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发掘传承红色文化”为核心的“五位一体”工作机制探索

2021-12-07 11:15闫金亮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光华办学红色

闫金亮

(吉林省通化县光华镇中心小学,吉林 通化 134111)

现代学校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将上一代的文化内容经过批判和取舍,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传播给下一代。红色文化是一种重要资源,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红色文化是在革命历史中创造出来的,并极具中国特色的优秀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不断发展的精神之源,动力之源,也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校注重发掘家乡红色文化资源,积极开展红色文化教育,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科学发展。

一、学校红色文化背景

光华镇中心小学位于通化县东北部的哈尼河畔,始建于1908 年,原名惠柳乡立国民四校。1950 年更名为光华中心校,1997 年合并光华小学于光华中心校定名为光华镇中心小学。学校占地面积10339 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9085 平方米(教学楼、综合楼、食堂宿舍楼和幼儿园楼各1栋)。学校现有教学班12 个,在校学生230 人,教职工54人。光华镇中心小学所在地光华镇(原名小荒沟),抗战时期是杨靖宇将军领导的抗联第一军游击根据地,也是著名的河里会议根据地的西南门户。解放战争时期,光华是四保临江战役的主战场,红色文化资源极其丰富,很多的革命历史故事在当地代代相传,耳熟能详。特别是勤奋质朴、英勇无畏、果敢智慧、坚守正义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光华人。过去,学校办学习惯于传统办学方式,缺乏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没有立足学校发展实际的办学目标、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基本延续着常规性办学,任务化办学的办学模式。新时代改革与发展需要倒逼学校必须利用地域特色资源,加快内涵发展步伐,不断提升学校办学质量。

二、学校发展主要问题

内涵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推进学校内涵发展必须把学校文化作为精神核心,把师生发展作为永恒主题,把课堂教学作为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要素,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努力创办有底蕴、有品位、有特色,有魅力、有活力、有理想的现代学校。我校在内涵发展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是学校缺乏明确的办学目标、办学理念、办学策略。习惯于“计划执行总结,再计划再执行再总结”的传统办学模式,学校的特色发展、创新发展、优质发展动力不足。

二是学校办学品质没有达到新时代教育改革与发展要求。我校先后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验收,学校建设日新月异、迅猛发展,为全面建设区域优质学校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在硬件建设与发展的同时规范办学行为,提升办学品质成了学校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是当代儿童意志品质存在下降趋势。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今天的儿童,当物质的极大满足已经让这一代的孩子不需要再为生存去奋斗之后,意志品质不强、价值追求不清、理想信念不足等现象,成为阻碍他们成长乃至成才的关键因素”。

学校内涵发展主要包括教育理念、办学理念、育人观念更新,健全完善规章,优化师资队伍、提升教研水平、改善办学条件等,它的核心是学校的文化发展。学校文化发展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切入点和有效的实施途径。基于我校内涵发展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我们逐步构建起了“顶层设计,开发课程、文化建设、主题实践、家校联携”五位一体发掘传承红色文化,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工作机制。

三、“五位一体”工作机制实施路径

1.强化顶层设计,坚持统筹引领

立足我校实际,我们通过学习研究把“和谐发展,即一切为了教师、学生的和谐发展”作为办学理念,确立了“传承红色文化,以德为先、个性发展”办学特色发展方向,明确了全面建设“学生快乐、教师幸福、家长满意、社会认可”全县先进、全市知名的农村小学办学目标。学校在“和谐发展教育”理念引领下,坚持“传承红色文化,以德为先、个性发展”办学特色发展,践行“教学相长、知行合一”校训,积淀“科学民主团结向上”校风,倡导“爱生善教严谨求实”教风,生成“乐学善思自主合作”学风,形成“学校发展有特色,队伍建设有特点,学生发展有特长”的品质教育发展之路。传承红色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教师的政治思想水平和政治思想自觉是关键因素。我们坚持教师队伍建设与政治思想学习相结合,与校本研修相结合,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与示范工作结合,与教师工作考核结合,全面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促进政治思想自觉和职业行动自觉。

