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思政课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中情感教育的作用
——以“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为例

2021-12-07 16:08王晓婷杨雪芹
现代农村科技 2021年5期
关键词:知识性教材人生

李 帅 王晓婷 杨雪芹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河北 沧州061001)

1 知识性与价值性的关系

2019年,习总书记召开思政课3·18座谈会;2020年9月,《求是》杂志全文刊登《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再次掀起一次学习、提升的热潮。文中提出,思想政治课要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1]。

作为一名高职青年思政课教师,笔者对此有一些自己的思考与体会。笔者认为,知识性与价值性是“应然”与“实然”的关系。

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而完备的理论,经过科学的引导就会产生价值取向,进而产生行为。在教学中应把知识性与价值性辩证地统一起来,既有科学知识作为支撑,又有正确价值观引导。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做到“知”“情”“意”“行”的统一。而在这其中,情感教育因素必不可少。

2 教学设计案例——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

2.1 教材选用。教材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重点工程教材,2018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笔者对教材的态度是“用教材”而不是“讲教材”。对于教师来说,把教材当做一个权威而又有指导意义的工具,对于学生来说,把教材当做一个预习、复习的工具。教材只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一部分,教师要通过生动的课堂活动让学生了解到教材想要表达的核心观点。

2.2 学情分析。据调查,大学生情绪丰富,思想活跃。高职学生与本科学生相比,知识水平比较低,但经过中等教育具有基本的知识结构。得益于互联网的发展,高职学生对人生、对世界的理解有着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更易产生情感共鸣。

2.3 教学分析

2.3.1 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认识到为人民服务、奉献社会是既科学而又高尚的人生追求。②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形成为人民服务、奉献社会的价值取向,培养对人民的深厚感情,激发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情怀。③能力目标:投身到为人民服务、奉献社会的实践之中。

2.3.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人民群众创造物质财富,人民群众创造精神财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难点:“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什么是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

2.3.3 教学教法。系统讲授法、讨论法、情景体验法、案例教学法。

2.4 教学实施过程

2.4.1 课前预习。利用学习通打开本章思维导图,回顾上节课已经解决的问题“人的本质是什么”、“人与社会的关系”、“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及其关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4.2 新课导入。课堂开始抛出第一个问题:同学们有什么样的人生目的?通过这个问题,把学生的思维拉入课堂之中。有些学生会给出答案:成家立业。教师给这种这种看似玩笑的回答给予积极的肯定,既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主动探索人生问题成为可能。为了让学生一直保持注意力,可以设置悬念,稍后再讲。

2.4.3 探究知识。在探究阶段,提出第二个问题:什么是正确的人生目的?关于第二个问题,可能绝大多数学生都回答不上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优秀人物的人生目的”,如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说“要选择最能为人类谋福利而劳动的职业”;爱因斯坦在《我的世界观》中说“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毛泽东说“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习近平总书记也曾说“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

学习后指出第三个问题:为什么他们的人生目的都惊人的相似——都指向了为人民服务?随后用多媒体展示出一张历史唯物主义的金字塔幻灯片,金字塔的底部是生产力,中间是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部是上层建筑。带着学生回顾高中学过的历史唯物主义知识:人类社会是分类型的,同时也是运动变化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一个社会当中的主要生产关系构成了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又决定着上层建筑。

提出设问:在社会变革的过程中,谁是决定力量呢?是鬼神吗?是英雄人物吗?对此教师可以坚定地提出“广大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的结论,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所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才是科学而又高尚的人生追求。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知识讲解完毕。教师为增强理论自信可以反问学生: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人生目的科不科学,高不高尚?同时列举张思德、焦裕禄、雷锋、杨善洲、黄大年这些榜样人物,说明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阐述了倡导服务人民和奉献社会的人生观的深刻道理。稍后播放《时代先锋——林俊德:生命最后的抉择》视频,通过林老生命的最后几天带着呼吸机仍为国家重大科研发展技术思路在整理、汇集资料这一案例,打动学生,触动学生的灵魂,让学生由认知层面向情感方面转化。在十九大报告中,“人民”二字出现逾200次。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习总书记指出,“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国上下的医护工作者、警察、社区干部、快递小哥等为人民服务、奉献社会,取得了疫情保卫战的伟大胜利。

最后讨论:普通人可以为人民服务吗?如何为人民服务?可以列举身边的榜样例子,如我校刘泽仁同学寒假期间面对火情勇于站出来,利用学校学习的消防知识扑灭大火,后被《人民日报》客户端、中国教育新闻网等多家媒体报道。向学生传递“普通人通过身边的小事、热心帮助他人都是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引导学生由知识、价值观、情感向行动转化。

2.4.4 作业。通过学习通观看《阳早寒春的人生选择》,增强理论的感召力。

3 反思

3.1 马克思说,理论上彻底才能征服人[2]。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系统而完备的科学理论体系,因此我们可以正确解释任何领域的任何问题,这对思政课的知识性夯实了坚实的基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某一知识点,教师要讲得透彻,学生才能学得彻底。认知学派学习理论认为,新知识都需要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获得。教师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回顾,例如本节通过学习通上传思维导图回顾本章基础知识,通过幻灯片回顾中学的知识。对一些抽象概念进行举例,易于学生理解。反之,如果学生对某一细节不理解,就可能会掉队、甚至怀疑理论的正确性。知识的彻底,为知识性转化为价值性提供了条件。

3.2 只有知识的讲解是不够的,教师要把感情注入到课堂之中,用自己的感情影响学生的感情,带动知识性向价值性的转化。教师讲授要声情并茂,通过提问、反问、设问以及留悬念等烘托课堂气氛。课堂氛围要有张有驰,既要轻松幽默,又要严肃认真,这样更能发挥情绪的感染力,激发学生的认同感,有助于价值观的形成。

猜你喜欢
知识性教材人生
教材精读
重视教材探究,多法破解圆锥曲线点线距
题在书外 根在书中——圆锥曲线第三定义在教材和高考中的渗透
人生中的某一天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封面差错面面观:以医学及相关图书为例
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独一无二的你
谜中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