、主题化、功能化的社会实践等活动,开展基于学习空间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互动交流、成果汇报和作品展示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认识社会、研究社会、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丰富多样的线上教学平台为高职思政课程教学中的师生、生生互动提供了条件。如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建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在线课程,立足高职学生学习特点,设置热点话题、师生云端对话。对学生存在的困惑点,从线上讨论延伸到线下实践教学。教师带领学生去党史馆、革命纪念馆等开展实践活动,由学生讲革命人物故事,感悟爱国主义精神;带领学生深入企业,开展职业道德研修,感受企业文化,提升职业素养;带领学生深入社区、养老机构,学习道德模范,参加志愿服务。这些实践活动的开展真正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融合,大大提升了学生的思政课获得感。
教育部在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文件中指出:鼓励高校结合本校人才培养目标和需求,通过在线学习、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应用在线开放课程,不断创新校内、校际课程共享与应用模式。
相比单纯的线下实体课堂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服务,为探索教学改革模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手段。(1)实现了优质在线课程的校际共享与应用。学生可以跨校选课,学校之间可以学分互认,学科专业联盟跨校协作,实现共建共享。(2)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课程管理。课前、课中、课后教学一体化设计,提供在线学习大数据分析,线上线下教学数据全景查看,可视化查看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助于教师开展针对性教学。(3)在线课程+课堂教学的教学过程记录提供了课程评价所需的痕迹和数据,支撑课程教学的迭代。教学智慧不断沉淀完善,课程质量可持续提高。不同形式的混合式教学设计可以形成针对不同专业、不同类型课程、不同教学目标的各种教学范式。
例如,由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组织广东省10余所高职院校共同建设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慕课,自2019年10月上线以来,3期累计选课人数达65 000多人次,运用慕课堂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效果显著。首先,混合式教学有效拓展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进而实现对思政课程教学的课前、课中、课后全流程管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思政课教学中很少有学生课前预习,即使教师布置了预习要求,由于缺乏可行的监督措施,效果也非常有限;课中的课堂讨论,参与的往往是一部分比较积极的学生。有了慕课平台和慕课堂,通过查看课程管理后台的学习痕迹,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课前观看慕课授课视频等预习情况和完成课后拓展任务的情况,点对点督促未完成预习任务和拓展任务的学生,保证课前准备到位、课后拓展落地。此外,慕课堂的点名、讨论、练习、问卷、公告等功能,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参与率和参与度。其次,混合式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有效地实现思政课程教学中“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教师可以采用翻转课堂开展教学,组织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围绕教学重难点展开充分的课堂讨论,得不到发言机会(或不愿意发言)的学生可以(必须)在慕课堂上提交心得、见解,这样可以保证所有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凸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进而保障思政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根据当前高职院校的师资情况、学生特点,高职思政类课程慕课的建设可实行区域性共建共享。在区域范围内,多所院校或研究机构集结、整合优质教师资源,组建课程建设和管理团队,建好后的课程应用范围广、使用频率高,既提供了优质的课程资源,保证了混合式教学的线上课程资源,又节约了人力物力,以充分发挥课程建设和应用的价值。线上课程的建设和维护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高水平的课程负责人,结构合理的课程团队,共同的发展目标所带来的良性激励机制。
1. 高水平的课程负责人保证课程的核心竞争力
课程负责人是一个团队的核心,一门课程的整体水平往往取决于课程负责人的水平。课程负责人需由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担任,必须具备过硬的学术水平和业务能力。课程负责人凭借多年的工作积累和自身优势,能更准确地把握学科发展方向,凭借自身组织协调能力开展教学科研工作,通过学术实力整合团队。
课程负责人需要根据学科发展方向,根据本区域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对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对课程建设提出整体设计方案。根据本区域实际可用的师资状况,组建课程团队,安排分工协作,为课程团队制定既符合集体利益又切合实际的发展目标,推动可操作、实用、有效的制度建设,对团队成员的各类行为规范和准则进行约定。除了课程负责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外,健全、良好的制度管理必定会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从而保证课程从建设到运行再到应用都可取得优异的成绩,发挥出其应有的效果。
2. 梯队结构合理的课程团队带来优质的课程资源
由来自不同的院校、研究机构,处于不同年龄阶段,职称、学历、知识结构等多元化的多名教师组建的课程团队,可以给学生带来丰富多彩的体验。每一名教师侧重不同、风格不同,他们可以为课程注入清新的活力,使学生开阔眼界、打开思路,以更有效地完成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使得学习体验切切实实成为一种内驱力。课程团队成员之间在共同备课、共同教学的过程中互通有无、彼此监督,形成一个新的竞争环境,激发内在潜力,可以更有效地发挥自身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3. 共同的发展目标实现高效的课程运行与维护
制定共同的发展目标,需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学校利益与教师利益相结合,方能充分调动学校、教师以及教育管理机构的积极性。采取人性化管理,以理性的制度来规范团队成员的行为,谋求团队任务的最终良好完成。共同的发展目标可以引导成员产生相同的使命感、归属感和荣誉感,目标利益可激发教师的认同感和尊重感,从而产生良性的激励机制。良好的团队精神源自共同的发展目标和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它有利于提升团队凝聚力,激发团队成员潜在的才能和技巧,自觉认同必须担负的责任并愿意为此而共同奉献。
例如,由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牵头建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慕课已开设4期,选课总人数近5万人次。讨论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频繁,2020年春季学期,单期互动人数超过万人,发帖数超过18万帖;课程评价区有近2 000人给予评价,满意度达到4.8分。课程团队以该校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教师为主干,汇集了山东省16所高职院校的28位优秀教师,这些教师不仅是业务骨干,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慕课运维经验丰富,能够实现及时、全程化的教师答疑,全面保障了学生高质量的学习过程。
根据高职院校师资力量、学生特点、发展规划等多方面因素,开展思政类课程的慕课建设及应用,是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但高职院校思政类课程慕课不适合大规模建设、本地化应用,而应为精品化建设、推广性应用,并在实际应用中不断创新、发展,从而提升实际应用效果,真正实现思政类课程的教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