2.开发校本课程,构建课程文化

“红色文化最根本的特征是‘红色’,它具有革命性和先进性相统一,科学性与实践性相统一,本土化与创新性相统一以及兼收并蓄和与时俱进相统一等特征。”发掘和传承红色文化独特的价值功能,不仅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性,还对打造具有新时代学校办学特色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课程文化是学校的核心文化。我校以传承红色文化为引领,构建多彩课程文化,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们将校本课程定位为突出传承红色文化,以德为先、个性发展办学特色。进一步明确开发校本课程的目标是传承红色基因,赓续革命血脉,激发学生学习并发扬勤奋质朴、英勇无畏、果敢智慧、坚守正义的光华精神,从小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形成了校本红色课程《红色光华》《红色故事》《光华赋》,校本体育艺术课程,县级提升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针对小学生年龄特点采取了“分段实施,全面落实”“校本研修,构建模式”“强化管理,科学考核”的实施策略,将校本课程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融入“传承红色文化,以德为先、个性发展”办学特色创建和全面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工作之中。

3.明确发展方向,营造育人文化

为了打造好“传承红色文化,以德为先、个性发展”特色发展学校,达成学校红色文化特色建设目标要求,我们采取了走出去开阔眼界、广泛学习借鉴,回到学校来领导和教师一起研究论证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请专家指导完善规划方案。在走出去学习活动中,我们先后组织领导和教师到通化市靖宇中学、杨靖宇烈士陵园、白山市七道江会议纪念馆、四保临江战役纪念馆、杨靖宇将军纪念馆广泛感受深厚的革命历史文化,学习发掘红色文化资源的先进做法,搜集制定学校红色文化建设规划相关材料,谋划校园文化建设基本设想。在研究制定学校红色文化建设规划时,我们围绕红色文化建设主旋律,重点在文化资源开发,文化建设与学校工作有机结合,文化呈现与载体建设,文化教育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比较明确的设计和要求。在文化资源开发方面,我们立足我校是全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靖宇中队基地示范校,在红色文化建设中,把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突出地域红色文化特色列为重点。明确我校文化建设以“抗联精神,四保临江精神和光华精神”为载体,通过革命历史故事、校园广播、专题讲座和主题宣传进行学校文化建设。

(1)突出红色文化的教育功能。我校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针对我校文化建设起步较晚、底蕴不厚,文化主题突出不够等问题进行总结反思,梳理出我校文化前期建设存在的问题:一是思想认识不够,未能摆脱速度情结;二是文化建设主题缺乏系统性,存在建设简单化;三是文化建设与学校教育结合不够,学做结合存在欠缺。为此,我校在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基础上,加强了文化建设精细化,突出文化建设主题和学做结合等四4 个方面工作。

一是完善文化建设精细化。明确了学校文化建设“以精神文化为引领,以环境文化位基础,以行为文化为载体,以制度文化为保障”的四位一体学校文化建设格局。进一步完善了学校制度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

二是突出学校红色文化主题。我们立足我镇在抗日战争时期是杨靖宇领导的抗联第一军的抗日中心游击区,河里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光华又是四保临江战役主战场。我们根据在家乡发生的杨靖宇、杜光华、抗日十三勇士等故事,以及学校开展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情况,在校园内设立了校园红色文化长廊,把家乡的红色资源尽收眼前。教学楼内通过学生的刮刮画、盘画、剪纸、刺绣突出红色文化艺术主题。班级通过杨靖宇中队、杜光华中队建设形成班级红色文化主题。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唱红色歌曲,红色之旅,红色故事专题讲座和“我是红色故事传讲人”等教育实践活动。让全体师生生活工作学习在浓郁的红色文化之中,时刻启迪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努力学习、提高本领。

三是加强学做结合。我们做的3 项工作是:一是营造行为文化平台。我们把校本课程中融入学校红色文化建设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引领广大师生健康成长。二是坚持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通过学英雄、守规范等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三是积极引导规范管理。我校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中,我们通过阳光超市、诚信球场、诚信书屋等载体将诚信教育、友善教育落实到地。

四是加强红色文化建设。我校在物质文化建设方面主要突出了“一个中心、八个支撑”。一个中心围绕“传承红色文化,以德为先、个性发展”办学特色;“八个支撑”一是操场上杨靖宇司令与抗联,杜光华将军与四保临江红色文化宣传教育图板,二是以《弟子规》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三是诚信超市、诚信球场、诚信球台为主要内容的诚信教育;四是创建文明校园实践活动宣传教育;五是教学楼内一至四楼分别是良好习惯养成、核心价值观、感恩励志、领袖对儿童期望和核心素养教育;六是每层走廊对面是班级、校级传承红色文化,以德为先、个性发展成果展示;七是学校一至四楼价值引领;八是班级内部发展成果展示与专题教育。

(2)信息化助力红色文化传承。学校借助信息技术加快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的融合,在和谐发展办学理念统领下,立足当地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运用信息技术助力学校传承红色文化,以德为先、个性发展办学特色不断发展。学校先后从组织领导、硬件投入、技术培训、课程融合、教育教学、特长培养、机制创新七个方面构建了教育信息化发展体系,努力实现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不断提升和谐发展教育质量。其中,在硬件投入方面:近年来学校互联网功能越来越强大,学校配备了多媒体电教室、学生微机室,电子备课室、班班通一体机,学校各办公室、班级全部上网。在课程融合方面:为丰富学校教育内涵,学校发掘地域红色文化,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开发了《红色故事》、《红色光华》《光华赋》等校本教材,并将此校本教材做成了码书。在机制创新方面:信息技术助推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改变了工作方式,在工作中教师利用QQ 群、微信群快捷传送文件,与家长沟通;能熟练地利用教师公共服务平台、教师研修网进行网络学习、查找资料,优化教学设计,并能利用这些平台进资源共享。学校开通了网站,能利用网站把学校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及时上传,提升教育活动宣传广度和力度,增强教育活动的普及性和实效性。

4.开展实践活动,促进知行合一

“少成若天性、习惯之为常”。要传承红色文化、培养学生核心价值观必须从小抓起。为了持续传承红色基因,不断增强学生理想信念,从小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我校在学生德育工作中,坚持通过班主任工作、学科教学、日常教育、主题教育、班队实践活动、红领巾争章活动,促进学生的知情意行全面和谐发展。每年结合传统节日和主题教育活动要求,在当地持续开展“重走抗联路、共筑中国梦”“缅怀先烈遗志、开创美好未来”教育活动。在外出研学实践活动中,先后借助家乡的杜光华将军殉难地、光华十三义士就义地、百家堡死难同胞纪念地、河里会议纪念馆、通化杨靖宇陵园、东北抗联纪念馆、七道江会议遗址、四保临江纪念馆等地进行红色之旅研学活动,分年级、分时间、持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不断深入学习“坚定的信仰信念、高尚的爱国情操、伟大的牺牲精神”的抗联精神,“不畏牺牲、无私奉献、勇于担当”四保临江精神和勤奋质朴、英勇无畏、果敢智慧、坚守正义的光华精神。

5.主动担当作为,做好家校联携

本校的家长学校是全国优秀家长学校。20 几年来不断发展,工作效益不断提高,已经成为本校的特色工作。在家长学校工作中,我们在巩固发展学校、关工委、社区、家长、校外辅导站五位一体工作格局,不断完善本校家校联携文化。我们在做好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家长,办好家长学校,开放学校活动、参与学校管理的基础上,积极地搭建教师与家长育人交流平台,先后搭建了《家教信息》、班级微信群等交流平台,实现了教师与家长密切联系,形成对学生一致教育的交流与互动,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实施效果

本校发掘传承红色文化,有效促进了学校内涵发展。一是办学行为进一步规范。办有思想的学校,办有特色的学校、办有品质的学校不仅成了我们领导班子的共识和追求,也影响着广大师生的健康发展,凝聚了学校文化建设正能量,丰富了学校发展内涵,初步实现了把营造育人文化作为办学治校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举措。学校进入了现代学校管理与科学发展的轨道。2017 年12 月在东北师大农村教育研究所李广教授主持的教育部重大项目“学校——社区互动”促进农村学校改进研究——通化县区域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研讨会上,本校做了《发掘传承红色文化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工作报告,与会专家认为本校立足学校和地域实际,打造传承红色文化,以德为先、个性发展特色学校,非常切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背景需要,有深度、有思想、有品质,应加大深入实践研究力度。二是师生面貌有了可喜变化。我们发挥地域文化优势,营造的红色文化时刻提醒师生铭记历史、缅怀英烈、珍爱和平、努力学习。加快了学校团结协作、凝心聚力、爱岗敬业、共图发展精神文化的发展步伐,促进了学校工作持续健康发展。三是学校文化建设框架基本形成。学校的环境、行为、制度和精神文化建设框架基本形成,统一了学校特色与文化建设的目标、定位与规划,为我们不断完善育人文化,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是促进了学校内涵发展。近年来,学校先后被上级授予通化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校,靖宇中队基地示范校,传承红色文化代表校,通化县创建英雄中队先进集体,通化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学校少先大队连续8 年被评为县级或以上优秀少先大队。学校的教育重点工作目标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在全县保持先进。

猜你喜欢
光华办学红色
中国想象力:以自我成就众我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点亮生命的光华
追忆红色浪漫
珠翠光华